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有
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②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③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4、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 延安
B. 瑞金
C. 西柏坡
D. 重庆
5、如图是2000 - 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置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7、201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包括( )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⑤广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8、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古都,基于她的伟大和不朽,为人类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于留存于世是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与此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历史比较法”是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种常用方法。五四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
A.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奋力抗争
B.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改变中国的命运
C.中国无产阶级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D.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0、1971年10月,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胜利,开始重返国际政治舞台。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中日建交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毕生奋斗的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文中的“他”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12、中国现代史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6年
13、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这首红歌反映的时代背景应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4、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面年代尺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和结束
D.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发展进程
15、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16、电影自近代传入中国后,把市民从家庭引向社会,把商人、绅士从公所、“堂会”戏场等引入大众文化娱乐场所,使传统文化生活的个体性、家庭性欣赏转化为集团性、社会性消费。据此可知,电影的传入( )
A.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改变了市民文化消费形式
C.加深了市民对异域文化的了解
D.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新思想
17、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民族危机加深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得到苏俄帮助
B.领导阶级先进
C.群众基础广泛
D.革命成果丰富
19、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失败的最根本的表现是
A.革命果实被窃取 B.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导致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20、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21、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22、“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______”“_____”。
2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制度。
2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以______为国旗。
26、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请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_____________,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
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_____________”十年大动乱结束。
_____________ (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杰出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等人被誉为“_____________”
王进喜赢得了“_____________”的称号。_____________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_____________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_____________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7、“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年5月4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28、____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9、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清政府颁布“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名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点
B.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地点
31、在探索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尝试寻找正确的发展通路,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一位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并简要说明他的事迹。
(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一农民阶级的纲领出自什么文件。
(3)甲午战后,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拉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32、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3、依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人物是____,他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____起义。
(2)图2中的人物他全面筹划了____变法。
(3)图3人物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处主任,他是____。
(4)图4的人物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面上壮烈殉国,他是____。
34、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后,在保卫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过程中,展现出中国人不同代际共有的价值认同与精神传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在表中空白处填入相关人物对应的精神、图片序号、主要事迹。
时期 | 保卫新中国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精神 | ________ |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 改革创新、舍生抗疫 |
代表人物和主要事迹 | 图片序号:________ 主要事迹: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 图片序号: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 | ⑥钟南山 主要事迹:2020年84岁的他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巨大贡献。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
材料二: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式。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重大发展。
——摘编自《改革创新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深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如图①②处补充完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材料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实践动力,是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底气。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要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将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为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提示:至少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