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这充分体现出我国(     

    A.救助体系的及时有效

    B.医疗科技水平的领先

    C.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D.经济修复能力的增强

  • 2、明清时期,会馆呈现出兴盛繁荣的景象,各类会馆纷纷涌现。据下表可知明清会馆(     

    种类

    作用

    商业会馆

    维护商业利益、协调商贸活动,以求获取更多共同利益。

    科举会馆

    笼络同乡中举考生,壮大同乡在朝政治力量,兼为同乡官员联谊。

    移民会馆

    团结同乡、维护利益、祭祀神灵、节日娱乐、议事调解。

    八旗会馆

    军队将领创建,当地旗人祭祀、议事、娱乐。

    淮湘军会馆

    祭祀军队阵亡将士、军队议事、联谊、住宿。

    A.加剧了地方分裂割据的趋势

    B.是联谊和维护共同利益的产物

    C.聚集在市镇和水陆交通要地

    D.体现了乡绅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 3、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注:美、英、法、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④代表法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 4、汉武帝设置刺史制度,刺史俸禄六百石,主要监察俸禄两千石的地方官,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俸禄由六百石提升至两千石,位列九卿。这一变化反映出(     

    A.刺史制度发生异变

    B.刺史监察的权力扩大

    C.刺史制度不断完善

    D.刺史监察的范围扩大

  • 5、韩愈在《论佛骨表》中强调“佛者,夷狄之一法耳”,在《原道》中,称引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韩愈提出夷夏之别(     

    A.从根本上遏制了佛教发展

    B.有助于多元文化调和吸纳

    C.意在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D.旨在维护儒学的主流地位

  • 6、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这反映出我国(     

    A.开始关注困难人群生活

    B.重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农村贫困现象十分普遍

    D.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

  • 7、万历年间,学者吕坤认为:“守令之政,自以乡约保甲为先”,“乡约保甲原非两事,本院捧读高皇帝《教民榜文》,及近日应行事列,谓乡约所约者此民,保甲所保者亦此民,但约主劝善,以化导为先,保主惩恶,以究诘为重,议将乡约保甲总一条鞭”。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官方开始有意识地渗入乡约

    B.政府和民间结合助推基层治理

    C.保甲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古代乡约制度有利于教化百姓

  • 8、1951年政务院发出《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将“归绥”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将“迪化”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等。这种做法(     

    A.确保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B.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C.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实行

    D.落实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平等

  • 9、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枢密使讨论后才能施行。这种做法表明宋朝(     

    A.两府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

    B.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D.国家决策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

  • 10、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等。这些措施旨在(     

    A.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刺激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如图中所示经济成分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 12、唐代,御史在进行弹劾时首先要表明弹劾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皇帝诏令,各种律、令、格、式,伦理道德、君臣之义;其次是列举罪状,对失职之举、违法事实做出准确交代;再次是论证定罪,对违法行为进行论证;最后是提出处置意见。这体现出(       

    A.唐代的监察比较重视证据收集

    B.御史弹劾以轻制重,规制严谨

    C.御史弹劾遵循一定的规章程序

    D.监察机构组织独立,自成系统

  • 13、观察并分析“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国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B.以中法建交为标志,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C.中美建交后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超过以往总和

    D.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

  • 14、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     

    A.各民族生活习俗日趋一致

    B.各民族间区域经济交流频繁

    C.各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

    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

  • 15、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说明中国(     

    A.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B.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C.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多边外交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 16、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原为北方民族狄的一支,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后逐渐迁徙至中原地带。中山王墓葬发掘的大量金银器、铜器不仅工艺不逊于战国七雄的错金银镶嵌技艺,铜器上的铭文也出现《左传》、《大戴礼记》中的文句。这说明(     

    A.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B.民族战争是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C.文明的地域差距日益缩小

    D.中原文明对周边民族有较强的影响力

  • 1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机构设置,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达到民族和谐和国家统一的目标。”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特设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

    B.“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C.“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

    D.“专管蒙古事务,尚可兼办回部。著将理藩院五司内派出一司,专办回部事务。”

  • 18、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江南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B.市镇发展威胁中央统治

    C.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压制

  • 19、在15-19世纪,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区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既有主动地迁徙,也有被迫地迁徙。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迁徙方向

    方式

    原因

    A

    甲地迁往丙地

    主动移民

    工业革命

    B

    乙地迁往丁地

    被动移民

    殖民征服

    C

    丙地迁往甲地

    主动移民

    殖民扩张

    D

    丁地迁往丙地

    被动移民

    黑奴贸易

    A.A

    B.B

    C.C

    D.D

  • 20、中古时期,西欧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授予土地者,主要义务是服兵役。这反映的是(     

    A.城市自治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宗教信仰制度

  • 21、1926—1929年间,苏联煤炭工业的产量增加近1.5倍,石油开采量增加1倍,钢铁产量增加1.2倍;1930年,金属加工业总产值在一年内就增加64%,发电量上升35%,化学工业产量增长约1倍。苏联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苏联模式的推行

  • 22、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6年,中共中央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A.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

    C.践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

    D.扎实稳妥地推进少数民族工作

  • 23、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和轮番执政虽然为平民提供了看似公平的参政权利,避免了个人的专权,但是它同时也忽视了选才所需要的美德,忽视了参政人员的才能和品质,这样结果反而可能会是不公正的。而且轮番执政很可能会造成无政府的状态,国家政治不稳定和国家机构的运转效率低下。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加速城邦体制的衰落

    B.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强调参政人员的美德

    D.保障公民的参政权

  • 24、 冲破了 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题中横线处应分别填入(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科举制、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表现

    (1)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______1918年发表《____________》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发表《____________》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一批具有__________思想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社会主义著作的推动。

    (3)毛泽东:在湖南组织__________,创办________,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 26、________年,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 27、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我国是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28、地位及影响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____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 29、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___________。2016年,我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__________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项。

  • 30、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1)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这种天赋人权只受________支配

    (2)平等意味着反对____________和封建特权

    (3)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4)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____________

     

  • 31、中国古代史上,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心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 32、苏格拉底思想内容包括_______是万物的尺度、_______即知识、善是人______________使人认识自己内在灵魂。

  • 33、中国古代先后存在多种选官制度,写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连线题,将下列人物与其对应的时代及成就分别连线。

    ①北宋   A蔡伦   ④《本草纲目》

    ②东汉   B李时珍   ⑤活字印刷术

    ③明代   C毕舁   ⑥改进造纸术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有何现实意义?

  •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注: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刊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办报特点的成因。

    (3)根据材料四,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比前三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 37、“美国费城州议会大厦东会议厅”,思考:在此地诞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是怎么解决的?

  •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 39、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