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普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书,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 2、距今 3000 年左右的辽宁大嘴子遗址第三期发现了大量碳化谷物、48 座房址、4座石墙、大量石制生产工具、鱼骨和陶制生活器皿。由此可推测,当时该地居民(     

    A.已经聚落定居

    B.社会分工扩大

    C.贫富分化明显

    D.个体劳作为主

  • 3、1947年5月,乔治·凯南提出,战后美国的援助应该扩展至东欧和苏联。他对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表现出十足的信心:“”虽然俄国人会获得参与的机会,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需要美国认证的商品和投资使用权’……我们本身并没有为分裂欧洲而划线。”这说明(     

    A.冷战对抗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

    B.美国对欧援助计划推动了西欧联合

    C.美苏之间的关系开始走向破裂

    D.美国意图隐藏对欧援助的政治色彩

  • 4、在中世纪,一个勃艮第的农奴若想获得自由,必须向当地的修道院院长缴纳1磅胡椒;在15世纪的英国,一磅胡椒的价值与一头猪相等;在一些表现中世纪商业的文艺作品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天平上胡椒的另一边是金子。16世纪以来,胡椒逐渐成为欧洲寻常人家的调料。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B.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东西方贸易的快速发展

    D.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 5、1490年,法王查理八世颁布了《穆兰法令》,开始限制拉丁语的使用,强制要求地方司法审讯和诉讼笔录必须使用法语或地方语言(俗语)。1510年,法王路易十二颁布法令,要求地方所有司法文件都要使用俗语,禁用拉丁语。1539年8月,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规定法语正式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以上法王的做法(       

    A.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B.导致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C.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

    D.增强了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意识

  • 6、太平天国称“天朝”,领袖称“天王”,改南京为“天京”定作都城,颁布的纲领文件称“天朝田亩制度”。这说明太平天国(       

    A.利用天命对抗清朝

    B.根据宗教制定纲领

    C.借助神权加强统治

    D.渴望得到列强承认

  • 7、埃及人对滋养他们的尼罗河与太阳有极大的敬畏感,他们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生存,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长短是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埃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生态环境影响政治理念

    C.宗教观念贯穿埃及人生活

    D.埃及人把健康放在首位

  • 8、距今约4500 年的湖北石家河古城,拥有内城、城壕、外郭城、祭祀场所、宫殿建筑、手工作坊、墓葬场地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复杂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 9、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

    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 10、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西方侵略与民族反抗

    D.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

  • 11、下表是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动情况,这一时期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化的关键在于

    年代

    1780年

    1812-1815

    1860

    价格指数

    100

    32

    13

    ——据《近代文明史》整理

    A.英国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B.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C.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D.棉纺织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12、清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和民族观,如顺治帝在即位之初即遣使拉萨,往迎达赖喇嘛;雍正帝更是强调“有德者可得天下大统”的观点,驳斥了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满洲是“异族”,特别指出不论何地何人何种族,都有君临天下的合法资格。清朝统治者这些做法意在(     

    A.铲除分裂割据势力的政治基础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

    C.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

    D.缓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

  • 13、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 14、下图为2005 年至2021 年东盟各国和中、日、韩、英、美五国在数字服务领域的出口规模增长倍数,以及数字服务出口额在本国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情况。该图说明(     

    A.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B.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上升

    D.国际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

  • 15、2022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如期开幕。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国内外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这场航空盛会。6天时间里,一系列“高、精、特、专”展品集中亮相,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航空航天新产品"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成效显著。材料表明我国(     

    A.科技创新不断发展

    B.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C.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16、唐玄宗当政期间,要求皇子“不任以职事”,只享有爵位,并规定诸王不得和朝臣私自往来,不准擅自入朝,并令“宋王(玄宗的兄弟)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这些规定旨在(       

    A.淡化宗法血缘关系

    B.削弱内外朝官的权力

    C.维护君主至高权威

    D.提升中枢机构的效率

  • 17、读下图,判断下列关于农村基层治理阶段特征的描述,符合1949—1952年情形的是(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

    A.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地权归农

    B.政社合一、治权统合、产权总有

    C.乡政转型、村民自治、“两权”分离

    D.党建引领、治权协同、“三权”分置

  • 18、宋朝初年以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戎人得钱,悉销铸为器”,于是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进行物物交换。宋朝的这一转变(  )

    A.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B.凸显了中原地区经济优势

    C.扭转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D.基于维护边疆安全的需要

  • 19、下表为元和二年(807年)秋,唐朝藩镇剑南东川治理下的部分州府的税负情况(参考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据材料可知,该税法(     

    州名

    元和二年秋税数(贯)

    元和年间当州户数(户)

    平均税率(贯)

    陵州

    24606

    1985

    12.21

    合州

    3462

    2892

    1.57

    绵州

    38093

    7148

    6.2

    A.减轻了纳税农民负担

    B.进一步简化了纳税程序

    C.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D.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

  • 20、观察下面唐初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可以发现(     

    A.唐代沿用隋制以州统县

    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经济超过北方

    D.藩镇割据基础开始形成

  • 21、有学者认为:   “日本人的创世神话中有个太阳女神,即天照大神,她在创造万事万物之前就创造了日本列岛及其民族。之所以会这样追溯自己民族的源流,部分原因在于,日本人希望自己能有些本土的东西来抵消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强烈影响。”该学者意在强调(     

    A.神道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

    B.日本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

    C.日本注重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D.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 22、21世纪前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进入“开拓创新,主动塑造、积极引领”的新时期。这一变化说明中国外交(     

    A.在政策上发生了剧变

    B.抛弃结盟的政治实践

    C.重视新型的区域合作

    D.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

  • 23、如表所示为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及其基本内容。这反映出(     

    时间

    国际文件

    基本内容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

    联盟会员国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不得从事战争

    1928年

    《非战公约》

    缔约国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A.国际法适用范围逐渐扩大

    B.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思想的确立

    C.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

    D.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形式的开创

  • 24、近代以来,欧洲各封建领主国家时常因王位、主权、领土、宗教等发生战争,“各个小型的战争在这里都汇集成一个全面的欧洲战争”。17世纪中期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国相互承认领土的归属和君主的统治权,各个领主国家开始向近现代国家转型。这一变化是由于(     

    A.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近代外交制度确立

    C.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D.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9世纪末20是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爱因斯坦提出了________,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26、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1956年初,①__________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已开始。

    (3)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27、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 28、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_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958年,_____________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诞生。

     

  • 29、欧洲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 30、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_________,南方的徽派民居、____________等。

  • 31、中外改革

    请将下列改革人物与其国家相匹配

      ;②   ;③   ;④   ;⑤   ;(填入对应的字母)。

  • 32、________年英国、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以《天津条约》和________为代表的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33、代表

    (1)法国:巴尔扎克的⑨___________

    (2)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普希金的⑩_______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4)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5)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6)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种族歧视。

  • 34、意义

    (1)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__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会与____________、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36、思想的不断解放、观念与时俱进是自古以来中西方共同的精神财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西方各有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分别指出是哪两场运动,并指出各自对东西方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2)16-18世纪,西方思想空前解放,中国也露出思想解放的迹象但未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请指出中西方这一时期思想解放的相似原因和相似的主张。

    (3)近代前期(五四前)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请举例说明。

    (4)近代后期(五四后)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思想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请指出这两大理论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什么重大问题?并指出两大理论的共同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晌》

    材料二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 3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摆脱危机?各自结果如何?从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 39、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上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变化。据此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从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