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楚雄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英国《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如下: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材料表明英国

    A.国王的实际统治权得到约束

    B.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得以确立

    D.责任内阁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力

  • 2、有学者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中所建立的殖民制度,是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各国相对不发达的根源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较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 3、英国首相撒切尔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A.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

    B.导致政府交替中管理的脱节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D.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4、美国学者韩丁在长篇纪实文学《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高度赞誉一份20世纪40年代的红色文献,称其在中国内战时,恰如《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据此推断,该“红色文献”(       

    A.见证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C.承认并限制封建剥削和债务

    D.废除了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制

  • 5、据文献记载,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

    A.城乡榷场互市贸易逐渐兴盛

    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C.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就此而兴

  • 6、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  )

    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

    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

    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 7、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的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大

    D.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 8、“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被弃置,运河运输被海轮和铁路代替,沿河城市衰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

  • 9、下表为两部史书中关于交子的记载。据此可知(     

    史书

    朝代

    作者

    记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李焘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史·食货志》

    元朝

    脱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时代不同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

    B.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

    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

    D.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

  • 10、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这些成就(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

    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 11、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不断为参战国提供枪支弹药等军需用品,以商品为载体,英镑被裹挟其中,慢慢向世界各国渗透。因此,有学者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助推了(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B.英格兰银行的创立

    C.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 12、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领土与主权,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约的这一规定反映了(     

    A.欧洲走向联合发展

    B.国际法体系的形成

    C.专制王权国家巩固

    D.主权国家平等原则

  • 13、《后汉书·西域传》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指中南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材料中的“大秦”是指(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 14、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A.曹丕

    B.拓跋宏

    C.司马炎

    D.李渊

  • 15、17世纪,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改良粮种和土壤、采用轮作制、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到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城市化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

    B.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C.圈地运动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D.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

  • 16、1413年,明政府在平定思南、思州二土司之乱后,分其地为八府四州,并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这一做法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解决了割据隐患

    D.废除了行省制度

  • 17、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体现了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具有(  )

    A.趋同性

    B.多元性

    C.包容性

    D.继承性

  • 18、1968年,美国约翰逊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其长期抗拒的限制性经济措施,如控制资本和阻止资本外流等。随后,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实行黄金价格双轨制,官方间的黄金兑换被暂时冻结,美元对黄金的自由可兑换性宣告破产。这说明当时(     

    A.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B.美国丧失了全球霸主地位

    C.全球金融机构职能调整

    D.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 19、下图文书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在3位保人的见证下,石染典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市)“交用大练拾捌匹”买下康思礼一匹马,“恐人无信,故立私契”,并“画指为记”。这表明(     

    A.该时期契约运用领域广泛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

    C.铸钱在边疆地区没有流通

    D.契约效力得到买卖双方认同

  • 20、1912年,孙中山在《宣告各友邦书》中声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改善了中国外交处境

    B.缓和了与西方列强矛盾

    C.反帝斗争的不彻底性

    D.试图改变传统国际秩序

  • 21、“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这一言论可用来阐述(     

    A.全球航路的开辟

    B.自由主义的思想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帝国主义的诞生

  • 22、1957年,周恩来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我们应当强调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单干’。……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

    B.指出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C.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迅速发展

    D.蕴含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 23、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24、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史记》载:(汉文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

    汉匈此后一直维持和平往来的关系

    B

    《旧唐书·突厥传》载:贞观四年(630年),“(李)靖乘间袭击,大破之,遂灭其国”

    西突厥汗国就此灭亡

    C

    《元史》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

    加强了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

    D

    《清史稿》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边将军兆惠等以霍集占(小和卓)首级来上,并俘酋扪多索丕等至京”

    保证了东北地区局势的稳定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浪漫主义美术

    时间:________________,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①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轻__________;追求自然、野性的和多姿多彩的境界,表现陌生的、新奇的世界和异国情调;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②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敢于突破古典艺术形式,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重色彩轻素描,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 26、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 27、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是_____

  • 28、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即“___________”;民权主义即“_________”;民生主义即“____________”。1924年,孙中山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原则,并将___________发展为___________,后者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的展开。

  • 29、成就

    (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_________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30、商鞅变法改革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B.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C.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D.改革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决心

    E.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 31、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推动文化的繁荣;“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________服务。

  • 32、成就

    (1)领域: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2)代表:老舍的⑥______,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3)意义: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 33、苏格拉底提出________的思想,指出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他又提出了________思想来批驳智者学派忽视道德。

  • 34、唐朝的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 B.地动仪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从政府到民间,往往都是重视蒙古、西藏和新疆问题,而对西南、东南沿海地的边疆问题比较忽略。除此之外,民国政府对国防的重视也历来不够,即使在受到俄、英侵略严重威胁的新疆,也没有给予应有的财力支援,民国建立后,尽管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但在实践中仍然较大程度地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以武力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治边思想上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怀柔,移民实边、镇抚兼施等观念,但也产生了国家主权的观念和现代边政思想。

    ——摘偏自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使“中国”从观念上国家向民族实体的扩展。如内蒙、西藏、新疆等情况所示,在1949年以前这些边疆民族的自发的政治能量取向,向非是向中国本部靠拢。中共以内蒙古的政治模式为先导,把区域自治应用于所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内蒙自治给中共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经验:容忍一个边疆民族在某种程度上的特殊化,其实可以促进它与中国内地同质化的重大进展。区域自治被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2日发布的《共同纲领》,由此成为重大国策。

    ——摘编自刘晓原《边疆中国和194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政府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 3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这是指西葡两国推动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它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二战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颇为曲折。二战后曾长期严重阻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最主要的科技因素和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

    (3)为应对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对外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 38、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秦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传播应加以采用到欧洲.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三

    注: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道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

    材科四  早在19世纪未,随这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两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一一张岂之上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晌。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2)报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

    (4)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39、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