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下图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 )
A.政府因税制改革各项收入增加
B.海外贸易致使经济繁荣
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逐渐提高
D.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2、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3、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下列关于村落产生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的产生
B.定居生活的出现
C.相当数量民居的出现
D.有利于集体活动
4、宋代《吕氏乡约》规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康熙时的乡约“圣谕十六条”规定∶“和乡党以息争讼,讲法律以儆愚顽,训子弟以禁非为,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清代乡约与宋代乡约相比,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失去了教化作用
B.以民间组织为主
C.逐渐与法律合流
D.法律取代了乡约
5、钱穆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是( )
A.兼收并蓄
B.绵延不绝
C.博大精深
D.丰富多彩
6、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7、下图所示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说明我国国有企业
A.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
B.产权管理逐步私有化
C.建立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D.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
8、忽必烈认为,若出产铜铁的地区都有权自行采矿铸铜、铁钱,可能造成割据,所以应当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由此可知,元朝发行的纸币( )
A.开始成为法定的流通货币
B.使金银丧失了货币的功能
C.出于维护中央集权的考虑
D.缓解了货币需求剧增矛盾
9、据统计,从1971年到1975年,英国人文学科的毕业生虽然只占申请人数的42.5%,但被录用为文官的却占56.7%。197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高级官吏(副次官以上的)在外交部占86%,在行政部占77%,在就业部占62%,在能源部占60%。当时英国出现的这一现象( )
A.说明文官制度仍有待完善
B.助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推动了近代大学教育转型
D.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10、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
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 ——中华民国叁拾陆年叁月 |
A.高等教育相对落后
B.女性参政尚未实现
C.文官选拔比较规范
D.地方自治较为发达
11、福建土布原畅销上海、辽东及台湾等地。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布贩们放弃土布运销洋布,导致土布滞销。这表明《南京条约》签订使( )
A.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
C.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缓慢
D.清朝丧失了贸易主权
12、北魏均田制规定: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则要求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这说明( )
A.土地兼并问题彻底缓解
B.小农经济受到巨大破坏
C.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D.农民利益得到一定保障
13、中国古代农业比较发达,历朝历代比较重视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下列以水流作为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应是( )
A.水排复原模型
B.翻车
C.筒车
D.井车
14、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如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
15、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记载,斯巴达的监察官每月都要与国王交换一次誓言。监察官代表城邦起誓,而国王则以个人的名义起誓,国王保证坚决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监察官则声明城邦在国王信守誓言的情况下有义务保证王权不受侵犯。这表明当时斯巴达( )
A.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B.监察权地位高于王权
C.城邦誓言左右政治运行
D.法律保证民主制实施
16、如图为陕西米脂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图中人物使用的耕田工具在唐朝被以下哪种耕作工具所取代( )
A.曲辕犁
B.耧车
C.水排
D.筒车
17、“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18、梁启超思想曾多次转变。19世纪末他追随康有为宣传维新;20世纪初又接受进化哲学,思想主张转向民主共和;1919年在《欧游心影录》中,他主张尽弃西方思想,回归中国传统思想。梁启超思想的变化折射出
A.知识分子思想与时俱进
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艰难
D.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性
19、腓力四世于1302年召开了包括高级僧侣、世俗贵族和城市富裕市民三个等级参加的三级会议。在三个等级中,特别是市民阶级积极支持国王与教皇斗争,国王在市民的支持下,终于战胜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
A.议会君主制的政体正式形成
B.国王、市民、贵族三者权力制衡
C.市民阶层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D.社会经济中出现了新的因素
20、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
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
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21、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1855年、1870年英国两次颁布文官制度改革法令,规定“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制度逐渐形成。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形成
B.文官制度杜绝了政治腐败
C.文官制度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
D.文官制度降低了行政效率
22、在日耳曼法中,土地的转移须在若干孩童作证之下进行。这些孩童参加完仪式后, 会在耳朵上挂上一个仪式盒,寓意他们记住了所发生的一切。若没有孩童参与或没有挂上盒子,该转移行为均属无效。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土地转移手续繁琐
B.日耳曼法以习惯法为主
C.日耳曼法注重形式
D.孩童在法律中地位重要
23、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到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立法( )
A.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民众关切
B.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D.充分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4、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25、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是_____。
26、汉朝以后,_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到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这种犁安装了犁评,既可调节犁耕的深浅,又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7、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推动文化的繁荣;“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________服务。
28、民族思想: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在上书改革碰壁之后,终于认识到不推翻________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
29、董仲舒:
(1)生平: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
(2)地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3)著作:《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4)思想(新儒学):政治方面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方面提出“___________”(三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___________思想。
30、孟德斯鸠
(1)代表作:《____________》。
(2)观点:提出____________学说。
(3)影响: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的基本原则。
31、顾炎武:
(1)生平: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2)地位: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风;天下___________匹夫有责;
32、唐朝的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与事件 | 代表名言 | 结果 |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 ② | 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
胡佛与经济危机 | 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 | 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底下面更安全。 | ③ |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 依靠玉米壮大苏联。 | 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
① |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
(1)仿表格,完成填空①。
(2)从下面A.B.C三个选项中选择②的正确填空,并结合历史说明理由
A.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B.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C.现在,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进展。
(3)仿表格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填空③。
34、程朱理学:
1)二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平:北宋时期湖北黄陂人;
(2)地位: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3)著作:《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
(4)思想:___________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熹:
(1)生平: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2)地位: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3)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___________;
35、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思想文化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嬗变的认识。
36、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这是指西葡两国推动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它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二战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颇为曲折。二战后曾长期严重阻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最主要的科技因素和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
(3)为应对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对外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 知识即美德 |
达芬奇 |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
康德 |
|
(1)中外历史上,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材料二 图片历史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
38、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指出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39、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土地革命时期,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敗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一革命道路思想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