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昆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54年,我国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简称“五四宪法”。此后到1956年,在“五四宪法”的指导下,又陆续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等一批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这些法律(     

    A.突出了人民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B.表明中国法治建设进入到新时期

    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凸显了法律在社会规范中的地位

  • 2、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 3、全国化肥用量从2015年的6022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250万吨,降幅达到12.8%;施肥强度从年约55千克/亩下降到约47千克/亩。2021年,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修订并发布行业标准,规范有机肥料生产使用。这表明我国(     

    A.化肥制造业日益萎缩

    B.兼顾科技推动与食品安全

    C.农业科技领先于世界

    D.国内粮食安全成当务之急

  • 4、据统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1—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10亿美元增长到2282亿美元,年均增长13.29%。进口额从364亿美元增长到4676亿美元,年均增长16.7%,同期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5%提高到10%。据此判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C.强化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D.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5、万历年间,学者吕坤认为:“守令之政,自以乡约保甲为先”,“乡约保甲原非两事,本院捧读高皇帝《教民榜文》,及近日应行事列,谓乡约所约者此民,保甲所保者亦此民,但约主劝善,以化导为先,保主惩恶,以究诘为重,议将乡约保甲总一条鞭”。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官方开始有意识地渗入乡约

    B.政府和民间结合助推基层治理

    C.保甲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古代乡约制度有利于教化百姓

  • 6、如表是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政府文件,据此可知(     

    国家

    时间

    文件名称

    意大利

    1944年

    《1945—1948年战后重建计划》《1948—1950年全国协调的新建设计划》

    法国

    1946年

    《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7—1953》

    英国

    1960年

    《1961—1966年英国的经济增长》《1964—1970年全国计划》

    A.西方国家转向计划经济模式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D.西欧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区域联合

  • 7、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李贽赞同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李贽可能是李斯的后代

    C.李贽思想中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内容

    D.李贽从特定角度肯定传统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

  • 8、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铸刑书、“相生相胜”、双镰铁范

    税民资、盐铁官营、《九章算术》

    六科、卫所、金花银

    质库、“四监司”、台谏合一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 9、汉重秦鉴,无为而治,于是货币政策松动,地方得以自由铸币,于是“盗铸如云而起”,铸币权几乎被一些富商大贾垄断。武帝执政后,废除郡国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这一转变体现了(     

    A.通货膨胀被遏制

    B.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铸币技术的发展

    D.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

    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③经中共中央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④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 11、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认为,在通向“圣人”的精神境界的努力中,“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应该突出主体意识和个人价值,努力使成圣的道德规范与主体的道德自觉性相融合,着力构建属于人的意义世界。这位思想家应是(     

    A.朱熹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

  • 12、在中世纪前期的西欧,随着地方贵族势力的兴起,“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实力和胆量,就能僭用国王统治权,在地方上扮演国王的角色,无需对国王或官员负责”。这说明,当时西欧(     

    A.国王与贵族间矛盾尖锐

    B.封君封臣制度开始瓦解

    C.没有完全形成中央集权

    D.基层治理依靠地方贵族

  • 13、1960年,中国与加纳建交。加纳刚刚摆脱了殖民地,想要自己独立谋求发展,苦于没有经济的支撑和技术的支持,于是就向中国求助。那个时候中国也是处于发展的初期,但还是无私地对加纳进行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这一做法(     

    A.加剧了当时国内的经济困难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

    C.有助于稳定新中国周边形势

    D.扩大了中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

  • 14、魏晋时期,小麦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东晋义熙十四年(418),三吴水灾,谷贵民饥,淮河流域则“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大明七年(463),南朝孝武帝诏云:“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由此可知,小麦的广泛种植(       

    A.扭转了南方落后局面

    B.提高了备荒防灾能力

    C.改善了民众饮食结构

    D.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 15、宋代按有无田产的原则,将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田产(     

     

    史实

    结论

    A

    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户令充役

    宋代九等户制下所有人均需承担徭役

    B

    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

    C

    佃农要“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依契约分。”

    租佃关系发展,货币信贷出现

    D

    望吴侬之野,茅屋炊烟,无穷之极

    客户侵占主户田宅为己有

    A.A

    B.B

    C.C

    D.D

  • 16、1941年1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演说,要求担任政府工作的共产党员,发扬民主作风。他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一要求有利于(     

    A.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B.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C.工农民主政权的发展

    D.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 17、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西汉州刺史与明朝监察御史

    B.唐朝政事堂与宋朝中书门下

    C.宋朝知州与元朝行中书省

    D.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

  • 18、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 19、如图为《新蜀报》第372期发表的版画《援助前方将士》。此画意在(     

    A.凸显女性抗战贡献

    B.指明抗战胜利方向

    C.激发民众参军热情

    D.弘扬团结抗战精神

  • 20、对下列《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宋代为国家承担赋役的是客户人口

    B.元朝沿袭唐朝两税法在全国施行

    C.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D.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 21、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系统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了

    A.法国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法国农村的变革比英国显得更加深刻

  • 22、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高级文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高级文官权力较大,不支持首相工作

    B.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

    C.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D.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

  • 23、秦国在商鞅变法时,颁布《傅律》,秦始皇继承了《傅律》中关于人口管理的制度。即百姓从出生后登于名籍,死后削籍;另有役册,称傅籍,均由乡官掌握,严惩诈伪者。这说明秦朝(       

    A.国家权力开始延伸到了乡村

    B.注重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C.重视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感

    D.地方实权握于豪强手中

  • 24、明清时期的徽州“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朱熹)家礼,彬彬合度”。据此可知,这类村落的特点是(     

    A.行政管理严密

    B.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疏离

    C.公共集会较多

    D.治理融入主流意识形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董仲舒:

    (1)生平: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

    (2)地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3)著作:《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4)思想(新儒学):政治方面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方面提出“___________”(三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___________思想。

  • 26、民族乐派

    (1)概况:19世纪在欧洲出现,中后期在俄国兴起。

    (2)特点:弘扬本民族特性。

    (3)代表:俄国柴可夫斯基的_______

  • 27、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西方的文艺复兴促进________思想的发展。

  •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 29、________年,我国第一部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

     

  • 30、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反对________,对内反对________

    民权主义

    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______________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________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 31、哥白尼

    (1)背景: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2)观点:提出____________

    (3)影响: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 32、程朱理学:

    1)二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平:北宋时期湖北黄陂人;

    (2)地位: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3)著作:《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

    (4)思想:___________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熹:

    (1)生平: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2)地位: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3)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___________

  • 33、三教合一:

    (1)原因:汉武帝后儒学的繁荣;魏晋时期,佛、道教盛行;儒学吸收佛、道教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___________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隋唐时期;

    (3)内容:隋朝时期出现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以____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___________、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尊___________、礼___________、崇___________);唐朝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儒学大师___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 34、背景

    (1)“文革”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2)1978年5月,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__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探寻了哪些先进的思想?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

    时间

    代表人物

    代表阶级

    主张

    实践活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洪仁玕

    农民阶级

    A

    未实践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

    19世纪60—90年代

    C

    D

    开展洋务运动

    19世纪80—90年代

    王韬、郑观应

    (E派)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振兴工商业,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技

    未实践

    19世纪末

    (维新派)

    学西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F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张謇、荣氏兄弟

    (实业派)

    G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革命派)

    H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20世纪初

    (激进派)

    L

    M

    五四运动以后

    N

    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 36、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 37、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思想文化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嬗变的认识。

     

  • 38、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苏联和中国都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

    (1)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既促进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又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什么?

    (3)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失误。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 39、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历了从“产生”到“创新”的过程,请指出“造纸术”和“印刷术”“创新”的表现。着重说明了中国两大发明传到西方后发挥了何重要作用?

    (2)“托古改制”是康有为理论创新和宣传的特点。列举体现这一特点的康有为的两部著作。康有为学习西方的何种政治制度?

    (3)17世纪80年代,近代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是什么?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成果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