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②他们家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③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他虽然年纪轻轻,作品也不多,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专家的普遍赞赏。
⑥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釜底抽薪。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2、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有数千年文化的中国来说,信息化和技术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更为猛烈,产生的问题② 更加复杂。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③ 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实。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④ 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来标榜自我,⑤ 更应该防止文化限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⑥--担任守护者。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对 | 会 | 还 | 应该 | 然而 | / |
B | 对于 | 也 | / | 不必 | 但 | 并 |
C | 对于 | 也 | 又 | 不会 | / | 而且 |
D | 对于 | / | 更 | 能够 | 但是 | 还 |
A. A B. B C. C D. D
3、“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shāng)子,而彭祖为夭”出自( )
A.《养生主》 B.《逍遥游》 C.《齐物论》 D.《人间世》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牢牢 这个武器。
(2)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 ,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3)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掌握 湮没 不但/而且
B.把握 淹没 不但/而且
C.掌握 淹没 不仅/反而
D.把握 湮没 不仅/反而
5、阅读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僻字的文化意义
蒋原伦
(1)《汉字听写大会》这一类的电视竞技节目,短短一年间成为小时尚,节目的看点就在于中学生能写出不少笔画繁复的汉字和艰深冷僻的词汇,那些躺在典籍或文献中某个角落难得一见的字词:比如“捍蔽,比如,唼喋,还有“觳觫”等,如果没有这类竞技节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用到它。
(2)人们有理由质疑节目策划者的意图:那些艰深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学生,在最后关头起到淘汰参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
(3)这里要谈到僻字的文化意义,所谓冷僻的字和词,是指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字词.当然,“冷僻”是相对的,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囧”,“槑”,还有“烎”等等,而今又回来了,成为网络热词。某种意义上,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激活。
(4)据统计,《康熙字典》中收了四万七千多字,而《鲁迅全集》总共用到的汉字才七千七百来个,鲁迅可能是二十世纪作家中用汉字最多的文学巨匠,即使这样,《康熙字典》中还剩那四万来个字没有动用。海明威喜欢用冰山理论来形容文学创作,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与水下的八分之七构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其实,冰山理论挪用来说明常用字和生僻字的关系也很贴切,常用字必额浸泡在十倍于它的庞大字库中,才能时时焕发出活力。
(5)汉语表意崇尚言简而意丰,词语或词组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能衍生出新词,例如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大家韩愈,在一篇文章中创造了“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等新词,这些“冷僻”词语不符合约定俗成,可能一时流行不广,但它们表意明确有时又不可取代,反倒有长久的生命力。
(6)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的节目,人们惊讶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怎么写得出那么多佶屈聱牙的字和词?花功夫在这些“冷僻”的字词上有意义么?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但是它们在激活个体精神方面不可小觑,年轻学子求知若渴,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文字,怀有一种好奇,更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精神力量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
(7)单纯地说僻字对今人有意义或对现代汉语有推动作用,那是无稽之谈。因为脱离了日常生活情境,或者说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和语用,文字没有特别的意义和功用。 文化的发展是创造与淘汰并行的,淘汰的旧文化在某些境遇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焕发文化活力的新因素。
(8)对一档节目而言,我认可这样的说法,即听写那些常用但容易写错读错或互相混淆的词语,对于规范我们的语言更有帮助,毕竟僻字不是为了竞技节目而存在。汉字听写比赛只会时兴一阵,而僻字作为人类文化的化石,则会长久流传下去,它的生命力取决于使用者赋予的活力。
【1】第(3)段加点词“激活”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第(4)段中的举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字典中四万多字对鲁迅的文学创作有实用价值。
B.用《鲁迅全集》的字数来揭示鲁迅成为巨匠的原因。
C.冰山理论强调了储备足够最的僻字对于写作的功用。
D.以“八分之七”类比海量字库对于字词运用的意义。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7)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但是所有的文字都记载了先人的生活历程和开拓精神,
②僻字的产生和弃用,显示了文化演进的轨迹。
③那些得以留存的生僻字词,记录了先人的探索尝试。
④当然也包含在那些生僻字中。
⑤在这个意义上,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就包含在语言的丰富性中,
A.⑤④①③② B.①②⑤④③ C.⑤④①②③ D.①③⑤④②
【4】结合上文,分析第(8)段存在的必要性。
【5】概括僻字的文化意义。
【6】结合第(5)段内容,针对近年“人艰不拆”“高大上”“萌萌哒”等新创词的出现,表达你的观点并作阐释。
7、补写完整下列诗句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3)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8、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无情地揭露了身居高位的人把不关心国家、极力讨好一般人的行为当作好事的丑态。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的语气揭露秦朝掠夺珍宝时的贪婪和耗费珍宝时的随便、不珍惜。
(3)“冠”本义为名词,帽子;也可作为动词,戴帽子、超出众人等。古诗中更有用“冠”来体现行为品格等的句子,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2)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_____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将子无怒”一句暗示了“氓”的性格特点,这一特点在其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得到了印证。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国家如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将濒临灭亡。
(3)《师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身份、地位方面分析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浑钜中允
杨巨源
公子髫年四海闻,城南侍猎雪雾雾。
马盘旷野弦开月,雁落寒原箭在云。
曾向天西穿虏阵,惯游花下领儒群。
一枝琼萼朝光好,彩服飘飘从冠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是小孩头发,如《桃花源记》中的“垂髫”,首句写出了浑钜的少年得志。
B.“侍猎”是侍奉皇帝或其他王公出猎,这一句写出了浑钜是皇家近臣,深受器重。
C.“穿虏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浑钜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前线大展神威,为国建功。
D.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风流儒雅的少年俊彦,表达了诗人对浑钜的衷心赞美。
【2】请具体分析“马盘旷野弦开月,雁落寒原箭在云”一联是如何写出浑钜的武艺精湛的。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养生
苏轼
①余问养生于吴子①,得二言也。 ,曰和。曰安。
②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 )。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 ,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
③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②浮海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枯槔③,而与之上下,如踏车轮而行,反逆炫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故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见之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以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物乎?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④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 ,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注〕吴子:吴子野,作者友人。②牢山:即崂山。③枯槔:又称吊杆,古代汲水工具,此处形容船身颠簸如吊杆忽上忽下。
【1】可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矣
B.焉
C.哉
D.也
【2】下列对第③段所论“安”的含义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不与外物相争,顺其自然,淡然自安。
B.不受外物影响,听从内心的主观感受。
C.不畏人生艰险,安于贫贱,处变不惊。
D.不因外物变化而改变自我,超然物外。
【3】把“使此二极者”这个句子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A.第①段空格处
B.第②段空格处
C.第③段空格处
D.第④段空格处
【4】本文在说理上颇具特色,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在选修性必修上册集中学习了《论语》十二章等先秦诸子散文,文中不少经典语句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请你以《大学之道》中的“致知在格物”这句话为话题,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