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脑畔(pàn) 怅惘 风雪载途(zǎi) 人情事故
B.潺潺(chán) 眼眶 戛然而止(gá) 草长鹰飞
C.亢奋(kàng) 缄默 海枯石烂(làn) 大彻大悟
D.雾霭(ǎi) 诲暗 天衣无缝(féng) 衰草连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代表作《基地》《三体》和《银河帝国三部曲》。
C.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虽有佳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魏学洢编纂的。
E.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篇小说《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十年前的青山沟无人问津,而今这里已发展成为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
B. 一个人如果想要出类拔萃,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道路上的挫折。
C. 她将这幅古字画修补得天衣无缝,简直是妙手回春。
D. 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
5、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①,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①迥,远。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社日将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⑧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将士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7、名著阅读。
读名著,明道理。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他给你的启示。
保尔·柯察金 傅雷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里,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生命,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有删改)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九寨沟水的清秀和太湖水的小气来衬托黄河的气势,来印证“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只能是黄河”表现出作者对黄河的偏爱。
B.第⑥段以拟人化的手法写黄河精神的突破与升华,塑造了一个冲决了束缚、饱绽着蓬勃生命的黄河的形象。
C.文中三次提到“生命”,都是从自然生命的角度赞美黄河,黄河的起源、流程和入海分别代表了生命的开端、生命的绽放和生命的终结。
D.文中两次说“中国的水应该是黄河的”“黄色在这里最黄”,意在反复强调黄河最能承载中国厚重的历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
【2】阅读短文第④段,完成下面各题。
(1)说说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及作用。
生命,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
(2)文章第④段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感受?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还要写到司马迁、荆柯、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等历史人物呢?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
【4】文章结尾强调“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9、题目二: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作文。
材料ー: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虛,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
请参考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以《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