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中,关于违法和犯罪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班主任在小月的综合素质评语中写道:“你是一个积极维护秩序,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以下行为,最有可能是班主任作出上述评价依据的是( )
①小月积极参加社会公益类活动②小月提醒妈妈骑电动车戴头盔
③考试中小月制止同学作弊行为④小月主动承担家庭的家务劳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某社区播报了一则新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订不但完善了对间谍行为的定义,而且在加强反间谍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反间谍法的修订告诉我们( )
A.社会需要秩序,秩序可以消除混乱
B.要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
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进的
D.原有的反间谍法失去合理性,需要废除
4、某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组织学生开展了“学农实践基地体验活动”,同学们通过种植小麦、豌豆了解食物由播种、成长到餐桌的全过程,收获颇多。下列属于本次活动收获的有(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
③在学农实践中了解到,小麦和豌豆都是自花传粉
④现在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劳动技能可以之后培养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6、短视频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社交和信息交互的重要工具。预计截至2023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10.12亿人。同学们分析漫画《饕餮》,你认为下列观点符合漫画所表达的意思的是( )
A.短视频信息多元,利于记录日常生活
B.学会“信息节食”,提高网络素养
C.网络平等自主,但是要慎重结交网友
D.网络促进人际交往,节约生活成本
7、家乡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也在社会大课堂中不断成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如遇所示情况,青少年应( )
A.忍气吞声,任由父母打骂
B.坚决反抗,愤怒离家出走
C.辱骂父母,与父母进行暴力对抗
D.求帮助,用合法方式维护权利
9、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更好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这有利于维护我国的( )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C.文化安全
D.生态安全
10、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先交货,交货后乙公司一周内支付货款。交货前夕,甲公司派人调查乙公司的偿债能力,发现有确切证据证明乙公司负债累累,已无力在规定时间内支付货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公司在此交易中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B.甲公司行为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C.乙公司无力支付甲公司货款将受行政制裁
D.甲公司行为可以增强双方之间的信任度
11、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发现他人发微信朋友圈恶意辱骂自己→截图保存证据→纠结好友围堵辱骂者
B.楼上邻居家总是噪音不断→找楼上住户反映问题未果→自认倒霉默默承受
C.小明上学时被小汽车轻微撞伤→与驾驶人员和解未果→在交警部门的调解下解决纠纷
D.琪芮家楼上漏水→找到居委会进行调解未果→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2、某校开展“维护秩序靠规则”议题式学习活动时,发言的同学分享了一则案例:
一男子持无座车票在列车上霸座,拒绝让出。乘警先是道德劝说,后责令其让座,刘某拒不配合。铁路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其行政拘留处罚。 |
同学们纷纷对此发表看法,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规则护秩序,社会秩序明确了社会规则的内容
B.自由有边界,权利行使不能影响他人合法利益
C.违规需处罚,法律力量时时处处强于道德约束
D.法律要遵守,刘某霸座行径理应受到刑事处罚
13、小张在工地辛苦工作一年,工地负责人竞以种种借口拖欠工资。万般无奈,小张要用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讨回工资,该手段是( )
A.法律
B.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C.诉讼
D.到律师事务所求助
14、“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形象告诉我们( )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15、品典故,明道理。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喂,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耐心地为其指引。 |
下列名言能够概括上述典故主题的是( )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④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6、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落实“双减”政策和教育部“五项管理”工作要求,某地多所中小学调整了原定作息时间。这一举动体现了( )
A.规则的调整需要与时俱进
B.原有的规则总是不合理的
C.遵守规则只需要敬畏规则
D.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17、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按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④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用图示表示所学概念的关系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9、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里的社会化是指( )
A.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通过社会熏陶逐渐被社会认可的过程
B.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通过社会劳动逐渐形成被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C.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D.通过劳动让猿变成人的过程
20、初中生王某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甲: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行为乙:我要远离网络,免受其害丙:我们要防微杜渐丁: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丁
2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其他法律都不重要。
判断:
理由:
22、请你对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23、 近日,郑州市发文提出,培育夜间经济,有序发展市集。消息一出,不少市民应声而动,来到二七广场等地标性场所附近,在广场、街道等处陈列物品售卖,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夜间市集的讨论。
甲:夜间市集好处多,自由摆放无可厚非。
乙:任性摆摊存在隐患,规范发展才是正道。
请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
24、材料 毛泽东主席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1)说说你对“特权”的理解。
(2)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25、“在马路上,只有人人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大家才能获得通过的自由;在课堂上,只有人人遵守课堂纪律,才能获得听课的自由。”
上述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运用“自由与规则”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6、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女儿回家看见妈妈正准备去拿放在高处的东西:
女儿:妈妈,我来拿吧。
妈妈:(A)不用了,谢谢!
(B)好,谢谢!
(C)好吧,你来拿。
对话非常简单,语言本身并没有障碍,可在选择答案时,中国人大多数选择(C),而外国人大多数选择(B)。请问:
(1)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选择会不同?
(2)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3)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
27、 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更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目混珠,不少低俗、恶俗的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网络的好处是什么?
(2)过渡沉迷于网络会对中学生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为了配合今年的法制宣传,某校准备举办手抄报比赛。八年级1班的同学设计了“走进法律”和“践行宪法”2个栏目。
(1)在“走进法律”栏目中,有位同学提供了下面的图标,该图标中的“12·4”指的是
(2)请说说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3)如果你来组织一次宪法宣传活动,你准备用哪些方式?(至少写2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