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故国神游
B.赢得仓皇北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雁过也,正伤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怎敌他、晚来风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对初出茅庐、备受礼遇的诸葛亮心存不满。诸葛亮参与指挥了一系列战役,依次是“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白河淹曹仁”等,从而树立了威望。
B. 《家》中,“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这句话表现了觉慧对压抑、拘禁的封建家庭的厌恶,对挣脱束缚、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
C. 《哈姆雷特》中,单纯善良的奥菲利娅生活在父亲的羽翼下,她被国王和父亲利用,去试探哈姆雷特是否真的疯了,哈姆雷特指责她:“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D. 《茶馆》中,日本投降后,流氓特务霸占了王利发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和常四爷、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为自己苦难的一生祭奠。
E.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回程途中想:“那么是什么把你打垮的?”“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表现了他对自我力量的坚信,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清醒认识。
3、下列词句的风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B.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C.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
D.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 | 长篇叙事诗 | 乐府双璧 | 南北朝 | 万里赴戎机 |
B | 《孟子》 | 四书之一 | 儒家经典 | 战国 | 民贵君轻 |
C | 《儒林外史》 | 纪实体小说 | 吴敬梓 | 清代 | 范进中举 |
D | 《西游记》 | 神话小说 | 吴承恩 | 明代 | 大闹五庄观 |
A. A B. B C. C D. D
5、对下面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怀古”,是古人写词时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的常用题目
B.词的上阕写作者所见之景,下阕由联想古人而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C.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D.词在感慨古人建功立业的时候,也激发了自己的激越之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运河谣
马金章
傍晚,燕翅湾西边的运河堤上,一对老人厮跟着,老汉在前,老太稍后。走到一棵浓荫匝地的古槐树下,老汉说:“下午,就在这儿,俺给申遗办的人吼过船工号子,他们还打听你哩。”“咋吼的,我听听。”老太说。老汉走到槐树下的青石凳处,从地下捡起一根手指粗细两尺多长的柳木棍儿说:“下午,我拿它当纤板。”说着,老汉将这纤板往胸前一放,弯腰弓背,随着夯夯实实的脚步声吼唱起来:
哈啰哈啰嗨哟,
两脚杵地背朝天哟。
往北开嘞米粮船哟,
哈啰哈啰嗨哟。
往南运嘞鱼和盐哟,
哈啰哈啰嗨哟……
老两口在槐树下的石凳子上坐下了。老汉说:“不比当年了。当年,拉一百二十吨大船,纤工十四五个。”她拦过话头说:“俺磨舵,你打号。”“磨舵,还是你磨得好,你哥磨嘞不行。每到流急滩险,纤工一看磨舵的是你哥,扯着嗓子喊:该换磨舵的了!一换你,人人肩上的纤绳,标枪一样绷绷直:纤板,抠着胸脯肉,咯吱咯吱响。那船,蛟龙游水般昂起头,劈开逆浪,猛往前窜。”老汉说。“磨舵得会识风向,辨水情。船行黄水要搁浅,清水打流好行船嘛。”老太说。“哪个舵手都知道这话,可恁多人,却没描摩透磨舵的巧劲儿。”老汉说。“要不是你教俺凫水,恐怕这辈子,俺也不会和船打交道。”老太说。
两个老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提下河岸的一丛丛簸箕柳,又不约而同地顺着簸箕柳,移向上游不远处的河湾。老汉说:“就在那个河湾里,你学会了凫水。”“起先,你古板,不教我。说啥?女人家,不兴凫水。等下辈儿,脱生成男的再说吧。”老太说。两人注视着不远处的河湾。老汉说:“那时,你身轻得跟飞燕一样,可一下水,死沉,像个秤砣往下坠……”她打断他的话:“你将你的毛蓝长裤在水中浸湿,扎上俩裤脚,凑上你那猪拱嘴儿,鼓腮吹气,然后扎上裤腰,将个肥鼓鼓的裤子递给俺,让俺一手抓住裤腰的结,将我脖子摁在裤裆部,另一只手和双脚划水。生的啥腌臜法儿。”老汉哈哈地笑了:“土造救生圈嘛。凭着这救生圈,你胆儿肥了,慢慢地秤砣变成了浪里白条儿。你成了咱湾里第一个会水的女人。”“都是被河水逼的。”说过,老太脸上显出一抹惆怅。
往事令人伤怀。过去,船家的孩子,为防止落水,腰里都拴着两只桐油浸过的葫芦当救生衣。那年她二哥解下葫芦上岸随爹到水神庙上香,回到船上,还没顾上拴葫芦,登廒舱梯子时踩空落水身亡。事后,娘才将二哥那葫芦拴在她腰上,她不让学凫水。娘怼她:“要想穷,玩木龙(船)。是不是想在船上过一辈子呀?要不愿过安稳日子,你就学凫水。”不久,意想不到的灾祸来临了,娘家的船,在道口镇三里湾码头装散米,几十吨的大船过十八里溜时触了河底石:船沉了,米被冲跑了,家破了,真应了“要想穷,玩木龙”那句俗语。娘便将她送到燕翅湾的姥姥家,期望她将来找个岸上的好人家。
“上你的当了。那时在燕翅湾,你总耍心眼儿,诱俺:去河湾吧,学水。”
“甭得了便宜还卖乖。你学不会水,能当船娘?不当船娘,大运河申遗办的人,会将你列入运河人物?人家会想着采访你?”听着老伴儿的话,老太想起那个麦收前燕翅湾学凫水的傍晚,他俩走向运河湾,多美的意境啊:运河白帆如云,桅杆如林;风一吹,麦海金浪翻滚;河里的航船,如在金色浪中游走……那时刻,她有了运河里弄潮走船的心。老太太的目光投向运河岸边一丛丛簸箩柳,看着绿烟河柳与隐隐约约的纤道,想着下午申遗办的人打听她的事,不由得清噪唱起船歌:
日头出来咯窜咯窜,
一个大脚闺女弄水操船……
听着听着,老汉双眼蒙了一层泪光。
他摸索着,紧紧攥住了老伴儿的手。夕阳,摇翻了一河粼粼金波。
(选自2019年第18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黄昏场景的描写中穿插了老汉夫妇年轻时运河行船生活的追忆,今昔交错的叙述方式,使结构呈现参差美。
B.小说的环境是大运河、长满簸箕柳的河堤以及燕翅湾等,这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自然背景,增强了老汉夫妇形象和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中人物对白加快了叙事节奏,推动了情节发展,对白运用方言俚语,极其符合老汉、老太的船工身份,凸显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D.小说的情节由运河谣生发,乐观向上的感情格调折射出作者对现实新生活的真切感受,而追忆往昔则渲染了运河繁荣不再的失落情绪。
【2】请简要分析老太回忆兄亡船沉一段描写的作用。
【3】小说首尾描写老汉、老太唱船歌,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7、按要求填空。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____________》)
(3)《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兼具《诗经》“风”“雅”的特点,这个评价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题。
(1)《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句化用了《______·述而》篇中的“乐以忘忧,______”。
(2)白居易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 ,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在《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描摹粗弦、细弦弹奏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屈原因为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是处于困境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产生怨恨吗?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天下儒者所争论的,尤其表现在“名实”的问题上。他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的,古诗词中提到“乐器”的诗句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诗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谏往追来的感悟。
(2)《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3)诗词中诗人自问自答,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杂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①,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阳景:太阳光。②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到来,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鸟飞鱼游,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
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僻邈远,又显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
C.役夫征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寓含着人物内心悲喜变化的今昔之感。
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举并写,倍显凄恻动人。
【2】三、四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达,武威姑臧人也。父严,周朔州刺史。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
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诸贼轻之,号为段姥。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还京师,以公事坐免。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俄复拜左翊卫将军。高阳魏刀兒聚众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寇掠燕赵。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由是贼势日盛。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充僭尊号,以达为司徒。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
(选自《隋书列传卷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B.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C.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D.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袭爵原指有爵位者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而其余继承人则减等袭爵。
B. 践阼即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有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有“登基”意。
C.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一般有自号和赠号,一人只能一生一号。
D. 籍没是对罪犯家产清查登记予以没收的制度,古代妻儿家眷等如同财物,在籍没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年的段达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深受高祖赏识而视为亲信,曾因率军平定高智惠、李积等的叛乱有功,受朝廷提拔赏赐。
B. 帝征伐辽东,百姓苦于役事而聚众为盗,攻陷城邑,段达受命征讨,始故意数为敌军所败,让对方心生轻敌,后一举将其打败。
C. 帝幸江都宫,李密纵兵侵掠至东都城下,情势危急,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皇宫卫军出城应敌,并击退敌人。
D. 段达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颇多武功,屡有建树,隋朝灭亡后,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但最终没有善终,家人也因之受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2)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这一切,无不是通过艰辛斗争得来的。
——习近平
既然他有勇气去死,他应该有力量去干斗争。拒不接受苦难不是力量的表现,而是懦弱的表现。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
——俄国诗人 涅克拉索夫
一个人如果没有机会为自己的主张而斗争的话,主张就没有必要存在。
——托马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