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资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川渝黔三省市地处西南内陆腹地,地理空间相邻,民风民俗相通。近年来,川渝黔三地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机遇,区域合作逐步扩展到体制机制、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已形成3小时高铁经济区,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内陆区域。材料充分说明(     

    ①把握联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③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关注成渝地区对三地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2023年12月,河北省气象部门为了增加降水量,缓解干旱等自然灾害,组织在冀中南、冀东地区开展飞机增雪作业3架次,飞行12小时16分钟,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面人工增雪作业85点次,发射火箭弹251枚,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人工增雪(       

    ①是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                    ②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气象运行规律

    ③突破自然条件的制约满足人类需要                    ④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体现了(     

    ①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依靠力量

    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自主地变化

    ④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不能让分歧成为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鸿沟,而是要想办法架起相向而行的桥梁。这一论述对我们处理大国关系的启示是(     )

    ①要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为全球经济互利合作搭建重要平台

    ②要摒弃国家间的竞争,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

    ③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路径

    ④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为重塑世界格局提供新方案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5、2023年10月23日既是重阳节,又是我国的第11个“老年节”。重阳节习俗丰富多彩,包括登高赏秋,饮菊花酒、感恩敬老等。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节,全国各地的敬老爱老活动精彩纷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丰富了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由此可见(       

    ①人创造了文化,人民是文化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包容性不断增强

    ③重阳节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④重阳节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涵养了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香港半年报告”是英国政府每半年向国会提交的关于《中英联合声明》在香港实行情况的报告,从1997年7月开始,迄今已发表53份。2023年9月,英国政府发表第53份所谓的“香港半年报告”,对香港问题指手画脚,遭到中方的强烈驳斥。英国政府上述行为(       )

    ①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②严重违反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③干扰了香港特区政府完全自治       

    ④动摇了“一国两制”的政治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7、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陈薇将军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陈薇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尽快破解病毒密码.研制出疫苗.陈薇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以军人的使命刻苦攻关,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团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中国已有多支疫苗进入II期临床实验。这说明(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 8、针对“教育内卷化”的现象,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教育“双减”的目的是让教育回归到育人上来,其本质就是要筛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给孩子留出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少数家长依然存在学习焦虑症,生怕自己的孩子退步,继续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式让孩子补课。这说明(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教育必须立足客观实际,把科学理念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③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材料中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利益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丽香铁路于2014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于2023年11月26日通车运营,丽香铁路对于完善国家和云南省高速公路网,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加强滇西北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和构筑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推动遗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重要意义。丽香铁路的运营(       

    ①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②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关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内容在知识产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有关知识产权的使用,以下行为不构成侵权的有(     

    ①学生在作业中引用二十大报告中的一段话

    ②在公众号转载网图提升自己文章点击率

    ③保安李某多次出售小区业主的个人信息

    ④中学语文教材书中收录某当代作家的散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2023年夏季,暴雨侵袭,京津冀等地遭受严重水害。灾害面前,到处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的身影。对K396列车上乘客展开大救援的落坡岭村民、逆流而上用铲斗营救一家三口的房山师傅、抢险救灾行动中落水牺牲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这一切传递的是守望相助的暖意。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于中华儿女的抢险救灾实践中

    ②互助意识是“我为人人”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守望相助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体现这两个对子的选项是(        )

    ①“理主动静”“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形神论”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气者,理之依也”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3、“二十四节气”是《易经》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易经》自伏羲氏则卦以来一直被奉为华夏民族最具原创性的符号经典。而今易经的全球化普及是一个有利创建多样化和谐共荣的大同世界之伟大课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体现了(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自信

    ②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有利于融入世界的主流

    ④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4、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对两种艺术境界分析合理的是(     

    A.两者对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认识不同,渗透着不同的世界观

    B.两者都渗透着主体的心理体验,只是主体因素隐显程度不同

    C.排除主观因素制约,力图客观摹写,才能达到无我之境

    D.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跃迁

  • 15、从“内卷”“躺平”到“45°人生”,从“觉醒年代”到“强国有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一带一路”,这些时代热词清晰地描绘了时代脉络,表达了社会关注,从中可以解读现实的社会热点及百姓生活。时代热词(       )

    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B.社会规律是可以被发现和创造的

    C.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印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16、花器是杭州亚运会的一大创新,让颁奖花束由简单的鲜花变成可以永久珍藏的浙江传统文化纪念品。其整体造型灵感来自中国南宋时期的官窑花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瓶口起伏的水纹取自浙江山水诗意的韵律之美,瓶口吉祥物造型以活泼欢快的姿态庆祝勇夺桂冠的胜利喜悦。这一首创(     

    ①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②说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③旨在促进文化交流趋同,满足世界人民各种文化需求

    ④以物化的形式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7、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现场,无人驾驶汽车、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等竞相亮相,数字创意、数字医疗、数字娱乐等找到应用场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2022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3.82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53.7%。发展数字贸易(     

    ①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数字资源在全球进行配置

    ③能促使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

    ④将替代传统经济成为新发展引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深刻认识和把握疫情影响下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化危为机,主动迎接挑战,引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9、2023年11月8日,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认为,一年来,互联网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网络安全威胁升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赤字日益扩大,治理碎片化和分裂化程度加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弥合数字鸿沟仍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互联互通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属性,共享共治是互联网发展的共同愿景。由此可见(     

    ①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代替传统安全威胁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有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下列有关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C.矛盾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21、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革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②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④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推动具体科学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40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常演常新,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887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到“卖文化”的转变。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统一④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3、“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但对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A.真理可以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都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24、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多方面显著优势

    C.以国际新秩序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探究题 (共1题,共 5分)
  • 25、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持续增收有机遇,但也有压力和挑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问材料在分析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时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

     

三、辨析题 (共1题,共 5分)
  • 26、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的。

     

四、综合题 (共3题,共 15分)
  • 27、材料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 28、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 29、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2016年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隆重开幕。 本届敦煌文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会“丝路”沿线国家围绕“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等重要共识,共同发表了《敦煌宣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丝路”沿线国家达成上述共识的依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5
题数 2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探究题
三、辨析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