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全民足球的趋势逐渐被放大,校园足球也出现了“量产式”的发展,家长的担心也并非全都是不经之谈。
B. 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C. 来自湖南省的郭建宁等三位艺术家所唱的《亲吻祖国》可谓气冲霄汉,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D. 中国大学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等各方面动脑筋、花力气,用罚抄3500遍“我错了”来惩罚逃课大学生,确实让人贻笑大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经常在整治之后又出现反弹,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地斩断灰色利益链条,以至于破除旅游市场潜规则造成的。
B. 既然已选择了“脱欧”这条“双输”之路,欧盟与英国双方都必须展现政治智慧,努力做到好聚好散,不必避免“分手成冤家”的尴尬。
C. 对西方智库关于南海问题的炒作,军事专家李杰表示,中国在自己控制的岛礁进行民用设施建设,域外国家尤其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利。
D. 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约在10米左右,与此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
3、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作学问的三个境界时,引用了古代三个词人的词句加以说明,其中第三个境界是(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蝴恋花》)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蝴恋花》)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D.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4、(题文)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获悉老师即将来我校讲学,甚是翘首,学生在此恭候台驾光临。
B. 本人对乡土民俗研究颇深,近期完成拙著《安阳县乡土风俗志》,敬请愚兄斧正。
C. 这次泥石流事故,亏得贵县鼎力相助,道路才很快得以通车,深表感谢。
D. 此事重大,我只是提出一点刍荛之见,算是抛砖引玉,敬请批评指正。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道路扩建作为一种公共事务,很容易遭遇“搭便车困境”,人人都想 ,却不愿意为此支付成本,最终可能导致公共事务困难重重、不了了之。
②多一点理性与权衡,多一些为自己考虑,本来 ,可是,心中只有自己却没有他人的位置,满腹得与失的算计,却很有可能因小失大甚至得不偿失。
③在孩子眼中,自然可能是有着美丽叶脉的落叶,是金色阳光下振翅的蝴蝶,是一下午才爬出一米远的毛毛虫。这样一个 的世界,教孩子们如何不爱它?
A.坐收渔利 不容置疑 变幻莫测 B.坐享其成 无可厚非 变幻莫测
C.坐享其成 不容置疑 变幻无常 D.坐收渔利 无可厚非 变幻无常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它基于调查研究而得出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是否能为社会广泛认同,可能并不确定。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一些人认为,可以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绿灯。
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红灯警示,现在却有人准备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之短令人吃惊。2015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因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当时有人预测,世界上首次诞生基因编辑活产婴儿可能还要50~100年。但是,从那时到现在才三年,就已经有人呼吁为基因编辑婴儿开绿灯了,这是否意味着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为时不远了呢?
基因编辑“造人”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让每个家庭都获得健康婴儿。这显然比胎儿出生前的基因检测更先进。
不过,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的同时,给予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一。基因编辑婴儿必须确保并符合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义和团结,不会增加歧视和分裂。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黄军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基因被成功编辑修改,成功率约为33%。显然,这个成功率并不足以获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
现在,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这也意味着,如果使用基因剪刀修改致病基因,如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也有可能把正常的基因剪掉;或者导致胚胎或生殖细胞上的基因发生重组,导致残障婴儿的出生,毁灭婴儿的福祉。因此,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如果没有100%的准确性,尚不可能用于临床“造人”。
另一方面,即便技术有保障,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造人”之前,还需要专业界和社会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可能性进行广泛而充分地讨论;而且需要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审核措施;还要充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到最后才可能立法。
以英国而言,目前允许人体胚胎研究,但英国法律不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后移植入子宫。因此,即便伦理和技术都为基因编辑“造人”开绿灯,但要让法律开绿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选自张田勘《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日关于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恐怕很难被社会普遍认同。
B. 国际社会向来坚决反对基因编辑婴儿技术,但其却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
C. 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还需要的两个限定条件,很难被国际社会接受。
D. 目前基因编辑“造人”技术的准确性还比较低,尚不能安全地用于临床“造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黄军等人的试验为例,意在说明现在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率并不高。
B.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基因编辑“造人”要让法律开绿灯路还很长。
C. 文章中作者多处引用数据,如第四、六段,使论证准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 全文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结构思路,符合读者的接受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英国某协会的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反映出社会的必然趋势。
B. 在黄军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反对三年之后,有人就准备对基因编辑开绿灯了。
C. 使用基因剪刀修改致病基因,可能正常基因被剪,或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婴儿残障。
D. 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造人之前需经历复杂的过程,不发达国家需要时间更长。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组对偶句描写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曹刿论战》中,曹刿做出可以追击的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写景转入对人生的感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述“高官厚禄如果不合礼义就不应该接受”这一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列子轻盈行走的情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2)《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里借人们旅途长短与准备繁简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境界“大”、“小”的区别,其中他说,到近郊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用四种不同的指法先后弹奏了两首当时的名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虽有乡关之思,但因战争远未结束更要坚守戍边岗位的爱国主义情怀。
12、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小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 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夫将,提鼓挥袍,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袍端,奈何无重将也。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今世将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①,则天下莫当其战矣。故日: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占筮而获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
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樕②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己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袍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日:“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军成行,一舍而后成三舍,三舍之余,如决川源。望敌在前,因其所长而用之。敌白者垩之, 赤者赭之。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吏谏日:“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日:“材士则是也,非吾令也。”斩之。
【注】①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计邀截、袭击为奇。②朴樕:一种灌木类的小树,泛指树枝。
(节选自《尉缭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开百里 陈:陈列。
B. 则天下莫当其战矣 当:抵挡。
C. 舍不平陇亩 舍:住宿。
D. 援袍而鼓忘其身 援:持,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B.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C.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D.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首先探讨了作战的道义问题,指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的行为,作战应该追求兵不血刃而获得天下人信服的境界。
B. 文章以武王伐纣为例,论证了国家存亡安危依靠将领,应该重视将领的道理,强调作战胜利依靠的是人事而不是占卜以知吉凶天象。
C. 作者认为战争取胜因素众多,既需要决断得当、目标专一、兵器锋锐、战术精妙,也需要举贤用能,申明法令,奖励战功,人心所向。
D. 吴起是一代名将,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使士兵为自己而不惜生死;为严明军法,维护将帅威严,他果断斩杀擅自行动而有功绩的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2)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
14、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论点和开头,续写一段话论证此观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符合逻辑;80字左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