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肃/遂拜蒙母
2、下列说法不符合课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寺僧按一般思维模式,认为水流会把石兽带往下游。
B.讲学家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认为石兽应在原地,只是“渐沉渐深”罢了。
C.老河兵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水流冲击石兽,就会冲走石兽下方的泥沙,使其出现坑洞,石兽就会倒入坑洞,长期这样“转转不已”,石兽就会往上游移动。
D.寺僧、讲学家、老河兵三方的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理论知识更重要。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憎恶(è) 菩萨(sà) 镶嵌(qiàn) 愧怍(zuó)
B. 繁琐(suǒ) 霹雳(pī) 肿胀(zhàng) 烦躁(zào)
C. 辫子(biàn) 诘问(jí) 晌午(xiǎng) 糟糕(zāo)
D. 疮疤(chuàng) 胸脯(pǔ) 侮辱(wǔ) 粗拙(zhuō)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仃(lín) 瞬息(xùn) 延绵 垂垂墓老
B.挑逗(tiǎo) 矜持(jīnɡ) 猥琐 荒草凄凄
C.迸溅(bènɡ) 忏悔(chàn) 颤抖 祸不单行
D.伫立(chù) 花舱(cānɡ) 淅沥 忍峻不禁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批注时可从作品的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也可以展开想象、联想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
B.《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借紫藤萝暗示自己的情思,《一颗小桃树》作者借写小桃树来写自己,这种写作手法叫作托物言志。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一句中“肌肉紧张”是动宾短语,“收缩得像一块铁”中的“得”是用在“收缩”后面,表示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D.美国的弗罗斯特在他的《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用“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说明选择人生道路时要独立思考,慎重选择。
6、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背诵(sòng) 殷红(yān ) 酣然入梦(hān)
B.土壤(rǎnɡ) 卓越(zhuó) 不可捉摸(mō)
C.屏障(pínɡ) 竭力(jié) 大庭广众(tínɡ)
D.奠基(diàn) 哺育(fǔ) 锲而不舍(qì)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不仅是现实的呼唤,更是历史的启示。
B.全世界携手抗击疫情,是一场攸关全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发展繁荣。
C.青年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D.武汉新冠重症病例已清零,总体治愈率达94%,80岁以上老人大约70%左右治愈。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
(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
(3)尝射于家圃______
(4)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
(5)见舟而畏之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③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9、古诗词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一句诗,经常被后人用来描述绝处逢生的处境,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③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在括号中写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责任重大( )
轻松愉快( )
终身之忧( )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主要论述的观点是: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
B.选文第一段开头起过渡的作用,从论述“最苦的事”过渡到论述“最快乐的事”。
C.选文第二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是因为要用孟子的话来证明曾子的话。
D.选文第二段“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的“他”是指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3】选文中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11、阅读《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回答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远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加点词语“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
【3】第⑥段“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中加点词语“人格复化”的含义?
【4】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解释成语“气象万千”,并写出它在本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事、物或人,母亲头上的一根白发,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兄弟的一次谦让,老师的一句安慰,风中飘落的一片叶子,浪中疾行的一叶白帆,枝头孤伶的一朵残花,脚下踏行的一块地砖……都可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着实动了感情。其实,只要我们的心还未麻木,我们总被感动着……
请以“ 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温馨提示: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
要求:①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