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一个人对生活提出要求的时候,生活也会对他提出反向要求,________,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反复________自己有多大本领去满足生活的要求,________自己的能力与愿望是否相配,然后再想办法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A. 而且 掂量 考查
B. 所以 思考 考查
C. 所以 掂量 考察
D. 而且 思考 考察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留遗撼,活在阳光下。/好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分明是条变色龙。
B.萝卜丝、圆馒头、韭菜粉/葱由花卷、青椒豆芽/千层蛋饼、荷叶土豆丝饼
C.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学而不厌,悔人不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秦直古道是秦始皇精心部署修筑的两项巨大的国防工程之一。/包家寨会议旧址的修复和改造,打造出了合水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3、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鸿儒 流水帐 一筹莫展 畅所欲言
B. 伫立 马嵬坡 各司其职 大庭广众
C. 船蓬 座右铭 得心应手 道听途说
D. 告罄 逃逸塔 市井闾巷 天崖海角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腊酒浑”和“足鸡豚”写出了出游到农家所见到的丰收之年的宁静与欢悦。
B.颔联“又”写出了诗人行走山间水色中迷茫之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巧妙寓理于景。
C.颈联写农村的风俗,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赞美。
D.尾联“无时”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尽盼再来的情态,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累赘(zhuì) 拖沓(tà) 修葺(qì) 悲天悯人(mǐn)
B. 瀑布(bào) 挑逗(tiǎo) 忏悔(qiān) 仙露琼浆(qiòng)
C. 吞噬(shì) 矜持(jīn) 厄运(è) 海市蜃楼(shèn)
D. 模拟(nǐ) 点缀(zhuì) 迟钝(dùn) 不期而至(qī)
6、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门框(kuāng) 亘(gèn)古 憎恶(zēng) 荒僻(pì)
B.伛(yǔ)弯 殷(yīn)红 污秽(suì) 矜(jīn)持
C.咀嚼(jué) 谰(lán)语 愧怍(zuò) 斟酌(zhuó)
D.气冲斗(dòu)牛 凹凼(dàng) 校(xiào)补 震悚(sǒng)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愧怍(zuò) 诘问(jí) 契约(qì) 仙露琼浆(qióng)
B.拯救(zhěng) 颤抖(chàn) 厄运(è) 浊流宛转(zhuó)
C.俯瞰(kàn) 矜持(jīn) 模拟(ní) 悲天悯人(mǐn)
D.累赘(léi) 惩罚(chěng) 修葺(qì) 深恶痛绝(è)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段(一)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段(二)
夏日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不蔓不枝 ②少时,雨过天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3】读文赏荷
①文段(二)中写雨中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雨后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②文段(一)中称荷花为 “花之君子”,文段(二)中称荷花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称赞?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
(2)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
(3)_____________,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
(5)______________,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
(6)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暮江吟》)
(7)不管走多远,家乡永远是我们眷恋的归属。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借“________ ,________”诗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________ ,________”诗句借景抒情,寄托自己思亲思家之情。
(8)《木兰诗》中夸张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1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儿时记乐
林海音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概,仍是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话匣子上,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不过因为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还没唱呢,大家就笑起来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乱哄哄地演出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代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块钱(多么有用的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并不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
那时候的老妈子也真够厉害,进了游艺园就得由她安排,她爱听张笑影的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戏场里听雪艳琴的《梅玉配》……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睡着了。我不明白那时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已经十二点多了,还不许入睡,坐在她们(母亲或是老妈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们却时时摇动你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则怕着凉,再则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而没落了,偶然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的热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
(节选自《林海音散文集》,有删改)
(乙)红围巾
肖复兴
人老之后,回忆起青春,即使当初苦涩,经过岁月的酿造,也成了一壶老酒,变得味道别具。五十年前,我在北大荒。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哥儿几个从富锦县城买完东西回大兴岛,客车跑到一半路,抛锚了,我们只好下车,徒步走。天暗得很快,离大兴岛还有二十来公里,这么走下去,半夜也到不了家。我们商量了一下,还得搭辆便车回去。
那时,从富锦县城通往大兴岛的那条沙石路上,来往的车辆不多。好不容易有车过来,我们蜂拥而上,纷纷挥手,车却鸣着喇叭,扬长而去。我意识到问题症结:我们几个人一水儿都是男的,以前要是同伴中有女知青,一般让她们挥挥手,车都能停下来。
我对大家说:看来,我们当中必须得有人男扮女装了,要不天黑也拦不到车。大家纷纷说:对。谁来男扮女装呢?这毕竟不是梅兰芳扮个青衣登台唱戏,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肯,都不好意思。没办法,最后我说,那我来试试吧。
朦朦胧胧的暮霭里,一辆大解放卡车亮着明晃晃的车灯,远远开了过来。我豁出去了,把一条红围巾围在头上跑到路中央,使劲地挥动着另一条红围巾。那位司机在我前面几米的地方,一脚踩住剥车,把车停了下来。我还没来得及上车,藏在白杨树后的几个人已如炸了窝的黄蜂一样,早都飞上了卡车的后车斗里。
不过,我是坐在司机旁边的副驾驶位置上——不用受风吹了。司机是位四十多岁的大叔。他看了我一眼,又看看我摘下的红围巾,没说什么,只是弯着嘴角笑了笑。后面车斗里,一片欢呼声,撒豆粒儿似的飘荡在得意的风中。
前几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当年的伙伴一起重返北大荒。我和他们一起把身子探出车窗外,想找到挥舞红围巾的地方,兴奋异常的劲儿,像是寻找安徒生藏在树后面的童话,像是寻找遗失的一个梦。可我们都找不到了。车子飞驰,将白杨树和路都甩在了后面。
(选自《今晚报》2019年6月25日,有删改)
【1】通读(甲)文,作者依次写了儿时的哪些事情?
【2】简述(甲)文中最后一段的表达作用。
【3】赏析(乙)文加点词“弯着嘴角”的表达效果。
【4】结合(乙)文情节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知青形象?
【5】(甲)(乙)两文都是回忆抒怀的佳作,请说说两文作者在文章中寄寓了哪些共同的情感。
11、阅读《野菊花》,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银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衣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野菊花自有令人叹服的野性。
⑥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⑦有花,她就尽情地开;有香,她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就是这样不禁锢自己,她也从不固守现状。她那匍匐的看似软弱的枝条被折去,更多的芽箭便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循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茂。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窜: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有删改)
【1】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有哪些内涵?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结合内容,分析第④段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甲)第⑥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乙)文中第⑨段画线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色彩缤纷、遍地开放、迎风傲雪的特点,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
(丙)这篇短文主要讲深秋时节,百花凋谢,野菊花却依然开放。她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奉献,文章表现了野菊花朴素、乐观、顽强的精神。
【4】假如要你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同学丰富的思考,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请写出你的问题,再提供一个能体现多方面思考的答案。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
12、题目:今天我值日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