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内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桌椅”、“美丽”、“天空”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

    B.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最后变成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的悲惨命运。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中的“孤”是古代王侯自谦的称呼。

    D.“四书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 2、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这套衣帽, 韩麦尔先生只在督学来   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2)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   在读者眼前。

    (3)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A. 考察 展示 充足   B. 视察 显示   充沛

    C. 视察 展示 充足   D. 考察 显示   充沛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乱(wěn)   步(duó)   简明要(è

    B. 赘(1éi)   急(zháo香(pēn) 悲天人(mǐn

    C. 罚(chéng)  古(gèn)   恐(huáng)  河水带(níng

    D. 诚(qián迫(jiǒng痛(chì) 兽亡群(tǐng

  • 4、下面句子大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见他射出的箭十分之八九都能中,却微微点了点头。

    C.濯清涟而不妖。

    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通融的亚洲。

    C.“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D.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讲故事时巧设悬念,文笔简练,使得故事读起来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因此作品问世后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B.市城管执法部门日前启动新一轮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行动,对学校周边非法占道小吃摊进行集中排查取缔

    C.像你这样目不窥园,不注重观察大自然,失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没有了生活的情趣,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D.钟南山院士,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白衣战士,还是一位拥有六十多年党龄的资深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重庆,来到徐前凯的家中,向这位毅然跳下火车勇救他人性命致使右腿高位截肢的“最美铁路人”送上节日问候。

    B.《流浪地球》《陈情令》等原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在海外广受欢迎,视频博主李子柒通过展示中国田园式“慢生活”在全球收获粉丝。

    C.当前,如何通过文化产品反映中国的时代变革,推动更多优秀作品在海外落地,仍然是文化能否“走出去”的重要使命。

    D.遏制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不仅要致力于消除极端主义的滋生因素和蔓延条件,而且要重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关山若飞__________

    (2)气传金柝__________

    (3)赏赐百千__________

    (4)愿千里足__________

    (5)出相扶将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什么特点?

    4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野菊漫漫

    冯双

    一场秋风,紧着几场秋雨,野菊花开了,山间地头、房前屋后、河畔沟渠,但凡眼所能到的地方都可见它的身影,笑盈盈、黄灿灿,一派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样子。

    野菊花开了,这对于乡下人来说可算是一件大事,乡下花多,一年四季花开少有停歇。然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只关心一年一度野菊花的盛放。“菊花开了呀!”他们奔走相告,像是在宣告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乡亲们不知陶渊明,更不知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他们所熟知的菊花不是篱笆前的那一堆黄,而是那漫山野开的肆无忌惮、无拘无束的一抹抹亮黄。(A)“菊花儿,菊花儿”他们这样唤着,像是呼唤自家的小儿女。

    野菊花还陪伴着乡亲们的生活,乡亲们在田里劳作耕种,野萄花就在田埂上无声无息长着:乡亲们在家吃饭睡觉,野菊花就在屋旁不言不语的守着。野菊花于他们,是互不干扰、兀自熟悉者的邻居。深秋,万物走向萧条,天气日渐清冷,野菊花绽出一朵又一朵金黄时,他们定要忙里偷闲,或多或少摘些收着。野菊花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之效,拿去药铺换些零钱添补家用,或是留作他日泡茶煮药都是不可多得的选择。

    我的外婆喜欢摘野菊花,她惦着小脚,提着竹篮,绕着田埂山林密密寻。野菊纤巧,外婆也轻柔,她从不弄断花儿们的根基,只将近花的梗同花一起折下,扎成束,整整齐齐放进篮中。外婆要等到晚上才开始慢慢摘花的,深秋的天黑得极早,外婆早早吃完晚饭,将一篮的野菊花搬进厨房,就着昏黄的灯光细细摘。她边摘边给我们讲一些封尘的往事,把乡村寂静的夜填充得满满当当。偶尔遇上阴雨天气,雾浓露重,外婆小小的瓦屋里变得十分清冷。这时,外姿总要生起一堆柴火,烧一个热烘烘的火塘。我们围着火塘烤火,也帮外姿摘花,内心宁静而温暖。

    外婆摘野菊花一为换钱,一为家用。她七岁时患上了头疼的毛病,一辈子也不曾治愈,寻常日子,她都忍着疼痛,实在痛不过时便喝上一小包头痛散稍微解。而她所喝的的药,有一部分则是这些辛勤得来的野菊花换得的。外婆也用野菊花泡茶或煮药,牙龈上火、皮肤瘙痒溃烂,她都要拿野菊花来治上一治。(B)野菊花于她有着共患难的情谊,算得上相依为命的挚友了。

    我摘野菊花,在放学或是放假时。小小一个人儿,捡了家中最小一只竹篮煞有介事的穿梭在田间小路上。也并没有特别的决心,只是叫一抹抹亮丽的黄吸引着。深秋的田野,谷物收割完毕,露出一望无际的空。我寻着那些在太阳光里招摇的黄,从这条田埂奔向那条田埂。每当我见那一堆开得好看又好闻的野菊花时,总觉得她们格外亲切。一如面对一堆自己的小伙伴,她们嬉笑着、闹腾着,对世界、对人事,毫无戒备的心理。蜜蜂在我耳畔“嗡嗡”地唱,花香在我鼻尖自由自在地游走,我小小的心在这盛开的花丛中融化了。

    二十年的光阴在一年又一年漫漫盛放的野菊花中悄然流逝,再回首,早已换了时光。我的外婆在前几年一个野菊花盛放的深秋去了;我长大了,为人妻,为人母,可儿时采野菊的记忆却总也走不出我的脑海。每年一度的深秋,我总要走进山中,去寻找野菊花的踪迹。我将它们拿来装点房屋,用它们泡清幽碧绿的茶,也将它们做成芳香四溢的枕头。

    野菊花已经随着光阴融进了我的血液,在每一个清冷的深秋,焐暖着我心中的点点寂寥与清寒。

    1为什么说“野菊花开了,这对于乡下人来说可算是一件大事”?请根据选文前三段简要回答。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野菊纤巧,外婆也轻柔,她从不弄断花儿们的根基,只将近花的梗同花一起折下,扎成束,整整齐齐放进篮中。(这句话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2)蜜蜂在我耳畔“嗡嗡”地唱,花香在我鼻尖自由自在地游走,我小小的心在这盛开的花丛中融化了。(请解释“融化”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文中画波浪线(A)(B)两句话,写乡人们对野菊花的称呼像是呼唤自家的“小儿女”,写外婆视野菊花为“挚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感情?请做具体分析。

    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1、阅读现代文《一把寂寞的锄头》,完成下列小题。

    (1)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2)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恨。

    (3)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4)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5)整个漫长的夜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角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6)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7)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出无限希望的父亲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8)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拴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9)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1文章说“父亲却先背叛了”,后又说“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矛盾吗?为什么?

    2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说说父亲对锄头有哪些复杂情感。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4阅读全文,探究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丰富意蕴。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2月,一位2岁新冠肺炎患者病愈出院时向住院期间照顾他的护士长鞠了一躬表示感谢。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有你想感恩,对他(她)说谢谢的人,也许是亲人、师长对你恩重如山的相助,也许是陌生人不动声色的善良……

    请以“谢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他(她)的感谢。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注重细节描写;③自定立意;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