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连云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尊”“令堂”分别是对自己父亲、母亲的谦称。

    B.明清两代将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称为“状元”。

    C.《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代表作。

    D.《荷塘月色》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 2、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窥伺(守候) 实以蕃(蕃盛,多) 效慕(羡慕) 隆然(高起的样子)

    B.苟(假使) 使根拳(拳曲)  若(像)子  生(活着)枯

    C.故(旧)土  日以离(背离)  他植者(他种的树)  既然(这样)已

    D.自谓(称)  伏(弯腰)行  欲舒(舒展)  其莳(种植)

  • 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新闻发言人说,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兴汉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在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 4、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意思基本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又一次仰望高高耸立在红山顶上的布达拉。(我仰望红山顶)

    B.傍晚时,白桦树上的嫩叶纹丝不动。(嫩叶纹丝不动)

    C.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游戏是学习)

    D.广阔的海水中含有生命所必需的许多无机盐。(海水中有生命)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薛宝钗心胸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林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C.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中,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个性鲜明的王熙凤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研究,讲起其中的情节来高谈阔论,精彩异常。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的生产体系与社会生活已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运用,反季节农业生产日益流行,而气象预报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使人们对自然律动的把握日益精确。在此背景下,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生产基本时间指针的作用日益减弱。另外,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日历、钟表的推广与流行,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众日常生活时间节点的作用亦已基本不存。也就是说,今天,二十四节气正在日益失去其所生存、发展的传统土壤,随之附着其上的价值与功用也在日益丧失。那么,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二十四节气是否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呢?答案显而易见。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时间知识体系并富含多彩活动的习俗传统,二十四节气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如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崇宗敬祖、孝老敬亲、睦邻友群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与载体,二十四节气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在当下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自然的律动与节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点,对当下的人们来说,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日益推进,我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局限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之中,生活节律越来越遵从于机器运转的节奏,时间正在变得日益均质化,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离,于是,我们开始日益漠视甚至忽视自然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今天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下,重新认识并深刻挖掘二十四节气背后所体现的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其必要性与现实性。正如刘魁立所说:“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漠视自然已经太久了,而要了解自然,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时间尺度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二十四节气不单单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种充满丰富内涵的生活传统,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有滋有味地“过日子”。今天,虽然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规范民众时间生活节奏的作用正在日益降低或消失,但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过日子”的逻辑却永不会变化。事实上,在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其内涵一直在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与发展。因此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再创造”,即淡化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强调其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让其充分介入现代民众的社会生活,充分发挥二十四节气在民众日常交往、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与价值,让“日子”继续有滋有味地进行下去。

    (摘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工业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规范民众时间生活节奏的作用已经完全消失。

    B.历史悠久的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崇宗敬祖、孝老敬亲、睦邻友群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

    C.今天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让新时期重新认识并挖掘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既具有现实性又有必要性。

    D.二十四节气在产生、发展与历史流变的过程中,其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当代它可以通过“再创造”发挥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叙述背景,然后提出二十四节气是否仍有存在价值与意义这一问题。

    B.文章第二至四段分析问题,在具体论述观点时,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

    C.文章从文化的承载、人与自然的和谐、民众生活的逻辑这三角度进行了论述。

    D.文章引用总书记的话,意在突出二十四节气对当下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日历、钟表的推广与流行之前,二十四节气是民众日常生活的时间节点。

    B.对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现代人来说,通过二十四节气来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是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C.当今时代,二十四节气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表现得越紧密,则与其传统价值和历史功用就越背离。

    D.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体现了文中阐述的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由静而动,描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表现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以两种微小生物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运用比喻、设问的手法,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回家途中愉悦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的活灵活现。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用车比喻诚信的重要性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谈论学习中举一反三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用比喻描写依山而筑的楼阁屈曲回旋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正面写乐声,“_________”一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_________”一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2)《临安春雨初霁》中表面上写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内里却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通过比喻,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充满了信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建康

    文天祥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山势尤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徙幽土,新鬼哭台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注】①建康,今南京。本诗为文天祥被元兵押解北上途径南京时所作。②会府,都会。③盘礴,据持牢固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会府”“旧陪京”写出建康地位的变化,暗含其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点明诗人感慨系之的原因。

    B.颔联写山势据持牢固,因国事、人事已变,江流也随之改观,诗人由此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沧桑感。

    C.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概写了元兵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子民非迁即死的悲惨境遇,读之催人泪下。

    D.此诗选取了多个意象,虽不假雕琢,但因浸润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产生了“字字是血、苍凉悲壮”的艺术效果。

    【2】南宋沈义父提出,诗词“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请据此对尾联加似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文言文阅读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书·循吏传》)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谭:通“谈”,与…商谈。③理:司法衙署,狱官。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B.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C.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D.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书:本指记载药方的医书,本文是指赵尚宽公布的用来治疗蛊毒的药方。

    B. 官帑:国库里的钱财,也可借指国库,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私自随便动用的。

    C. 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官吏进行考核,但不与奖励并行。

    D. 直龙图阁:宋代的荣誉官职,地位低于龙图阁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待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尚宽处置突事件果断周密。知平阳县时,邻邑有罪犯越狱害民,他及时布置尉兵出捕,接着又派徼巡兵监督尉兵,终将罪犯全部抓获。

    B. 赵尚宽很有化解社会危机的能力。他巧用药方治疗蛊毒,彻底追查放蛊人;果断使用官帑垫付盐银,解除了盐银不足给百姓带来的困扰。

    C. 赵尚宽善于从实际出发治理州县。他根据唐州历五代乱的情况,制定开垦旷地,招来流民的政策,三年之后,土地变得肥沃,增户万余。

    D. 赵尚宽政绩满满,受到广泛赞誉。皇帝多次对他表彰赏赐,王安石、苏轼写诗对他表示赞美,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甚至置石像建生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之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1796年,英国天文学家马斯基林发现助手测定的星体运行时间总是比自己测定的慢0.8秒,便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了助手。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关注,经深入研究,他发现人与人的反应时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与责任心无关,而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存在个体差异有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