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雄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整天心事重重,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更不敢说话了。

    C.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全体队员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D.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荒miù        吩咐        然勒功yàn        妇孺皆知

    B.古gèng       峭壁        乎不同jiǒng       沥尽心血

    C.污huì        渴慕        为人知xiǎn        力挽狂澜

    D.红yīn        山颠        然入梦hān        莫名其妙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lán 琐(wěi   弱(léi 怏不乐(yāng

    B.子(   sǒng 红(yān   忍俊不jīn

    C.   宁( 鸣(háo   息凝神(bǐng

    D.头(chán   qìng huì   心有灵

  • 4、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就其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诗。

    C.《木兰诗》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充满了北朝民歌爽朗质朴的风味。

    D.《木兰诗》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 5、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C.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孤”“吾”等都可用于自称。

    D. 屈原的《离骚》、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都是中国古代爱国诗词的名篇。

  • 6、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 广饶、龙口等城市一起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B. 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丁大约30台左右。

    C.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孙子文化园”成为东营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D.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东营成为“全国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 7、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B.齐鲁青未了。(不尽)

    C.身在最高层。(因为)

    D.拄杖时夜叩门。(没有时间)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上文选自____,由西汉____(人名)编订而成。

    2翻译句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文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②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⑦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⑧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儿歌

    邓云乡

    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孩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的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有删改)

    1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在院子里唱儿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儿歌关系不大,应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11、阅读彭荆风的《驿路梨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⑪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⑫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㉝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㉞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㉟“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㊱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㊲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选文中的“梨花”有几层含义?

    2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3试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文中第㉝段的画线语句,从记叙的顺序看,这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从描写角度而言属于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梨花和解放军叔叔__________

    5文章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有何作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当我面对_____________的时候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500字左右;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为什么要坚强?我们因富有弹性而不断裂,因遭遇压力而获得坚强。遇见障碍,遇见逆境,遇见挫折,你必须勇敢承受,让你的内心在坚强中成长。

    请以“坚强如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