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池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南方的持续低温使得今年江南的春天姗姗来迟

    B.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是语无伦次

    C.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D.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 3、请选出对“礼”的部首和笔画判断正确的一项(     

    A.“礼”的部首是“”;“礼”的第三笔是“丶”。

    B.“礼”的部首是“”;“礼”的第四笔是“丶”。

    C.“礼”的部首是“”;“礼”的第三笔是“丶”。

    D.“礼”的部首是“”;“礼”的第四笔是“丶”。

  •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túi   qiàn   人声 无量

    B.shèn )情   翔盘旋 忐忑不安

    C.红(yān    (zhān) 畅淋漓   珊珊来迟

    D. (tǎng) 不解之   中西合

  • 5、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将“圆梦”放在“筑梦”之后)

    B.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在“灵活”后面加上“的特点”)

    C. 在“大众创业、万从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去掉“可以”)

  • 6、对下面课文的分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析这篇回忆性散文要注意区别作者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

    B. “憎恶”“讨厌”是作者儿时对阿长的全部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C. 鲁迅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含蓄而意味深长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D. 作为一个连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鲁迅对她的赞扬又是如此的热烈和真挚。

  • 7、依照下列句子,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地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地一笑,

    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难的时候,能泰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气……

    A.这是一种坚强   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

    B.这是一种豁达   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

    C.这是一种坚强   无奈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

    D.这是一种豁达   被轻蔑的时候,能达观一笑,这是一种境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二)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但汲水须修长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注: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佐领:地方官员。③绠:绳子。④谬:荒谬,错误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岂能暴涨携之去  愿市鞍马

    B.无丝竹乱耳  当求于上流

    C.非木柿  斯陋室

    D.渐沉渐深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语段(一)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语段(一)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语段(二)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请谈谈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①斯是陋室,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③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阿姊闻妹来,__________;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梦醒时分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蒙眬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梦见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④记得我上学后,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我记着父亲的话,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十几分,属第三等。我在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要上高小,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粮、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父亲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

    ⑥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⑦我惟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⑧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既节省了旅费,又兼做宿店和饭店。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⑩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醒来,枕边一片湿。

    (选自吴冠中《我负丹青》一书,有删改)

    【注】①[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②[粜(tiào)粮]卖出粮食。

    【1】阅读文章④—⑨段,概括作者求学之路上的往事。

    (1)读初小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2)

    (3)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好成绩,父亲为我高兴;

    (4)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师范;

    (5)

    【2】这篇文章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说说第⑥段画线的语句,作者是如何在细微之处表现父子深情的。

    【3】文章结尾,作者写到“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这与后面当他梦醒时忆起父母“枕边一片湿”并不矛盾。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门边有个位置

    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和“送水师傅”分别是怎样的人?

    3文章结尾两段,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

    4读罢全文,作为与文中“儿子”同龄的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点什么?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杰出人物的情感态度。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