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芜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B.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C.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D. 春晚之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真相仍是扑朔迷离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B. 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C.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 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野生动物。

    D.在这次煤矿事故中,他是所有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juǎn)   余huī) 大相庭(jìng) 人声沸(dǐng

    B. 恿(sǒng)   晕xuàn)   见思迁()   为一谈(hùn

    C. 戒(chěng) 粗guǎng差不齐(cēn) 奕奕(cǎi)

    D. chuì)   塌(tān)   轻怕重(niān)  咄逼人(duō

  • 5、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说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但是我们鼓励的是健康消费,而绝不是浪费性消费。

    B.小明出色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他获得“演讲小能手”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的。

    C.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小明同学。

    D.西方一些媒体对这起海滩的报道与事实真相迥乎不同,严重脱离了新闻媒体的基本道德。

  • 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舞阳河两岸的游客目不窥园,兴奋地观看世界上最长的木龙舟入水的壮观场面。

    B.王红旭老师舍生忘死,勇救落水儿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C.面对漫山遍野的蓝莓树上挂满的熟透果子,果农们正在抢抓时节采收蓝莓,个个喜形于色

    D.许多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在“重温党史·感悟党恩”活动中重现,让同学们深受震撼和教育

  • 7、下列关于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

    B.臧克家的《说和做》一文,语言精致凝练,富有诗意。

    C.《老王》一文的作者是作家钱锺书,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围城》。

    D.《土地的誓言》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范石湖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①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愿侵地

    ②何不起

    ③至能出袖中书

    ④虏主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4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你怎样看待他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⑤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

    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

    2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苔藓的什么特点?

    3第四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

    4第五自然段中带点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

    5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6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

    7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选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