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是非君子之道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2、下列对诗歌意象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常常通过“月”这个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楼高休独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B.“梅”、“柳”、“芳草”等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如《踏莎行》中,作者欧阳修将这三个意象巧妙组合,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行人”的离愁之苦。

    C.诗人表达无形的情感通常会借助有形的意象,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离愁别恨如滚滚东逝的江水;又如,“遍人间烦恼添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用车载不动,用舟装不下,也是形象表现愁思深重。

    D.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它频繁地与眼泪、悲伤、惆怅、哀怨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在词中,则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如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清末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却显得明朗嘹亮,别具新意。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 是在一穷二白的建设年代, 是在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党 十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A.即使 或 却

    B.无论 还 都

    C.即使 或 都

    D.无论 还 却

  • 4、下列选项中均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涂有锇莩而不知发    悟言一室之内

    B.君子生非异也              召有司案图          何以汝为见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之二虫又何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进不入以离尤兮            既自以心为形役     序八州而朝同列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华大学是梁思成一生钟情的地方,他在这里学习生活了约八年多。美丽的校园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

    B.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使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C.按照上级部署,我市相关管理部门将对涉及疫情防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从生产、经营到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

    D.黄振胜先生认为,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汉时期的反腐败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是很严的,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包括《为吏之道》等,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以杜绝贪污。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如“通一钱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秦简·法律答问》中还规定: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即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这成了后代历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监察官员被称为“风霜之吏”。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史。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

    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这一做法,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

    汉代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颁布的《刺史六条问事》正式把“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汉武帝时,把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其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运用。

    (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秦朝反腐败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朝将监察部门设为国家三大政权机关之一,并将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并列,显示了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B.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很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员贪腐行为的处罚。

    C. 秦朝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察史,地位次于郡守、郡尉。

    D. 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官员犯罪,其保举者或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

    B. 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

    C. 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事》,建立了举报箱制度。

    D. “三互法”是汉代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B. 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知故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作为。

    C. 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D. 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句子。

    (1)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3)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4)《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却“__________ ”,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_____ ”。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并不是荑草长得美,而是因为属于美人相赠颇为感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深受触动的琵琶女再次演奏时,曲子更为悲侧动人,以至听者无不唏嘘的场景。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论述了学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 10、情景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出梦境中天色由明亮骤然转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旅夜书怀》中运用比喻写出诗人漂泊无依、孤寂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1、名句默写。

    (1)故________________,不可忽也。

    (2)闻之:________________。信夫!

    (3)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国家的破败与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清诗纪事》中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屈原在《离骚》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与此相类的感情。

    (3)杜牧《阿房宫赋》中,极写秦宫生活奢侈,美人之多。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宫人打开的妆镜之多,又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宫人梳妆其头发之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①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长安东郊山区。③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④飏飏:形容鸟儿飞行的欢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首联写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颔联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叙《海国图志》

    魏源

    ①《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②《易》曰:“爱恶相攻而吉生凶,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

    ③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隔虚而之实也。

    ④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夷烟流毒,罪万准夷。吾皇仁勤,上符列祖;天时人事,倚伏相乘。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C. D.

    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国图志》是作者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成果。

    B.为了创作《海国图志》,作者曾经跋山涉水进行了实地考察。

    C.《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著作。

    D.作者创作《海国图志》是为了学习、借鉴并超越西洋列强。

    3对第④段内容概括正确的—项是(   )。

    A.痛陈鸦片对于国人的毒害之深。

    B.痛惜国人对于西洋列强的无知。

    C.感慨人才匮乏国力不振的现实。

    D.倡导革除“寐”、“虚”积患。

    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传曰:“孰荒于门,敦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层,请加以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远方的天空,总能引领人们无尽的幻想。

    哥白尼向往着远方,因而看得更远。由此,他提出了日心说,撼动了封建教会统治人类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

    对远方的向往使得哥伦布开始了海上旅程,发现了新大陆,使生活在狭窄空间的人类知道了世界竟如此之大,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古人向往着远方,于是便出现了嫦城奔月的神话;现代中国人向往远方,神舟飞船相继飞上太空,圆了千年的飞天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