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阿房宫赋》“妃嫔媵嫱”,是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其中妃的等级较高,媵是指陪嫁的女性。
B. 《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指牛、羊各一头,猪、牛、羊各一头则叫“太牢”。
C. 《祭十二郎文》“丞相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为“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之为“薨”。
D.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冠者五六人”,“冠者”指成年男子,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静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②取材于古代英国历史传说的《李尔王》,鞭辟入里地刻画了一位刚愎专横的君主的人生转折。
③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
④为了激活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一改教室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该班班主任与学科老师达成共识:每堂课都必须与学生三推六问。
⑤我们要坚决反对与会的各国元首一家一计、七爷子八条心,要精诚团结,把大会开成一次成功的大会。
⑥“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一旦被“冲突”“较量”“对抗”等零和思维蒙蔽了双眼,其结局无非是中国一句成语所言:盲人瞎马、夜半临池。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选项加点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大石当中流 安步当车
B.噌吰如钟鼓不绝 微风鼓浪
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顾安所得酒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
B.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舞幽壑之潜蛟(《兰亭集序》)
C.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D. 樊於期乃前曰(《荆轲刺秦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是否拥有一个安静的夜晚,是很多百姓睡个好觉的前提,然而,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夜间噪音污染严重,安静成了“奢侈品”。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深圳地铁将设立“女性优先”车厢的消息引发热议,提案人称,“女性优先”车厢不是强制专用车厢,而是培养女性优先搭乘地铁的文明。
D.据法国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所属的“共和国前进运动党”将在即将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中赢得绝对多数席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我还记得,要想说明橱窗里那些靴子为什么老不更换,我总觉得很为难,因为他只承做定货,并不出售现成靴子;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把那些不是亲手做的皮靴陈列在自己的店里,他是决不能容忍的。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二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了;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
“你是不是先生?”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1】选文中格斯拉的店面有何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2】概括选文中“我”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3小题)
(1)吾闻之,_____________,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5)曾子曰:“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短暂学习比整天空想收获更大的道理。
(2)《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互相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渑池之会”后,廉颇认为自己有攻城野战的大功,“________________”,却位居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而蔺相如却退让回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最后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斥鴳也以自己的飞行嘲笑大鹏,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3)《行路难(其一)》中,作者正面描写行路之难:既有“________________”的担忧,又有雪满太行山的艰难,但作者却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最终迎来“_________________”的未来。
11、(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愤怒指责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毫不吝惜。
(3)《雨霖铃》中运用白描勾勒动作、神态,表现离别之人难舍难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必须在甲中任选一题,在乙中任选三题)
甲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曹操的求贤若渴。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论语子罕》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乙
(1)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
(2)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并序)》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并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B.“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C.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生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是一种单纯的喜惧。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中崇宁五年进士第,累官为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北方用兵,酬功第赏,日数十百,邴辞命无留难。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尝与禁中曲宴,徽宗命赋诗,高丽使入贡,邴为馆伴,徽宗遣中使持示,使者请传录以归。未几,坐言者罢,提举南京鸿庆宫。钦宗即位,知越州。久之,再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复徽猷阁待制。逾岁,召为兵部侍郎。苗傅、刘正彦迫上逊位,上顾邴草诏,邴请得御札而后敢作。朱胜非请降诏赦,邴就都堂草之。除翰林学士。初,邴见苗傅,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元唯唯不能用,即诣政事堂白朱胜非,适正彦及其党王世修在焉,又以大义责之,人为之危,邴不顾也。时御史中丞郑瑴又抗疏言睿圣皇帝不当改号,于是邴、瑴为端明殿学士。邴与张守分草百官章奏,三奏三答,及太后手诏与复辟赦文,一日而具。四月,拜尚书右丞。上巡江宁,太后六宫往豫章,命邴为资政殿学士。以与吕颐浩论不合,乞罢,遂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未阅月,起知平江府。会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职。明年,即引赦复之,又升资政殿学士。绍兴五年,诏问宰执方略,邴条上绥怀之略有五,大略谓:“山东大姓结为山砦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愿募有心力之人,密往诏谕。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使之有更生之望。”不报。邴闲居十有七年,薨于泉州,年六十二,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
(选自于《宋史•李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B.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C.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D.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宴,小宴,不同于正式宴会,宋时内苑留臣下赐之宴。
B.逊位,放弃拥有的高官显职,即把自己的职位让给别人。
C.抗疏,上奏章直言其事,也泛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
D.宰执,宰相与执政官的合称,在宋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邴才华高妙,受人激赏。高丽国派使节入朝进贡时,看到徽宗让时任翰林学士的李邴写的诗歌特别好,就请求皇上答许自己抄录后带回国内。
B.李邴坚守原则,做事快速。皇上让李邴草拟诏令时,李邴请求皇上先写然后自己再写;后来与张守一起草拟百官的奏章时,三奏三答一日完成。
C.李邴临危不惧,义无反顾。李邴到政事堂向朱胜非报告事情时看到刘正彦等,用大义来责备他,当时人人都为李邴的安危担心,但李大义凛然。
D.李邴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李邴曾经被言官弹劾被免官,后来因为兄长朱邺失守越州而被贬官,最后李斌闲居了十七年之久,最后在泉州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
(2)山东大姓结为山碧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生就要毕业了,教授在最后一节化学课做了水的三态这个实验。教授说: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课,也是最深奥的实验课,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当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零度到一百度,生活状态就处在常态,一掬常态的水,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一百度以上;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