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种花,好比四种人,菊花是隐逸之士,牡丹是富贵之人,梅花是高雅纯洁之人,莲花是人中君子。然而,菊花虽好, ;牡丹虽艳, ;梅花孤芳高洁, 。唯有莲花,端庄正直,清高不凡,具有君子风范,生活在世俗而不为世俗所污。
①似富贵荣华,正合世俗 ②却幽居独处,孤芳自赏 ③岁寒时只与松竹为友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是丁酉鸡年,2018年是戊戌狗年,2019年是己亥猪年。
B. 清明节,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因“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而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C. 老张对刚料理完父亲丧事的老王说:“家父刚过世,你要节哀啊。”
D. 处暑之后,天气慢慢转凉,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 。 。 。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选自《骆驼祥子》
①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②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③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④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⑤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⑥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A.④⑤⑥③①② B.④⑤⑥②①③
C.⑤④⑥③①② D.⑤④⑥②①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卸千钧重负,长长吐出一口大气。
B. 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
C. 从高塔往下望,整个城市的风光一目了然,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D. 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大惊曰:“……非复吴下阿蒙!”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论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功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脑髓 脊粱 炽痛 荒草凄凄
B.伫立 瞬息 斑谰 一拍既合
C.污秽 萦带 磐石 义愤填膺
D.含畜 踌躇 弥高 高山之颠
8、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那郢,见公输盘。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乙文选自编年体史书《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文均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及主人公“见”的缘由。
B.甲文“起于鲁”中的“鲁”与乙文中提到的“我“是同一国家。
C.甲文体现墨子的“非攻”思想,乙文表现曹刿的爱国与远谋。
D.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9、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或根据下句默写上句。
(1)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髫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共,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没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是啊,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找簪子”的情节补充完整。
不见簪子→____→让父亲寻找→在田垄上找→____→____→找到簪子。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请根据内容概括“奶奶”形象的两个特点,并找出对应的内容或细节加以印证。
【4】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1、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1】文章脉络分明,请你理清行文思路,在空白方框里依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2】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结合加点词赏析)
【3】第③-⑥采用了什么叙述的顺序?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一碗入梦”的理解?
12、写作(50分)
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
请你以“ 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③500字以上。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