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鲁木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细读,严格意义上说应来自于上个世纪英美新批评文论。 :“       。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见出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

    ①它要求批评家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

    ②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显程度不等的意象的组织等等

    ③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是这样定义的

    ④细读指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

    ⑤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主张之一

    ⑥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

    A. ③④⑤①②⑥   B. ③⑤④①⑥②

    C. ⑤④①⑥②③   D. ⑤③④①②⑥

  • 2、下列对“扬州2500年城庆”标志“扬州印”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志上方以瘦西湖五亭桥作为扬州的象征,数字下方水波纹寓意丰富:城市依古邗沟而建,运河水养育了扬州的历史和今天。

    B.标志以中国传统印章的造型呈现,古朴、厚重,具有古典美和历史感,印章大气,红色热烈,喜庆气氛盎然。

    C.标志中的数字“2500”和下方水波纹构成一艘扬波起航的龙舟形状,寓意扬州承担着把悠久的中华文化传布海外的伟大使命。

    D.标志中的数字“2500”被处理成了祥云纹,仿春秋瓦当上的“羊”纹,借喻吉祥之意,也指明了扬州2500年的厚重历史。

  • 3、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A.每句四字,两字一顿,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

    B.以桑比兴,让人联想到女子年华老去、备受冷落的不幸。

    C.女子感叹斑鸠贪食桑葚,痛悔遇人不淑,落到悲惨境地。

    D.“女也不爽”四句暗示女子的过错:私奔而婚,终被抛弃。

  • 4、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C.惟马首是瞻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宁许以秦曲

    A.左右欲相如 B.大将军邓骘其才

    C.见汉使者 D.反欲两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 、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C.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D.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

    B.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

    C.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文中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有审美价值。

    B.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观念的影响。

    C.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中国人才把四季感知纳入到“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

    D.农事是规律性的活动,中国人据此划分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使时间获得表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干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本诗是诗人五月间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曹市西郊)送友人时所写。火山:称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为描写火山云设置了一个雄浑的背景,开篇自然,巧妙蓄势。一句从侧面烘托火山

    B.五、六句从时间角度落笔,描绘火山云早晨阻断大风、傍晚随雨聚集,表现其非凡的力量和气势。

    C.“满”“凝”二字从正面表现火山云的广阔密实,“飞鸟”一句从侧面烘托火山云的酷热难近。

    D.结尾两句切合题目中的“送别”“孤云”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浮云”都有一语双关之妙。

    2诗歌的第七、八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注)①曲糵(niè: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屡试辄__________ (2)然竟不偶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百年前五四运动的回响激励着一代代青年,谱写出一曲曲激荡人心、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每个人在青春阶段都会有迷茫与苦闷、执著与勇敢、寻找与发现、融入世界的冲动与退回内心的畏惧,这些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些也正是青春最美好的东西。

    请以“青春万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