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丹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 “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

    C. “填然鼓之”和“树之以桑”两句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和“却匈奴七百余里”两句中有不相同的词类活用。

    D. “李氏子蟠,年十七”和“铸以为金人十二”句式相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也相同。

  •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古籍中对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泛称为“四夷”,《礼记·王制》中记载:“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B.古代对百姓的称呼常带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黎”“黔”,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庶”“褐”等。

    C.中国古代各朝皆有较为严密的基层组织,如乡、亭、里、伍、拾、坊、村等,负责人称“长”或“正”,刘邦曾担任亭长。

    D.明清的科举制度,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而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

  • 3、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A.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缩句:槐树是点缀。)

    B. 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缩句:山水和风,与别的地方不同。)

    C. 说完时他的脸上现出含义很深的幽默的微笑。

    (缩句:他的脸上现出微笑。)

    D.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缩句: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 4、加括号的词汇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门前冷落鞍马稀。

  •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儒家赞赏仁义之师。仁义之师是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所以,仁义之师所到之处,人民无不箪食壶浆以迎之。

    C.落雪翩翩,一夜之间,万物披素,唯有东湖的水依旧清澈,湖岸茫茫雪野上几行雪泥鸿爪,湖面平平湖水上几点游鱼涟漪。

    D.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其实,每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而读者却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就是使宋宁宗技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所沿用,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争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多“地理”与“地里”为不同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中央朝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多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

    1下面对“地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B.地图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两类。

    C.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所以地图历来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

    D.地图的编制、呈送、使用等,往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使命。

    2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的一项是(   )

    A.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思想原则,树立了“普天之下”的理想主义观念。

    B.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莫非王土"这一思想。

    C.古人用“地里”一词来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

    D.朝廷的主管官员通过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学者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有些地图不拘细节只求形势,影响了地图内容的准确性。

    B.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多都是借地图体现王朝观念。

    C.形势图在表现内容时一般不关注实际事项和追求具体细节,实用图在绘制时的追求则与之相反。

    D.作者认为地图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应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名篇名句默写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 ,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感伤。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一面弹 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天质”“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特质。

    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

    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

    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易》,好《左氏春秋》。愔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暐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日:“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愔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①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愔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

    (节选自《北齐书·杨愔传》,有删改)

    (注)①燎:祭祀的名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B.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C.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D.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

    B.《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则是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D.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即堂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愔年少沉稳。他小时候恬淡文静,从未做过顽皮的事,看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一动不动,此举受到叔父的赞扬。

    B.杨愔颇有智谋。他的堂兄被杀,于是他也因到底心中害怕郭秀陷害自己,便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扔进水中假装投水自尽,然后改变姓名,隐居起来。

    C.杨愔有治国之才。他被皇帝委以重任,在执掌国家大政要务期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都用心把它们安排得井井有条。

    D.杨愔重义轻利。他在任职期间没有凭私人之交办过事,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就把赏赐分给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2)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材料二:

    十年前,你问起学生长大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公务员”等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做主播,成为网红。参与调查的很多大学生都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摘自搜狐网《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