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锦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衍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 ④①②③⑤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⑤③② D. ①④②③⑤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qiáo) (xián)   (qū)罢悯然

    B. (yàn)   (sè) (zhóu)拨弦

    C. (jì)   (fāng)   春江花(zhāo)

    D. (xiāo) (yì)   (xiā)蟆陵下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

    D.依乎天理,批大郤

  •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者必弹冠(洗澡) 河内(收成不好,荒年)

    母志(改变 )   谂知(熟知,深知)

    B.虽万被(诛杀) 抑其成败之迹(考究

    北音清(高扬) 谨一绝(续作,酬和)

    C.垣墙庭(四周) 以斧斤击而求之(敲打)

    矫厉所得(勉强) 犹望一(谷物成熟)

    D.以通其狂惑(心中的郁结)   万物之得时(欢喜,羡慕)

    其行,故死而不容(正直) 不获世之垢(污浊)

  • 5、下面各项字词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蓊(wěn)蓊郁郁   (chuán) 平仄(zè)

    B. (huán) 箜篌(kōng hòu)   葳蕤(rúi)

    C. (pǐ)极泰来 (jī)   荒冢(zhǒng)

    D. 杀戳(lù) 踯躅(chíchú)   玳瑁(dài mào)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

    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本可大有作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空被消耗。

    (尚永亮《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的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

    B.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鲜明。

    C.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例外。

    D.典型贬官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B.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C.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谪制度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D.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

    B.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

    C.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

    D.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___________ ”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蜀道难》中,作者多次借“水”突出蜀道的艰险,其中“________________”写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势浩大;“_____________”写江水在山谷中汹涌激荡,冲击回旋。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因为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_______”,未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_____________”建立伟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杭州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城市繁华。语言简洁,境界阔大,气势非凡。

    B.词人细致描绘了杭州之形胜与繁华。既有街巷河桥的美丽雅致,也有建筑住宅的鳞次栉比,表现出整个都市的繁庶。

    C.词中写到钱塘江,“绕”字写出长堤的迤逦曲折;“怒”字写江水的澎湃浩荡;“天涯”二字,写出了钱塘江的辽远。

    D.“列”“盈”“竞”写出了珠宝遍市,绫罗盈柜,衣饰豪华,竞相斗艳,表达了柳永对奢靡之风的不满与批评。

    2请简要赏析下片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河南守吴公平为天下第一 治:安定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 遑:闲暇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之 害:嫉妒

    D.贾生因道所以然之状   具:详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征为廷尉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为赋吊屈原   次进,至陛下

    C.感鬼神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D.怀王骑,堕马死  自其不变者观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传承·致敬”戏剧节展演活动圆满落幕,为了表彰同学们完美演绎了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茶馆》,高一“微剧社”拟召开颁奖典礼。请你选定展演活动中的一个角色,参照下面的范例,为他(她)写一份颁奖词。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例如: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获奖者徐本禹的颁奖词: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