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酬谢chóu 焦急jiāo
B.勤恳kěn 罕见ɡǎn
C.节俭jiǎn 衰老shuɑī
D.酿酒nàng 依偎wēi
2、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是( )
涨潮
A.价格提高
B.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
3、选一选,填一填。
能够表现红军把艰难险阻当作平常事看待的英雄气概的词语是:________。
4、《林冲棒打洪教头》根据《________》的有关回目改写,作者是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水浒故事: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miǎn tiǎn(____) ténɡ xiě(____) jī lì(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疏( )较( )疗( )
蔬( )校( )辽( )
7、照葫芦画瓢
①湿漉漉_____ ______ ______
②笨笨拙拙_____ ______ _______
8、据《寻隐者不遇》内容填空。
(1)作者是( )代的( )。
(2)《寻隐者不遇》记叙了诗人( ) 的事情,体现了隐者( )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 )和对( )生活的无比向往。本诗特点是寓问于答(三问三答),平白如话。后两句诗意:
( )。
(3)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 )。
(4)松下问童子,( )。只在此山中,( )。
9、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 )看天上布满阴云,( )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 坑】州那里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④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用“/”划掉括号中的错别字。
【2】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从“浸”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___________之情。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比的不是香气的浓与淡,而是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为以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笑
①那年上学,我要交一大笔学费。正发愁时,父亲回家对母亲说,他下岗了。母亲听了就哭了,父亲却笑着安慰母亲。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这学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
②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新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时总是笑嘻嘻的。
③一天,父亲进门时笑着说:“工作找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早晨,父亲穿着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gòu)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嫌弃地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三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被夹在自行车后面。
④两个月下来,建筑工程完工,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地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天黑了才回家。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此后,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要是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却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⑤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见父亲哭过,看他这个样子,我慌忙往家里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不在那里了。晚上,父亲进门时还是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母亲问:“伤着哪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母亲说:“别装了!”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儿子,你爸爸虽然没大本事,可他一心为这个家,要尊敬你爸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⑥就这样,父亲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离开家去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车或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当时,我真想骄傲地告诉我的同学这就是我的父亲。
⑦在车站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喊了一声“爸爸”,但接下来除了大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仍是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线索图。
【2】第③段中父亲回来后“浑身都是泥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回家时父亲穿得“干干净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突出了父亲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父亲翻车后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晚上,父亲进门时还是笑嘻嘻的”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写道:“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而第⑥段中则写道:“我真想骄傲地告诉我的同学这就是我的父亲。”结合这两个句子,我会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写道:“我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喊了一声‘爸爸’,但接下来除了大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你认为“我”可能想对爸爸说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词语找反义词。
大(______) 早(______) 短(_______)
乐(_______) 香(______) 前(______)
【3】桂花有什么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划出桂花落下来时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5】“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特殊的点名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然而,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要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呀!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教室里一片寂静。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点个名吧!”
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再给我们点一次名吧!”
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肖石、温天立、张颖……”他大声叫着学生的名字。45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
“?”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响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词语搭配。
大大的(______) 幸福的(______) 响亮地(______)
【2】“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中的“捧”字说明马教授对点名十分________,态度很________。
【3】马教授宣布下课了,为什么同学们“谁也没有动”?
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短文中的马教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ロ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乘机:____________ 请罪: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把___比作 。
【3】“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描写廉颇动作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表现了廉颇_____________的品质。
14、阅读实践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作者写小昆虫,不仅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还对蜜蜂的 _______和_______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明亮绚丽起来。
【2】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课文选自她的作品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街头雕塑——地方的“名片”
①街头雕塑,就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过路者观赏。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镇,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都江堰市的李冰父子雕塑,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必须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点明主题。例如,王府井大街街头的那座“老北京人力车夫”雕塑(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形象突出了王府井商业老街的百年历史。再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就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雕塑大小也因环境需要而不同。如重庆长江大桥两端设有的“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四座雕塑,它们的作用就是装饰大桥,增添景观。
③一座好的街头雕塑,会让我们对一个陌生的地方记忆犹新。从街头雕塑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精神、个性和追求。一些国际大都市和有历史沉淀的城市,都十分重视街头雕塑。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出现了以突出某地地域特色或文化内涵的巨型雕塑。
④看来,街头雕塑对一个地方的品位的影响不可低估,有人也称其为地方“名片”。它可以使城市更具亲和力,使乡村更富有生机;它既美化了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了城市或乡村人文精神的标识。
【1】根据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街头雕塑,主要是广场上布设的景观。(______)
(2)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体性和装饰性三种。(______)
(3)从街头雕塑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精神、个性和追求。(______)
(4)街头雕塑对一个地方的品味的影响不会太大。(______)
【2】短文的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②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为什么说街头雕塑是地方的“名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暧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意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大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17、古诗畅想图。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坦率 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满 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的,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动 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厚 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请用“/”把短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3】从文中摘抄三个你喜欢的词语,再连起来写一段话。
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①段和第④段首尾呼应的句子,用“﹏﹏﹏”在原文中画出来。
【5】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我举了两个事例进行反驳,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________)
A.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2)这篇文章说明(________)
A.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B.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C.“家长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9、阅读《古人谈读书》,回答问题。
古人谈读书(节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下面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中“好”的读音是“hào”,意思为喜好。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三个“知”的意思相同。
C.“不耻下问”中“耻”的意思是“以……为耻”。
【2】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
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
【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①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②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紫红的小果实让太阳烘烤得熟透了。(改成“把”字句)
23、习作。
“双减”后,我们的作业量减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同学们可以尽情徜徉于书海,开阔视野;可以培养音乐、舞蹈等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可以加入运动行列,增强体质;也可以参与家务劳动,成为“生活达人”;周末,全家人还可以出去玩……真可谓丰富多彩,妙不可言。“双减”后,你的生活一定也特别精彩,选择其中一二事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2.事例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