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峰在生活中总是挑肥拣瘦,这不爱吃,那不爱穿。年迈的奶奶每次都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劝说小峰珍惜今天,学会节约。下面名言不能说明奶奶意义的一项是(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下列不是描写牛郎织女的感情的诗句是( )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葵花参加春节文艺宣传队演出时所戴的项链是青铜用( )做的。
A.银子
B.芦苇
C.野草
D.冰凌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
宽敞:( )( ) 瘦弱:( )( )
愁闷:( )( ) 严寒:( )( )
5、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句、名言。
(1)在《村晚》这首诗中,“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现了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2)山林真静啊,甚至能听到桂花落下的声音。这情景让人很自然地想起王维的“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
(3)顽固的敌人再次侵犯我国边境,集结号吹响了,全体戍边战士立下铿锵的誓言:“______,______。”(要求:写王昌龄的诗句)
(4)《论语》有言:“______,小人长戚戚。”这话写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为人上的不同。
6、拼音填字组词。
bó _______斗 _______子 _______士 _______弱 _______船 停________
wèi _______问 _______蓝 _______惧 _______来 所_______ 刺________
xùn _______期 _______速 _______练 _______养 通_______ 谦________
jùn _______秀 _______马 _______工 _______俏 严_______ 险________
kuàng _______物 _______野 _______泉 情_______ 眼_______ 门________
7、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 ( )老猎人被藏羚羊妈妈的行为感动了,( )他埋掉了自己的杈子枪,在藏北草原消失了。
(2)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 ( )付出努力,( )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8、看拼音写字词。
jī xiè shí yàn yùn shū zhuāng zhì
( ) ( ) ( ) ( )
kǎn kě bì mìng fěng cì shì shì
( ) ( ) ( ) ( )
9、拓展阅读。
林海雪原(节选)
杨子荣被一个看押他的小匪徒领进来后,去掉了眼上蒙的进山罩,他先按匪徒们的进山礼向座山雕行了大礼,然后又向他行了国民党的军礼,便从容地站在被审的位置上,看着座山雕,等候着这个老匪的问话。
座山雕瞪着像猴子一样的一对圆溜溜小眼睛,撅着山羊胡子,直盯着杨子荣。八大金刚凶恶的眼睛和座山雕一样紧逼着杨子荣,每人手里握着一把闪亮的匕首,寒光逼人。座山雕三分钟一句话也没问,他是在施下马威,这是他在考察所有的人惯用的手法,对杨子荣的来历,当然他是不会潦草放过的。老匪的这一着也着实厉害。这三分钟里,杨子荣像受刑一样难忍,可是他心里老是这样鼓励着自已,“不要怕,别慌,镇静,这是匪徒的手法,忍不住就要露馅,革命斗争没有太容易的事,大胆,大胆……相信自己没有一点儿破绽。不能先说话,那样……”
“天王盖地虎。”
座山雕突然发出一声粗沉的黑话,两只眼睛向杨子荣逼得更紧,八大金刚也是一样,连已经用黑话考察过他的大麻子,也瞪起凶恶的眼睛。
【1】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下马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黑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山雕审查杨子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①”画出描写座山雕表情的句子。
【3】用“横线②”画出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
【4】文中第一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列举的省略 B. 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C. 表说话断断续续
【5】文中第二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
林清玄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浓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布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1】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文中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道“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请发挥想象写出妈妈当时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为题,有什么好处?( )(多选)
A.新颖别致。鳝鱼骨里怎么会有妈妈的味道?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揭示文章中心。鳝鱼骨不仅美味,更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C.点明文章线索。本文以鳝鱼骨为线索,写妈妈用鳝鱼骨熬制骨汤、炸鳝鱼骨做美味的事。
D.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点明文章内容与鳝鱼骨有关。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事件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工夫她都会关注微信里的朋友圈,看朋友晒孩子、晒出游、晒美食,不亦乐乎。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着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不着觉,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天津网)
昨天中午,我在某百货公司的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微信的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打“全民飞机大战”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了,两人未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浙江在线)
上海地铁公司日前公布一段惊险视频,一名女子在搭乘地铁的时候,由于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汗。(《温州商报》)
【材料二】危害
【材料三】数据
【材料四】观点
“低头族”的产生源于他们对自媒体的依赖。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却被工具所控制。出现心理疾病,患上手机依赖症,这都是过度使用自媒体造成的结果。(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丛春华教授)
不夸张地说,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面前不自觉地低头,已经成了一种“现代病”,代表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患有这种“现代病”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既然是病症,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真到了呼吁人们看路看天看风景,不要甘做“低头族”的时候了。(媒体人 苑广阔)
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人交流。也可以通过培养其它兴趣,转移注意力等,来减少“低头”的时间。其实,现实世界很美好,很温暖,很精彩,只要你肯关掉手机,抬起头,就能感受得到。(时评人 曹改青)
【1】依据材料四,简单概括“低头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低头族”行为造成危害的一项是( )
A.颈椎变形
B.导致聋哑
C.影响外貌
D.影响视力
【3】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低头族”的主力军是___________学历的人群;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低头族”排在第_____位。
【4】依据材料四,请你给“低头族”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丛春花教授认为“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却被工具所控制。”请结合材料一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我( )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 )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 )很多,( )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 (_______) 。
【2】从这连段文字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4】用来描绘人们热爱读书学习的成语,你想到了哪些?(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
王兴全
十八年前,我们一家三口辗转来到这座小城,租住在啤酒厂家属院。院外是一片荒野,因为电力紧张,绝大多数家庭舍不得开灯,仅有的几盏路灯亮着鬼火一样的光,将人影拉得老长老长。
初来乍到,我赔着笑脸给左邻右舍打招呼,但大家对我的热情问候置之不理,警惕地看我一眼,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只得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任何人来了也不要开门。女儿一脸疑感,似懂非懂地点头回应。
然而,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竟然发现女儿从邻居家出来,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家屋里,而邻居竟然笑容可掬地与女儿挥手作别。
一个寒冷的冬夜,姨妈出了车祸,我们必须留下女儿在家赶过去帮忙处理。临走前,我们叮嘱女儿把门锁好,开着灯睡,不要害怕,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回来时已经过了深夜两点,家属院黑灯瞎火,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磕磕绊绊地走进院内,却不小心撞翻了一盆仙人掌。瓷盆的声响过后,一盏灯突然亮了,接着第二盏,第三盏,第四盏……小院所有的灯光刹那间依次亮起,宛若一朵朵七彩莲花灿然绽放。每一家阳台上,竟不约而同地站着一个人影,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待我们走上接房,所有的灯光又依次熄灭。
而我们的女儿,安然地躺在邻居的床上熟睡,险上漾着幸福的微笑。邻居满脸慈祥,竖起食指“嘘”了一下,示意我们不要惊醒孩子。我没有惊动孩子,默默地退了回来,站在阳台上,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如暖阳。多年以后,昔日的啤酒厂家属院成了时代广场,一幢幢精致的楼房拔地而起。每当我路过这里,总会仰起头久久地凝望着夜空里那一缕缕幸福而柔和的灯光。我知道,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一些人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1】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辗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让作者“心如暖阳”?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4】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中,“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指的是_____________。
【5】本文一共写了三件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自然段对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 )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 )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把语段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2】花生的可贵之处用一句话概括为:_____________ 。
【3】画“____”的句子是父亲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___________的品质。
15、课外阅读。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 )着,贪婪地( )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地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作者:王清哲,选文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绚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汉字,使画“ ”句子最生动形象的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3】读第2自然段,我们]能够感受到庭院______的特点。
【4】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的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你用“﹏﹏﹏”画出一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上做批注。
【6】作者通过对______的回忆与如今庭院风景的描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16、自由,你好!
我是一只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金丝雀,鸟笼外边是多么(完美 美好)啊!
春天,那刚从绿树上长出的嫩芽,也在逐渐生长,春风吹醒了小动物,蜜蜂和蝴蝶也结伴而来,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却待在鸟笼子里,只能上下乱窜。
夏天,池塘里的荷花正开得欢,蛙声连成一片,蝉儿在树荫里放声歌唱。我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
秋风(吹 扫 刮)过,落叶飘飞,水果涨红了脸,菊花在枝头领略了秋天的风姿。我还是一(幅 副)懒洋洋的样子。中秋的月圆了,我看到万家团圆的喜悦气氛,更加思念我的亲人,他们现在怎么样呢?
冬雪降临,所有的动物都过起了欢乐的春节,而我却在这笼子里瑟瑟发抖。
我是一只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鸟,我十分想念亲人和朋友。风爷爷“呼呼”地从身边经过,我在鸟笼里(急切 亲切)地打听道□□风爷爷□我的家人还好吗□□风爷爷鼓着腮帮子,说:“放心吧,金丝雀,他们都很好。”“风爷爷,帮我捎个信儿给他们吧,我想他们了。”
我是一只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鸟,我希望主人能知道, 。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词,画“√”。
【2】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慢慢―( ) 想念―( )
高兴―( ) 眼睁睁―( )
【4】金丝雀希望主人知道些什么呢?请填写在文末的横线上。
17、课外阅读。
别放下背包
①这条街以前从来也没像今天此刻这般热闹。街这头到街那头,街这边和街那边都挤满了人。尽管此刻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人们仍挤得水泄不通。
②街的这头是一所幼儿园。幼儿园的门口摆着几架摄像机,摄像机前又用绳子围着,幼儿园里有好些人想越过这道防线,他们紧张地看着街那头跑过来的孩子——他们的孩子。
③这是电视台组织的一次活动,活动的全程都被拍摄下来,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幼儿园大门口。
④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孩子有五六岁的,也有三四岁的。他们被召集在一起,老师郑重其事布置了任务:“明天,我们要去森林公园春游,午饭就在公园吃。你们都是组长,要为组里的小朋友准备干粮。喏,交给你们一个背包,跟老师走,去另一条街上的超市,把老师买好的食物和饲料背回来。如果你拿不回来,小朋友们就没有吃的了 !”
⑤活动开始后,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在通过监视器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⑥去时很顺利,轻装上阵。回来时,各种情况出现了。孩子走着走着,有丢落了一个水瓶的,看了看,就由它去了。也有的返回去再捡起来往前走。走着走着,有的嫌背包带勒得肩疼便放下来,索性就把包拖在地上走。走着走着,包里的一袋食物掉了下来,孩子根本没在意仍旧往前走。也有的走了一会儿发觉少了东西再回去找的,反正,丢盔弃甲的多了起来。
⑦渐渐地,孩子们快到终点了,速度也加快了。有的孩子眼尖,已经看到了防线后面的父母,尖叫着飞奔过去,其中有的孩子更是把手里拿着的东西都扔了。这时候,落在最后的一个小男孩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这小家伙可能小一点,所以他背的那个包也显得大了点,他也奔跑了起来,可背上那个包因奔跑的缘故而上下颠着,击打着他那小小的身体。他手里还抱着一瓶矿泉水,这使他跑起来有点儿费劲。这时,雨又渐渐地大了,雨珠打在他脸上、眼睛上,他抬起手擦掉雨水,“叭”,矿泉水瓶掉在地上。小家伙愣住了,弯了腰去捡。这当儿,背上的包往斜里一滚压得他趔趄了一下,没站稳,跌坐在地上。
⑧“健儿 !”一个女人尖叫了起来,是孩子的母亲。她站在防线后面已经多时,她早就想叫:“背包太重了,扔了吧 !”小家伙听到了,但他辨不清方向,他像小狗般可爱,双手撑着跪着,努力在找母亲,但没找到。
⑨他果断地改变姿势,抓起了瓶子,费力地站了起来,又跌跌撞撞往前跑。这时,母亲已经钻过那道防线,朝小家伙扑了过去。小家伙全然不顾妈妈的拥抱,只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妈妈:“我把书包背回来了!”母亲泪流满面,亲着小家伙又是汗又是雨的小脏脸,周围人一片欢呼。
⑩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丢盔弃甲: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小家伙全然不顾妈妈的拥抱,只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妈妈:“我把书包背回来了!”(_______)
(2)这条街以前从来也没像今天此刻这般热闹。街这头到街那头,街这边和街那边都挤满了人。尽管此刻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人们仍挤得水泄不通。(_____)
(3)小家伙愣住了,弯了腰去捡。这当儿,背上的包往斜里一滚压得他趔趄了一下,没站稳,跌坐在地上。(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孩子们领到了什么任务? ____________
(2)回来时,孩子们出现了什么状况?
____________
(3)小男孩因为背包太重而摔倒时,内心可能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最后一句话“这孩子的肩膀是担得起责任的”,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
18、赏析佳句,并完成练习。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1】句子写出了太阳_________的特点。
【2】作者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太阳进行__________,更通俗易懂。请用这种方法把句子补充得更具体:小区的广场很大,相当于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哑吧”学生
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年纪大了,他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唯有 唯独 唯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好了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记住,________医生怎样考验你,你________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__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__医生问孩子的母亲__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__是的__医生__母亲回答说__
医生收下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一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各种医术。“哑巴”学生qín fèn cōng míng,伶俐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许多“绝招”,不少yí nán bìng zhèng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同意了。脑壳被揭开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着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钩出来。“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quán shén guàn zhù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到:“这样的手术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伤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十分(繁重 严重 沉重),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好,可是,如果我说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立刻暴露了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他急得直冒汗,再想:“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________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________会坏了老师的声誉。”
“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老师,”他平静地说,“你这样做太危险了。”
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来挨近蠕虫。蠕虫被炙热的钩子烫着了,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接着,“哑巴”学生缝合了刀口。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
“你不是哑巴,为什么欺骗我?”手术后,老师质问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走他。
这时,学生坦然回答说:“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一名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如果老师万一失手,不但病人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损害老师的名声……”
老师听了很受感动,说:“我的孩子,你做得对。我的名声倒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
【1】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________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________医生问孩子的母亲________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________是的________医生________母亲回答说________
【2】将文中横线上的拼音换成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qín fèn cōng míng | yí nán bìng zhèng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3】文中两个括号里用得恰当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仅……还…… 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无论……都……
①记住,________医生怎样考验你,你________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②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________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________会坏了老师的声誉。
【5】找出文中描写“哑巴”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可以归纳成四个部分:答应收徒、装哑学医、治病救人、吐露心声。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两部分内容是:________。
【7】说说“哑巴”学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假如生命可以移植
(2)缩句。
①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
②人类正迈进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的无限广阔的天地。
(3)清洁的空气的确有益于人们的健康。(改成反问句,句意不变)
(4)大海为人类奉献出了这么多,怎能不让人类感激呢?(改成陈述句,句意不变)
(5)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差手里收到一个包裹,解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你能说一说这封严厉的信会是什么内容吗?)
21、缩写句子
(1)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________。
(2)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
________。
(3)警卫员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礼。
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把鲈鱼放回湖去。(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你最近又看了什么好书呢?请你写
一篇读后感,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