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晕yūn 晕车 晕船 光晕 晕头转向
B.悄qiāo 悄寂 悄声 悄悄话 悄然落地
C.蔓màn 蔓生 蔓延 藤蔓 蔓草难除
D.差chà 差劲 相差 差错 鬼使神差
2、下列信息相匹配的一项是( )
A.《慈母情深》—中国—许地山
B.《忆读书》—中国—冰心
C.《观书有感》—清—朱熹
D.《松鼠》—法国—法布尔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猎人海力布》是民间故事,讲给别人听时,越简单越好。
B.《桂花雨》以桂花为主线,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抒发了思乡之情。
C.《父爱之舟》一文中的小渔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
D.《月迹》中孩子们不断追寻月亮踪迹,表现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4、填空。
1.《猎人海力布》这篇民间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2.《猎人海力布》课文重点写了海力布的哪两件事?_____
A.救小白蛇,得宝石。
B.得宝石,打的猎物多。
C.救乡亲,变石头。
5、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敌人来了,我们_____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秦王______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______有我们两个人在。
(3)冀中平原上的人民______坚持了生产,______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4)______一个人拿一根木棒,______可以把“孑口”守住。
6、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________ ________眉________脸
自________自________ ________蹦________跳
7、按照教科书内容,填空。
(1)《长相思》是清代纳兰性德写的,其中“风一更,雪一更,聒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2)要劝说某位朋友要珍惜时间,你会想到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学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这首诗中描写月亮和清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落花生》后,我们知道了: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读课文《珍珠鸟》请你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________
②(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________
③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________
④精细光滑。 ________
9、阅读文章。
讨债
①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成了父母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少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 赞赏)的面孔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②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他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你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③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④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缓行吗?”
⑤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⑥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⑦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男人(夹 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 拿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⑧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
⑨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他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孩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也改善了。”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⑩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⑪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的心。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在文中括号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匮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透过人物的言行可见内心。从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可以猜测,“妈”此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
【4】第⑨段中“脸上写满了疑问”,联系上下文来看,“我”的“疑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主要写了两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6字以内小标题概括)。作者的情感有时会融入他描写的场景之中。“我”对母亲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也认识到一位_________的母亲。
【6】打动我们的往往是细节。请你用“﹏﹏﹏”画出一处细节描写,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7】读了文章,你认为文中的哪些人拥有“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的心”?写出两个,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短文。
阳光下的守望
邱萍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 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A.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 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 亲挪到树荫下,B.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 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C.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______
炙热: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它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填字母)
外貌描写:( ) 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 )神态描写:( )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 ”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 3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欣赏
第一个瓜长不大
钟文鹏
1948年,年仅16岁的杨贯一告别相依为命的祖母,只身一人来到香港闯荡。为了生存下去,他在一家饭馆做清洁工。因为勤快,没做多久,他便被饭馆师傅看中,带入后厨学习厨艺。
渐渐地,不仅是简单的配料、装盘,甚至一些有技巧的刀法,他也略知一二。观看的时间久了,他也能上去炒几个菜。没过多久,他便认为自己已经学有所成,于是辞去了餐馆的学徒工作,辗转来到一家酒楼上班。
酒楼的师傅资历都比他要老得多,一开始只让他干些打杂的活。他心里想不通,于是便向酒楼总厨提出上灶的要求,谁知总厨想都没想就一口否决了。接连几次都是如此,杨贯一气不过,愤然甩下手头的工作,买票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后的他,和祖母聊起了在香港的经历。当他抱怨总厨不给他上灶的机会时,祖母和蔼地挽起他的手臂,将他带到了一处瓜田。她指了指远处的瓜农,意味深长地问道:“你看到了什么?”他说:“瓜农在摘除西瓜秧上的第一个瓜。”而后祖母又问道:“那你知道为什么西瓜秧不能留第一个瓜吗?”“不知道。”他不解地回应。
“因为第一个瓜生长虽快,但这时植株还较弱,无法给瓜充足的养分,从而导致瓜长不大。又因为它靠近根部,会截取根部输送的营养,影响瓜秧的后续生长。”
祖母说罢,用慈祥的目光看了看他,又淡淡地说道:“其实人也一样,如同瓜秧生长,没有足够实力的话,加速成长反而会适得其反。我想那总厨之所以不同意你上灶,就是因为你本身的磨砺还不够,根基还不牢固。”
他顿了顿,细细体会祖母的话,再看了看已经被摘除根瓜的瓜秧,突然间若有所悟。
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告别祖母,再次奔赴香港。这次,他没有急着上灶炒菜,而是重新找了家餐馆,从基础学起。他不再整天期望成为灶台师傅,而是想着怎样用学到的东西来完善自己。
渐渐地,他会的菜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终于,在给灶台师傅打下手的第五个年头,他被老板看中,破格升为灶台师傅。没过多久,他又觉得自身基础和阅历还不够,于是便辞职了。随后他辗转各地,虚心向资历老的师傅们学习厨艺。
经过十余年的学习,他渐渐在厨师界崭露头角,而后又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菜式,并创出了自己的菜品“阿一鲍鱼”,成为享誉世界的烹饪艺术大师。
【1】杨贯一16岁时告别了和他相依为命的( )
A.父亲
B.母亲
C.祖母
D.外婆
【2】杨贯一最开始在一家饭馆做( )
A.配料工
B.清洁工
C.打杂工
D.学徒工
【3】杨贯一愤然买票离开香港回老家的直接原因是( )
A.他也能上灶台去炒几个菜。
B.他认为自己已经学有所成。
C.一些有技巧的刀法他也略知一二。
D.向酒楼总厨提出上灶的要求被否决。
【4】[疑难]“其实人也一样,如同瓜秧生长,没有足够实力的话,加速成长反而会适得其反”,下列哪个选项与前面这句话最相符?( )
A.杀鸡取卵
B.欲速则不达
C.力不从心
D.不堪重负
【5】“他顿了顿,细细体会祖母的话,再看了看已经被摘除根瓜的瓜秧,突然间若有所悟。”试着联系上下文猜猜他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着概括杨贯一成为享誉世界的烹饪艺术大师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着根据文本内容给文章换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把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便下令返航。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烟波浩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要读出的语气。
(1)船长大喝一声:“住嘴!”(______)
(2)“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______)
【3】试着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5自然段中写其他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船长这一席话的意思不表示( )
A.是孩子对船长的信任让船长感到耻辱的。
B.实际上并不是船长救的这个孩子。
C.如果当时船长毫不犹豫地去拯救小男孩,他就不会感到耻辱。
【6】文中最具有震撼力的一个动词是“跪”,其中包括黑人孩子的跪和老船长的跪,请分析它们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有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经过检票口,怯怯地把用报纸包着的一些东西要送给我,她神情谦顺,站在检票口旁边。等旅客都走光了,才将我拉到一边,颤抖地说:“小姐,这是我家自己种的山蕉,跟你们平常吃的不一样,给你吃吃看。我特地从山上带来给你的,外表不好看,不过真的很好吃,希望你不要嫌弃。”
②她恭敬地抱着两串山蕉,请我无论如何都得收下。可是我跟她素昧平生,怎么好意思收? 她将山蕉轻轻摆在检票口边上,拉着我的手说:“小姐,你不记得我了? 上个月我来这里找儿子,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而我儿子的电话号码却在钱包里面。我在候车室坐了几个小时,你请人去买面给我吃,还帮我买回家的火车票,你忘了啊?”我赶紧在脑海里搜寻这位老太太的影子,却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③“小姐,我回家后,每天都想快点儿来跟你说谢谢,顺便还面钱给你。”
④她越说,我的脸越红。一碗面才几块钱,她却一直牢牢记住,实在让我不好意思。
⑤“多谢你,钱你收回去。面我请,山蕉你请,好吗? 我祝你身体健康。”
⑥她见我收下山蕉,开心地跟着儿子走了。我抱着山蕉走进办公室,满怀的焦香,让我有点儿飘飘然。如果人世间的真善美都能够借一-碗面、两串山蕉慢慢舒展开来,多么美好啊。
【1】老婆婆来感谢“我”,主要是因为: ( )
A.我”帮她打电话联系她的儿子。
B.“我”送她回家。
C.“我”请人买面并帮她买回家的车票。
D.“我”帮她找回了丢失的钱包。
【2】老婆婆的心情发生了很多变化,你觉得下面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谦顺一恭敬一胆怯一开心
B.开心一恭敬一胆怯一谦顺
C.胆怯一谦顺一恭敬一开心
D.胆怯一恭敬一谦顺一开心
【3】“一碗面才几块钱,她却一直牢牢记住,实在让我不好意思。”下列对句中加点部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明一碗面的钱少,根本不需要记住。
B.老婆婆记性很好,一碗并不值钱的面也让她记很久。
C.一碗面并不值钱,但是老婆婆却记得那样清楚,说明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D.一碗面并不值钱 ,但是对于条件艰苦的老婆婆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所以她一直忘不了。
【4】“两串山蕉”贯穿这篇短文,它具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 )
A.说明了受人帮助要懂得感恩。
B.实指老婆婆送给“我”的礼物。
C.暗指“我”受到老婆婆夸奖后的飘飘然。
D.暗指人间真善美的传递。
【5】此请根据故事内容选择一个最适合本文的题目: ( )
A.两串山蕉 B.蕉香满怀 C.老婆婆与售票票员 D.善意的帮助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台天瀑
①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由峡显幽。春季□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日□树木葱茏□飞瀑流泉□秋到□层林尽染□红叶似火□冬来□银装素裹□冰清玉洁□
②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焦作云台山,领略了那壮丽秀美、独占一方、云雾缭绕的奇景。
③顺着人工建造的、陡陡的石阶,我们一步步地向上爬,走了三公里多,云台天瀑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放眼望去,巍峨的群山中间有一条白色锦缎挂在远处,底下还漂浮着一层白雾。我的耳边传来了阵阵的水声,如海啸,如雷鸣,像千军万马滚滚而来。不用说,那如雷的响声是云台天瀑发出的。
④我们走得更快了,那如雷的水声越来越大,终于,我们来到了天瀑下。举目观望,雪白色的瀑布,好像千万缕柔软的银纱,飘动在山崖上。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小水珠细如尘烟,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间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那水注入池中,激起的水雾,又像婚纱那样朦朦胧胧,宛如海市蜃楼一般,真是一幅奇妙而神奇的自然景观。瀑布脚下是一潭绿幽幽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荡漾,仿佛无数碎银在水面上回荡。池里的水草,被水拥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那纤细的腰肢。
⑤云台天瀑并不宽,细细的,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仰望瀑布,但见它上吻蓝天,下蹈石坪,宛若银河飞落,犹如玉柱擎天。我靠着栏杆,驻足观赏。一会儿,脸上就被瀑布溅出的水花喷得湿润润的。
⑥听导游说,这个瀑布落差314米,号称“华夏第一高瀑”。它从上方飞流直下,并在人耳边留下那种如梦幻般的声音。旁边那奇形怪状的石头、翠绿色的植物,与这激起层层白浪的瀑布融为一体,造就了一方人间仙境。
⑦我站在瀑布脚下,久久不愿离开。我被云台天瀑那与众不同的景观深深地陶醉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A、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
B、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①自然段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3】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中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4】摘抄第④自然段中描写瀑布、水珠、水雾形态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卧看牵牛织女星
①秋天的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这颗星的东边,白蒙蒙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
②关于织女星,我们中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织女星是天帝的孙女,她私自下凡,和一个放牛郎结为夫妻,夫妇俩恩恩爱爱,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很幸福。后来,天帝和王母娘娘发现了这事,十分生气,派天神强行拆散了牛郎织女,命令他们一个住在天河的东岸,一个住在天河的西岸,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天河相会一次。
③那么牛郎星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做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渡过这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接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把它们叫做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
④若是我们一连几晚,每晚上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一样,一个在天河的东岸,一个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们也不要太相信这个故事,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
⑤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样远!可是这个话给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要笑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十多颗。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见识少,遇到不常见的事便觉奇怪。( )
②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
【2】第④自然段主要从两方面介绍了牛郎星和织女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①____
②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举例子 B.举例子、作比较 C.列数字、作比较
②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具体突出了织女星( )的特点。
A.比牵牛星亮 B.距离地球远 C.比地球小
【4】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神话传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寄托了作者对牵牛、织女深切怀念的情感。
B.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C.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5】文中“关于织女星,我们中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指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这个故事创作了诗歌,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林杰的一首《乞巧》,其中提到“牛郎织女”的两句诗是: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桂花雨 (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文中有两句是对“我”的语言描写,第一句应读出( )的语气,第二句应读出( )的语气。
A.亲切 B.兴奋 C.期待 D.赞
【2】下列对第一自然段的概括,最合适的是( )
A.盼望摇花
B.母亲摇花
C.摇花之乐
D.花雨之大
【3】文中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了摇花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为什么作者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一天,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男子凶狠地站在门前。不好,遇到劫匪了!这个念头闯入玛丽的脑海,但她迅速镇静下来。她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你是来推销菜刀的吧?我喜欢,我要一把。”接着她让男子进屋,还神采奕奕地对男子说:“你很像我以前一个热心的邻居。见到你,我真的好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原来满脸杀气的男子竟有些拘谨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谢谢,谢谢!”片刻,玛丽买下了那把菜刀。男子拿着钱迟疑了一下便走了。在他转身离去的一刹那,男子对玛丽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镇静 近义词( ) 反义词( )
凶狠 近义词( ) 反义词( )
【2】说说短文中最后那男子说的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你还有哪些办法能感动或震慑歹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放学(节选)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麻雀似的冲出教室,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们往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们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庭院深深的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大铁门,狼狗就扑过来,小男生们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们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克利斯转弯,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
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钟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1】“死党”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安安他们在放学路上做了很多事,请简要写出三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试着补写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4】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请细读第5自然段,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紧扣两个加点词语,把批注内容写下来__________。
【5】短文中不停地出现时间,如“11点半”“11点45分”“12点整”……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赏析。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2】文中父亲谈到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他在讲到这一特点时拿花生和________进行了对比,从而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请联系实际,写一写。(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21、改写把字句
①我被这感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②我被老师说服了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是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生花妙笔。
在中国,“吃”也是一种文化。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些食物里你最喜欢吃什么?在吃这些食品时,是不是也发生了一些事,让你难忘、让你开心?来写一写你与“吃”的故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