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 吩付 一知半解 无价之宝

    B.编写 硝毁 应接不暇 理所当然

    C.规律 派遣 心旷神怡 不计其数

    D.噪音 楷歌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 2、下面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是( )

    ①继续 ②连续 ③陆续

    (1)我们( )跳上一只船。

    (2)小明( )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3)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 发怔 心惊胆战

    B.祸患 骚痒 养尊处忧

    C.衔接 祷告 出谋画策

    D.船梢 操纵 兴致脖脖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要求填空。

    1.古往今来,中华儿女总会借诗表达爱国、爱家的情感。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前还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2.毛泽东主席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他曾说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时光短暂,要把握分秒。

    3.本学期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请写出其中两种: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4.古诗《蝉》中表现自身品格高尚,并不需要借力于外界,就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太平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你读过的民间故事中,选一个喜欢的推荐给同学们。推荐的故事:《__________》,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

  • 5、句子仿写。

    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仿写:做人要做__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的人。

    2. 桂花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中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仿写:________不开花时,____________________,开花时,__________________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__

  • 6、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请罪          同心( )        ( )归赵       诗情( )

    失魂落( )          ( )口不提        理直气( )       一知半( )

    (1)经过大家的( ),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2)敌军被我方猛烈的炮火,打得丢盔弃甲,( )

  • 7、解释词句的意思。

    1.危楼:

    2.孤蓬:

    3.班马:  

    4.子规:  

    5.左迁:  

    6.高卧:  

    7.日夕:  

    8.簸却:  

    9.殊调:

    10.大言:  

    11.宣父:

    12.丈夫: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15.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8、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

    1.大的,小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______

    2.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_____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福建简称闽,《说文解字》里把它解释为门内供着一条蛇。因为原居福建的闽越人,生活在多蛇地区,便以蛇为本氏族的图腾,或作为本氏族的祖先。福建民间保留了很多与蛇有关的民俗风情,境内漳州、水口、长汀、永春都有蛇王庙或蛇王宫。闽南著名旅游风景区平和县三坪村,至今有崇蛇的习俗。当地生长着一种黑色无毒蛇,家家户户把它视为蛇神派来巡视家宅平安的吉祥象征。到夜间,有时蛇钻进床上,与人同眠,村民也一笑置之。

    (节选自《闽南风》2011年第11期,有删改)

    (材料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节选自郭沫若《白鹭》)

    (材料三)有些朋友很喜欢猫,养到五六只之多。家里养的猫不会把对老鼠的那种屏息凝视的紧张感带给人,它们十分亲人,只要你一坐下,它们就跳到你身上来,蜷卧在你怀中,用头和脸蹭磨你的身体,向人撒娇讨好。同样是宠物,狗就不行了,好似除了忠诚以外既不干净又不会撒娇讨好。

    (节选自蒋勋《猫》,有删改)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选择对下列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

    对材料一中“一笑置之”这个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笑一笑就把它搁在一旁,表示人们并不觉得蛇钻进床上与人同眠是件奇怪的事。

    B.笑一笑就把它搁在一旁,表示闽南平和县三坪村的村民热情好客。

    C.即便是提心吊胆,害怕极了,也要先笑一笑,壮壮胆。

    D.笑一笑,就把蛇扔出去。

    2(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选择对下列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

    下列对材料二中的“精巧”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白鹭精致小巧,如诗如画。 B.指这首写白鹭的诗有文采,有水平。

    C.指白鹭非常聪明,极有智慧。 D.指这幅白鹭图画得十分精致美丽。

    3(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选择对下列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

    下列对材料三中的“屏息凝视”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人、猫、鼠互相盯着,聚精会神地看,都不敢呼吸一下。

    B.指猫盯着人聚精会神地看,都不敢呼吸一下。

    C.指人盯着猫聚精会神地看,都不敢呼吸一下。

    D.指猫屏住呼吸盯着老鼠聚精会神地看。

    4(综合判断)读材料一,猜一猜下图中是“闽”字的一项是(  )

    A. B. C. D.

    5(综合判断)下列对三则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描写的是福建人对蛇的崇拜。

    B.材料二通过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C.材料三通过描写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D.三则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所描写的动物的喜爱之情。

    6(写法探究)三则材料中,哪两则材料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相似之处?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句子,完成练习。

    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

    1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转折   C. 表示话语的中断

    2这句话写变色龙的舌头________、捕食速度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兔子的导师

      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跑来一只狐狸。

      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

      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兔子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论文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

      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

      兔子仍然一本正经地说:“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一只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

      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比我强大?”

      “真的,我可以证明!”兔子领着狼走进山洞,狼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把他的论文打完,然后拿着论文走进山洞,交给一头打着饱嗝的狮子。

      论文的标题是什么并不重要,论文的内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兔子的导师是谁。

    (1)描写兔子说话时神态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山(  )_______(    )_______    文( )_______( )_______

      仑( )_______(    )_______   巴( )_______( )_______

    (3)兔子写论文时,曾经有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子把狐狸和狼先后领进了山洞,为什么他们都没有出来?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一画描写狐狸和狼神态、语言的句子,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有那样可悲的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兔子的导师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读了第①自然段,我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2】选一选。

    (1)“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下列关于本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所藏文物历史悠久,朝代众多。

    B.写出了文物的数量、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

    C.用“上自”和“下至”写出了圆明园的历史悠久。

    (2)朗读这两段文字时,应读出( )之情。

    A.自豪、赞叹               B.痛惜、愤怒

    【3】短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母亲》节选,并按要求作答。

    母亲

    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②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③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

    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④“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⑤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⑥“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⑦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⑧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⑨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绝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围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系,她送走自己的亲生国女,为的是两个并非条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⑩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选自《时文选粹》)

    【1】通读全文,把“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在方框内。

    接受内疚

    【2】“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最主要的原因是( )(单选)

    A.“我”感受到继母对我的放任,和继母拉近了距离。

    B.继母没有和“我”计较,没有强迫“我”喊她妈妈。

    C.继母珍视“我”对生母的那份情感,能宽容“我”。

    D.继母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步的灰尘法

    【3】“孩子没有一是省油的灯”在文中具体指( )(单选)

    A.“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

    B.“我”太调皮,在水泥空场上玩,被自行车撞到,让继母操心。

    C.“我”有好几年都不喊继母“妈妈”。

    D.“我”没有小姐姐那样老实、听话,也不懂得体谅继母。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单选)

    A.“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这里的融解是指情感的融合。

    B.“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是对继母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继母的瘦弱和衰老。

    C.“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这里“我”流泪只是为继母的衰老而伤感。

    D.失去母亲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幸运的,因为从继母那儿得到了母爱加倍报偿这种母爱超越了血缘亲情。

    【5】结合文中事例,说说文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不少于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人生考题

    清晨,小保姆起床做饭,在房门口拾到1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下来的,就随手把钱放到厅中茶几上。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 (设想   念头     心计     心思)。

    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5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主妇,怎么会丢三落四?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嘴巴,很生气:“怎么这样小看人?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她越想越气,准备找女主人理论。然而,她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她眉头微微地皱起,旋即用脚把钱拨进茶几底下……

    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视厅中动静,她想看看女主人是否来取钱。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厅中,在茶几前趴下,把手伸到茶几下……这一镜头,小保姆看呆了,女主人在小保姆心目中被敬重的位置坍塌了。她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便安然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清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10元钱。她的嘴角 (显示   出现     泛起     作出)一丝冷笑。她把钱捡了起来,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当晚,刚刚从科长位上退下来的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像当年找科员个别谈话一样,严肃、婉转,采用启发式: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可是……唉!做人刚起头,路长看呢,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你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

    “是呀!难道你还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不,我已经将10元钱还给您了!”

    “咦,你啥时啥地方还我的?”

    “早七点,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颤。她一时脸红语塞,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怎么让她看见了?”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7点钟都要下楼去锻炼,小保姆姆就把捡到的10元钱放在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到10元钱,眼睛一亮,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进了怀中,根本没想到别人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1】在短文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字词。

    【2】文中“似乎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请你说说小保姆所下的决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唉!”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哪些话?请你结合上下文尝试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人生考题》,从文中看来,这个考题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这次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是谁?并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与欣赏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她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黄河的汹涌奔流,也不像长江那样逶迤绵长,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有时她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有时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极了。

    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事物。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一切都显得那样有生气。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夜晚的小河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风儿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了。 

    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1】小河在早晨是怎样的?(         

    A.活泼

    B.可爱

    C.迷人

    D.安静

    【2】“她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事情的发展顺序

    【4】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A.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

    B.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C.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

    D.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5】“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句子运用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横线句子中“生气”是什么意思?请你也用它写一个句子,词语的意思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第一段画“﹏﹏﹏”的句子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这段话主要描写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穿过铁道时的场景。通过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的父亲。

    【2】这段话中写了“我”的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第一次: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

    【3】仿照这段话的方法,写一个令你感动的场景,表达出你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选择题

    狼老老实实地跟随着羊群,一点坏事也没干。牧羊人开始一直把他当作敌人一样小心防范,提心吊胆,十分警惕地看护着羊。狼却一声不吭地跟着走,丝毫没有想抢羊的迹象。后来牧羊人不再提防狼,反而认为这是一头老实的护羊犬。一次,牧羊人因事须进城一趟,便把羊留下交给狼守护。

    问:狼吃羊了没有?(   )

    A.吃了 B.没吃

  •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搭 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 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协调有序: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

    【4】用“  ”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 19、阅读《景阳冈》选段,回答问题。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  ) 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  )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  )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尽平生之力”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来形容。

    【2】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提    按    扒    揪

    【3】“铁锤”在选段中指什么?这样比喻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

    【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武松拼尽全力与大虫搏斗。

    B.说明武松在与大虫的搏斗中想取胜也很困难。

    C.说明武松在搏斗中知道取胜的关键。

    D.“乱踢”一词说明武松的回击没有目的性。

    【5】从选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_____的特点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改为双重否定句)

     

    2.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改为陈述句)

     

    3.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糟糕的剪纸。(改为反问句)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仿写句子。

    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援、穿行。

    仿写:雨点落在窗玻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仿写:腊月,天多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

    1.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金铃、星期五、桑桑、葵花、马小跳、皮皮鲁”认识这些人吗?你肯定读过关于他们的作品、故事。在这些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他是哪篇作品里的?作者是谁?说说他的特点,或者聊聊他的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