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历来有送贺联的习惯,下面为贺新店开张所送贺联,不得体的一副是
A. 翁所乐者山水也;客所知者夫风月乎。(贺酒馆开业)
B. 遇木贼,入生地,安能独活;待半夏,进天门,定摘玉柱。(贺中药铺开业)
C.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贺茶室开业)
D. 顺理成章堆云卷雾皆如意;得心应手截断留长皆合时(贺裁缝店开业)
2、阅读下文,选出与本文作者见解最相符的选项:
人的意识像一座冰山,表面看得到的部分只有一点点,下面是庞大的潜意识,安静地累积并成长。当我们从事创意工程时,像是从冰山的顶端钻洞下去探测并采取那下面的一切,重要的是下面的组成成分是什么,以及自己钻洞探索的技术如何。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
A.年龄越长,越适合从事创意工程 B.创作应破除冰冷虚伪,展现热情
C.扩充内在的储存,有助于启发创意 D.潜心钻研知识,是艺术创作的起点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院子里开满鲜花,各色花儿相映成趣,绘成了一幅优美别致的图画,参观者纷纷感叹这个僻远的小院竞如此美妙。
②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型号、销售渠道都很相似,在中国销售市场所占有的份额也差不多,可以说是鼎足而立。
③小岛气候条件恶劣,但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居民大力发展蔬菜大棚,在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④南唐后主李煜作词才华横溢,但政治上毫无建树,“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堪称持平之论。
⑤无论天气有多差,路途有多远,他都准时把快递送到,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与这些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⑥在平昌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裁判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判罚——中国军团的四位选手犯规。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地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B.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 中国游客对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这一座难得一见的庞大建筑留下了深刻印象。
D.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的草创时期,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显得尤为重要,也格外困难,这就长期要求研究者坚持,并且能去粗取精。
B. 在具体的材料辨析过程中,他总是本着由考订而史述、由史述而论断仔细研究,以小见大,从现象看本质,写了饮誉世界的论著。
C. 杜甫被人称为诗圣,他始终以悲悯的情怀,注视、关心、反映祖国和人民命运,和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是相反而又相成的。
D. 桐城派的义法是应封建社会的政治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打破桐城派义法的枷锁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员打开他的大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插袋里全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的“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就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1936年,卢鹤绂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带着新婚的妻子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名科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11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迎接卢鹤绂夫妇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
当时内地生活异常艰苦,卢鹤绂便在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后来,他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作了介绍。此文一出,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1955年,卢鹤绂进入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代号为“546信箱”的培训班任教。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信箱”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于是,他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留下了大量科研笔记。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卢鹤绂与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于1995年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之前此文曾被美国一家杂志拒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文明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在大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公演并得到好评。在美国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 1945年,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他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涵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竖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竖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鹤绂夫妇抵达广东国立中山大学时,康辛元在迎接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此话主要表达了康辛元对卢鹤绂夫妇将来处境的担忧。
B. 本文详细叙述卢鹤绂的家庭背景、求学、爱好以及教学科研经历等,这不但能让读者对传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能启迪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
C. 卢鹤绂是著名的京剧票友,为此,作者列举了他不同时期的演出情况,目的就是要证明卢鹤绂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才艺。
D. 文中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此话巧用比喻修辞,体现了卢鹤绂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和勇气。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卢鹤绂十分爱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课题,带着新婚妻子,回到战争中的祖国,用教学和科研参与抗战。
B. 卢鹤绂克服内地的艰苦生活,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动向。他于1944年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引发国际学界轰动。他因此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C. 1958年,培训班任务结束之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他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复旦讲坛。
D. 卢鹤绂一生都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他与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发表,该杂志的主编称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E.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文明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他去世之后,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
【3】“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有情怀的人”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挥霍无度,将珍贵的宝贝视作平常之物。
(3)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琵琶行》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诗 句: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思念君王,却得不到君王垂怜。
9、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指出如今的太学生们“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这与作者当年“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深长。
(2)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方圆”为喻,表现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这一高尚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绘在高峻的山峰上,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抚胸,对天长叹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站在低处不如登到高处眼界开阔的道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 ,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2)杜牧《阿房宫赋》在描写阿房宫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后,紧接着分别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宫殿之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__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句选取细节显示江景,正面勾勒古战场景象。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用“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白沟①
刘因②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 ③知名:抗元名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颔联介绍了白沟曾是古代燕赵疆域的分界,自宋与辽金对峙又是汉夷风俗文化的分水岭。
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封事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而可以应天下之务。”隆兴元年,复召。入对,其一言:“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洪适为相,主和,论不合,归。淳熙元年,始拜命。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军,降旨便道之官,熹再辞,不许。明年夏,大旱,诏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遂上疏言:“今宰相、台省、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名为陛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阴执其柄。”上读之,大怒曰:“是以我为亡也。”熹以疾请祠,不报。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复奏言:“为今之计,独有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其次惟有尽出内库之钱,诏户部免征旧负,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释氏,男女聚僧庐为傅经会,女不嫁者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宁宗即位,有旨修葺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欲徙居之。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在讲筵复申言之。赵汝愚既相,收召四方知名之士,中外引领望治,熹独惕然以侂胄用事为虑。汝愚方谓其易制,不以为意。及汝愚亦以诬逐,而朝廷大权悉归韩侂胄矣。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B.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C.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D.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时,为防止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B.内库,是皇宫(皇家私人)的府库,与国库有所不同,国库出纳的是国家财政资金。
C.户部,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D.讲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屡次进谏,竭尽一片忠心。他规劝孝宗格物致知,主张当前应出战复仇,又认为皇帝与少数宠臣过于亲近,建议面对旱灾君臣自省。
B.朱熹体恤百姓,教化百姓风俗。朱熹治理漳州时,减免多种赋税费用;安排父老解说礼来教导当地百姓;抑制当地崇尚释氏的风俗。
C.朱熹重视历史,反对大兴土木。宁宗即位后要修葺东宫房屋三百多间,朱熹指出应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军民愤怒,皇帝因被激怒没有答复。
D.朱熹见识深远,洞察侂胄居心。韩侂胄居功用事,朱熹深以为忧,先后向皇帝和赵汝愚进言提醒,赵如愚不以为意,终遭诬谄驱逐被夺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
(2)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
15、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中国人爱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捕猎食用野生动物,源自蛮荒时代人类的本能。中国不同,作为全世界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地区之一,一直有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说,会以食用驯化后的动植物为风尚。但今天的华人世界,为什么会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为荣呢?
材料二:研究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表明,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传染性,为科学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发检测干预技术手段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成功证实蝙蝠是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并首次在我国蝙蝠体内检测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体,发现多个由蝙蝠携带的新病毒。
请结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