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让所组成的短语更漂亮。
( )的奥运会 ( )进行 争得( )
( )的意志 ( )瞄准 显得( )
( )的本领 ( )吸气 夺得( )
( )的光辉 ( )抬起 紧张到(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7分)
近义词:爱戴-- 详细-- 惊异-- 懊悔--
反义词:轻视-- 清晰-- 郑重-- 熟悉—
3、致敬大师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银圈,__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______。”是文学大师心中的美好记忆。(《少年闰土》)
“她______也看到了,看到了她______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的大海。”是音乐大师曲中的美妙画面。(《月光曲》)
4、佳句积累。
1.羊群一会儿(___),一会儿(___),走到哪里都像(___)。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就像只用(___)、不用(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轻轻流入云际。
3.在这境界里,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好像(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轻纱似的微云。
(2)《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________》,鲁迅原名________,他笔下的少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孩子。请写一句你喜欢的鲁迅先生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 )写的一首( )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 );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 )的品质。
2.《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7、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那如画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mào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江清月近人”中的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8、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诗句补写完整。
【2】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写了:______,_______却不一样。选文《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___,选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色。
9、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的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里,她把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词语。
(1)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句子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第二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桑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_____________“这样做”是指_______,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__________。这句话生动而又细腻地写出桑娜当时那种_______的心情。
文中“_________”这个词最能概括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后的心情。
10、主题活动中,明明同学参与用眼健康调查,请与他完成下列调查任务。
材料一: 新华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1563人)
年级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近视率 | 4.8% | 10.6% | 15.6% | 23.1% | 28.7% | 35.8% |
材料二:
①有数据显示,中国人近视发病率高的背后,有其自身的社会因素。在小孩培养方面,中国家长与欧美国家家长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欧美国家的父母更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存能力,而我们则更多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小孩从小户外活动少,宅在室内时间多,电子产品成了孩子业余的玩具和消遣方式,增加了近视的几率。
②研究表明,接触日光能够促使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缓眼睛轴向长度的增加。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中国的孩子还被家长“关在家里”,缺乏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短,直接造成了孩子们普遍近视。
(摘自财经网,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所揭示的两点问题根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及你发现的问题,写一则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再孱弱的花朵也能绽放美丽
1984年,她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她从小就立志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优秀的歌手,但是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根本就没有能力让她读太多的书。
读完初中后,她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十名的成绩,考取了康定市的一个中专,还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她没能继续升学。在知道自己不能接着读书的那个晚上,她哭了整整三个小时。“我们家穷,你就认命了吧,穷人家的孩子不能有太大的梦想!”她的父母含着泪劝她。
几天后,她来到县城一家酒店里打工。有一次,在酒店里驻唱的乐队人手不够,她就自告奋勇地上去凑了一回人数,结果让乐队的人一下子就惊呆了,他们向酒店老板请愿,希望能带走这个唱歌奇才。酒店老板听了她唱歌,觉得让她做服务员真是屈才了,但老板考虑到她毕竟年龄太小,不放心让她跟着乐队的人到处漂泊,就回复乐队的人说:“你们可以请她唱歌,但只能在我这里唱!”
此后的她更加努力勤奋,最终考入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歌舞团,而后又进入四川音乐学院深造。
几年后,为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她只身来到北京闯荡,并最终以一曲《走天涯》红遍大江南北!她就是如今被誉为“妙音仙女下凡来”的最美女中音——降央卓玛。
回想往事,降央卓玛经常会这样感慨:“我不认命,因为梦想是人生的土壤,只要有土壤,再孱弱的花朵也能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一个四字词语填入括号里。
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
【2】文中的“她”是____________,她不能接着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老板为什么不让她跟着乐队的人到处漂泊?
_________________
【4】降央卓玛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哪些关于丁香的诗句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间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1)开凿居庸关隧道用________办法,原因是________。
(2)开凿八达岭隧道用________办法,原因是________。
(3)结合本段,回答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
14、现代文阅读。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①清晨的天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②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校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学生对勤杂工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子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一群猴子在乱窜……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这一片爱心。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傍晚时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作者:毕淑敏,有删改)
【1】阅读短文,梳理“我”和老师傅之间发生的事,完成填空。
【2】读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1)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是为了________: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是因为____________。
(2)“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句话是对老师傅的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老师傅______的心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3】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傅的姓氏让我的脑海中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所以一直认为他姓候。
B.文中第⑦段中老师傅“踌躇”的原因是怕我知道真相后难堪。
C.老师傅趁着四下无人时才告知我真相,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很丢人。
D.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使文章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5】本文的标题非常独特,你认为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难道不吸引我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
(1)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壁阿婆不是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都发现了生活中哪些美丽的场景?请以“最美丽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补充题目时, 可以参考诸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不少于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