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阳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索溪峪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________的美;这种美,是一种________的美;这种美,是一种________、不拘一格的美

  • 2、成语乐园。

    (1)补充成语。

    高山(______)(______    ______)龙(______)睛   笔(______)龙(______

    行(______)流(______   ______)(______)大吕    妙(______)生(______

    (2)按要求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序号写在横线处。

    A.暴露无遗   B.斩钉截铁   C.笔走龙蛇   D.栩栩如生   E.居高临下

    鲁迅先生创作了《祝福》等作品。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苦难深重的底层民众,他从不________,而是在_______的描写中寄托深切的同情,同时他又善于通过传神的刻画,让“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们”的冷酷虚伪________

  • 3、课内外积累填空。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____________,笃行之《中庸》

    (4)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两个班相约打架的地方是(  )

    A. 青城山公园

    B. 白果林小学附近

    C. 柠檬树饼屋附近

    D. 活水公园

  • 5、课外阅读。

    1.读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我知道“雨来”是_________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2.《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__________的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__________的成长故事,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启发性的文章,以及_________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ā)谁   zhuó)累累

    B.doù zhì

    C.bǎichūn

    D.gēng)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

    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仗 D.夸张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

    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 7、阅读理解。

    古诗阅读。

    七 夕①

    [唐]李商隐

    鸾扇②斜分凤幄③开,星桥④横过鹊飞回。

    争将⑤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⑥来。

    (注释) ①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②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③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④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天所有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⑤争将:怎把。⑥一度:一次。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争世上无期别。(_____) (2)换得年年一来。(_____

    【2】“星桥横过鹊飞回”的意思是(  )

    A.喜鹊们从星桥上飞回来了

    B.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架桥回来了

    C.喜鹊看到星桥飞回来了

    D.搭长桥的喜鹊们还没有完工

    【3】这首古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本诗中表现他们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发出的沉痛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的情景。按节日的顺序,给四首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2】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____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选段,完成练习。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______。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______。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______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______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彩旗招展  不翼而飞  七零八落  劈头盖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____。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___。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_地砸下来。

    2在文中的下划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____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_______让他们始料不及。

    3这一段写了筑路大军在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的(  )的困难,除了下列哪一项。

    A.冻土层 B.恶劣天气 C.极度缺氧 D.吃不饱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 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_____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____

  • 11、读短文做题。

    狱中联欢(节选)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他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迹。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 ):“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A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 ):“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B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1】概括狱中联欢的过程。

    唱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的两处括号里分别填上合适的词语来代替“说”。

    【3】品读短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段:A处语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法(注意加点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抓住革命者的____________来写,表现出革命者__________

    【4】联系课内外阅读填空。

    革命者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在渣滓洞里他们盼望________________。这盛世,如他们所愿: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填一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今,我们的大中国富起来了,强起来了!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读《狱中联欢》,会想到为国献身方面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会想到一位位“伟大的战士”,如________________等;还会想到我们这些中国少年应该______________

  • 12、   右图是济南市大观园公交车站的部分站牌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练习。

    A.从大观园站下车,换乘K101到甸柳庄站下车。

    B.从西门站下车,换乘K101到甸柳庄站下车。

    C.从共青团路站下车,换乘K101到甸柳庄站下车。

    D.从芙蓉街站下车,换乘K101到甸柳庄站下车。

  • 13、树林和草原(节选)

    屠格涅夫

    现在你要出发到远离庄园的草原上去行猎了。你的车子在乡间土道上行驶了大约十俄里,终于来到了大道上。你经过无数的货车旁边,经过几家大门敞开的旅店旁边,望见里面有一口井,屋檐下还有茶炊吱吱地沸腾着;你的车子从一个村庄开到另一个村庄,穿过一望无际的原野,沿着绿色的大麻田,长久地行驶着。喜鹊从一棵柳树飞到另一棵柳树;农妇们手里拿着长长的草耙,正在田野里慢慢地走;一个行路人穿着一件破旧的土布外套,肩上背着一只行囊,拖着疲劳的步子行走着;地主家的笨重的轿形马车上套着六匹高大而疲乏的马,向你迎面而来。车窗里露出垫子的角;一个穿大衣的侍仆( )着绳子,( )着身子,( )在马车后面脚蹬上的一只蒲包上,泥污一直(  )到眉毛上。现在你来到了一个小县城里,这里有木造的歪斜的小屋子、无穷尽的栅栏、不住人的石造商店、深谷上的古老的桥。再走远去,再走远去!来到了草原地带。你从山上眺望,风景多么好!一个个全部耕种过的圆圆低低的丘陵,像巨浪一般起伏着;长满灌木丛的溪谷蜿蜒在丘陵中间;一片片小小的丛林像椭圆形的岛屿一般散布着;狭窄的小径从一个村庄通到另一个村庄;各处有白色的礼拜堂;柳丛中间透出一条亮闪闪的小河,有四个地方筑着堤坝;远处原野中有一行野雁并列地站着;在一个小池塘上,有一所古老的地主邸宅,附有一些杂用房屋、一个果园和一个打谷场。然而你的车子继续向前行驶。丘陵越来越小了,树木几乎看不见了。终于,你来到了一片茫无际涯的草原上!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读画线句,作者见到的景物有:_______、行走的行路人、_____

    3“再走远去,再走远去”运用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话在文段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

    ①突出到庄园的草原上去行猎的距离远。 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远距离行驶后,先来到了_____,来到草原时用“______”概括了草原的特点。

  • 14、阅读检测台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梅兰芳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功夫。

    从文中画“——”的语句,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先生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还可换成另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带“把”字的句子和带“被” 字的句子。

    例:他打碎了花瓶。

    他把花瓶打碎了。花瓶被他打碎了。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 19、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乐园。

    1.谁都有父母兄弟,谁都有妻子儿女。(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捷的小猴子在树上愉快的玩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给小明讲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下,产品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增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请选择一次活动写下来。要求:写清楚活动的过程,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场面,既要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同学的表现,要写出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并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书写工整,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