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镌刻 悲天悯人 盘桓 信手粘来
B.羁绊 好高骛远 殉职 合颜悦色
C.威摄 毛骨悚然 告馨 锋芒必露
D.缅怀 鸠占鹊巢 荫庇 诚惶诚恐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 ,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 ,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 。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①简直就是羊蹄 ②仿佛羊蹄一般 ③凹进去的是末端 ④末端凹了进去
⑤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常见敬辞有“令尊”“惠存” “垂询”等; 谦辞有“舍弟” “愚兄”“钧裁”“斧正”等。
B.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今年为农历丁酉年,明年则为戊戌年。
C. 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D.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
4、飞岛国又称作( )
A. 勒皮他 B. 布罗丁奈格 C. 日本 D. 利立普特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马之千里者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行者休于树。
C.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古诗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周在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想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7、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营养不良问题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现象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凸现。同时,由于不少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缺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常见,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吃零食、喝含糖饮料现象普遍,还有少数儿童偶尔饮酒。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
材料二:学龄儿童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小对他们开展饮食教育,使之了解和认识食物,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饮食的生活技能;传承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对他们自身健康和我国优良饮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糖含高热量,多吃糖会使人食量减少,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人体所需要的其它营养素摄入不足,久之会造成营养失调。多吃糖会消耗儿童体内的钙,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更突出的危害是引起骨质疏松及佝偻病。糖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使口腔里的酸性增加,易造成龋齿。此外多吃糖还会削弱人体抵抗力,使儿童容易患各种疾病。
材料四:
营养健康金字塔
【1】下面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不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充足是儿童最常见的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B. 学龄儿童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期,要关注孩子这时期的营养健康教育。
C. 加强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和礼仪的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
D. 平时,我们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搭配,油、糖、盐类要少吃,但也不能不吃。
【2】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的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3】你的同桌体型肥胖,他告诉你他酷爱甜食。请你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知识,给他一些饮食上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8、诗歌默写。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你的____、你的____。
(2)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下列表述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是让我们自豪、自信的文化徽章。
B. 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在全球发酵,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显著提高。
C. 中华民族对汉语的不自信,其实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因而要重拾对汉语的自信。
D. 现如今,国人对外语的重视要远远高于母语,这警醒着我们要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10、(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陈泥鳅
汪曾祺
①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②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③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④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琵琶闸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⑤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赒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⑥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⑦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⑧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⑨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⑩“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⑪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⑫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⑬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⑭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⑮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⑯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⑰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选自《故里三陈》,有删改)
【1】本文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要求:从修辞方法角度)
(2)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要求:从描写手法角度)
【3】简要概括陈泥鳅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对陈泥鳅的描写,没有浓重的刻绘,而是寥寥数语,轮廓井然,栩栩如生,收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B. 作者笔下的陈泥鳅不过是市井小民,所叙之事亦是日常琐事,但从中能令人感到他对底层人物的深切悯怀,对凡俗人生的悠长感喟。
C.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不置产业,未曾留下积蓄,也不考虑娶妻生子,这都说明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和承担意识的人。
D. 这篇小说的语言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5】文中多次提到陈泥鳅的喝酒,《孔乙己》也多处写孔乙己与酒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酒”在这两篇作品中对表现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可爱基因的陷阱
(冯志华)
①脑袋圆圆、眼睛眨眨、脸颊胖胖、四肢肉肉,再加上举止笨笨,婴儿的这些特征,相信任何看到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爱之情。
②放眼自然界,人类对后代的抚养最为艰难。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爱与精力的付出,才能使其自立于社会。婴儿长得那么可爱不是为了获得大人的爱,而是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年阶段是人生长最为快速的时期,脑袋圆圆是为大脑的成熟预留空间;四肢肉肉是为身体的生长留有余地;而举止笨笨则是因为小孩对自身肌肉的控制还不太娴熟。
③虽然婴儿的可爱特征并非有目的地进货而来,但这些特征让成人心生爱意,这种感觉却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学家猜测,对那些具有可爱特征的婴儿,大人们可能更有意愿去保护和照顾。
④《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了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发现,他们为进化学家的猜测找到了神经学上的证据。在试验中,科学家让受试女性看一些可爱的娃娃照,同时用核磁共振像扫描受试者的脑部。研究发现,娃娃照中的可爱特征越多,这些女性大脑中的“奖励中枢”就越兴奋。此前研究者观察到,这一区域也可以被性、美食或可卡因类药物所激活。因此他们认为,人类“育婴冲动”的动力源泉正是“奖励中枢”产生的欣快感。
⑤这些欣快感的威力如此之大,甚至能让人归还捡到的钱包。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者在爱丁堡的大街上随机丢了240个钱包,里面没有现金,不过装有钱包主人的地址信息。根据分组的不同,钱包里还分别放有婴儿、小狗、全家福及老年夫妇的照片。经统计,最终有42%的钱包被归还,但婴儿照片组的钱包归还率高达88%,而小狗照片组的归还率位居第二,达到了53%。主持研究的科学家表示,人类关爱后代的本能,但看到婴儿照片居然会有这样的作用,科学家们还是觉得有点意外。
⑥在这个实验中,装有小狗照片的钱包归还率也很高,这说明人类对可爱特征的喜爱已跨越了物种界限。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择可爱的大熊猫作为会徽,或许就有唤起人们关爱之心的作用。人们对宠物猫狗无以复加的喜爱,也是明证之一。饥饿的宠物猫甚至会利用这一点向主人索取食物。英国苏赛克斯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家发现,饥饿的猫咪在寻找食物时会改变自己惯常的“喵喵”声,加入一种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科学家邀请了50位养猫经验不同的志愿者参与了研究,当聆听了饥饿猫咪的叫声后,75%的志愿者——都认为这种叫声听起来很急迫。另外,研究者发现在饥饿猫咪的叫声中,还包含了一些频率为27赫兹的高频声音,这样的高频率有利于声音传播得更远。
⑦嗅觉灵敏的商家利用人们的这一特征,开发了大量的可爱系产品,动漫人物更是可爱泛滥的“重灾区”。譬如泰迪熊,在上市之初它的外形与一只小熊很相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脑袋变圆、额头变宽、眼睛变大,四肢变粗,越来越具有婴儿的可爱特征。与此相对应的是,泰迪熊的销量也越来越广。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米老鼠、蓝精灵、机器猫等许多动漫角色共同经历了一次自然选择:可爱的极致,“萌”不晕人死不休,才是它们的进化终点。
【1】文题“可爱基因的陷阱”的含义是什么?
【2】“《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了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发现,他们为进化学家的猜测找到了神经学上的证据”,“进化学家的猜想”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美国和德国科学家为这一猜想找到了怎样的证据(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3】试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米老鼠、蓝精灵、机器猫等许多动漫角色共同经历了一次自然选择:可爱的极致,“萌”不晕人死不休,才是它们的进化终点。
【4】在在第⑥段“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择可爱的大熊猫作为会徽,或许就有唤起人们关爱之心的作用”一句中的“或许”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12、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奇特的,给人带来喜悦。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那一声声拔节成长的声音,是世上最和谐最美妙的旋律。我们也正在一天一天长大,在努力向上攀升的过程中,同样也能听见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聆听成长的声音
题目二:以“在这美妙成长声中,我不由得加快了前行的脚步”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自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