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决别(jué) 取缔(dì) 倜傥(dǎng) 海市蜃楼(shèn)
B.抽噎(yē) 水藻(zhǎo) 斡旋(wò) 自出新裁(xīn)
C.怂恿(sǒng) 粗糙 (cāo) 拮据(jū) 轻歌曼舞(màn)
D.屏障(zhàng) 遏制(è) 缄默(xián) 无精打彩(cǎi)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1月26日,篮球巨星科比坠机罹难的消息传出,很多人对此无法接受,潸然泪下。
B.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C.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D.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走访了鞍山钢铁公司,并津津乐道地谈论着鞍钢的故事。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荼馆》《龙须沟》等。
C.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威尼斯商人》是法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5、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______)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______)
(4)悉可俯拾(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__________ 。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6、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按要求答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自5月16日起,现役军人凭军(警)官证、文职干部证、义务兵证、士官证、文职人员证、学员证等本人有效证件即可免费乘坐郑州市内公交啦!
记者从郑州市公交总公司获悉,该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对全体职工的宣传培训工作,并在公交车内和快速公交站台醒目位置张贴“现役军人优先免费乘车”标识,确保这一惠及广大军人的优先优待政策落到实处。
据郑州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积极宣传军人优先免费乘车政策,郑州公交将在全市6000多台公交车辆和219座快速公交站台醒目位置张贴“现役军人优先免费乘车”标识,并做到规格统一、位置统一,标识张贴工作将于15日下午全部完成。据郑州地铁消息,自2020年5月16日起,现役军人可免费乘坐郑州地铁。
材料二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2020年5月16日中午,一名现役军人要从1号线的河南大学新区站起,搭乘地铁前往郑州人民医院站。他要问路,请你结合材料二中郑州地铁运营线路图,详细地告诉他最佳的换乘路线。
8、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6)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刘禹锡借友人的劝慰之酒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 。
(8)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可以感知到古仁人志士的智慧。读《岳阳楼记》,去感知到范仲淹“ , ”以平常心处事的旷达;读《<论语>十二章》,去感知到孔圣人“ , ” 视富贵如浮云的价值观。
9、阅读下列的选文,回答问题。
福聚德的伙计们头脸干净,新鞋新帽,面带笑容,垂手而立,迎接着新年里的第一批客人。
王子西 福顺,盯着点门口,胡同口,有要紧的主顾先喊一声。
福 顺 (已经长成个大小伙子)放心吧,二掌柜!(下)
王子西 过了正五过初六,过了初六还照旧,说话这年就过完了。
常 贵 咱们大开张,对过儿大关张。
王子西 全赢德那掌柜的就不是发家的样儿,伙计多吃半个馒头,他都耷拉脸子。
常 贵 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
王子西 这事他想得到,别忘了,他爹也当过伙计。
常 贵 这十来年了,我都没敢问过,玉升楼掌柜的真干过那么缺德的事?
王子西 就为丢了几两金子,用这样的大秤(指墙上挂着的丈把长的大秤)把柜上的伙计,出门秤一次,进门秤一次。
常 贵 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王子西 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王子西嘱咐福顺“盯着点门口,胡同口”,其中“盯”字改成“看”或“望”好不好?为什么?
【3】选文中通过人物对话交代“对过儿大关张”相关情况对表现卢孟实有何作用?
【4】从选文看,常贵是个怎样的人?
10、阅读下面文章
红豆树下
陈歆耕
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⑥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⑦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⑧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⑨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惠软骨病的人……
⑩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
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1】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
【2】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
【4】第⑩段写到,已成废墟的红豆山庄将要再造重现,作者为什么反而觉得可惜?
【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11、茉 莉
白落梅
①我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外婆的庭院里,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
当然,还有她最爱的苯莉。茉莉花季很长,从暮春开到深秋,这些时日,茉莉花就那样悠然绽放不曾间断.外婆种植的茉莉,茎短而粗,稳稳地挺起枝叶和花朵.花瓣层层分明,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繁密的绿叶中间,点级着一些白花,如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又如夜空中悬挂的点点繁星。每至晨昏,茉莉的淡淡幽香,飘过黛瓦白墙,弥漫至整个村庄。
②犹记得,外婆晨起打扫完庭院,便提篮采摘菜莉,泡上一盏茉莉香茗,坐于庭前石儿上;穿针引线,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那些个夏天,外婆每日头上都簪着一枝茉莉,尽管如此,依旧遮掩不住她不断新生的白发。
③乡间老妪,本没有戴花的习惯,但茉莉与粉桃不同,不艳丽,不张扬。别一朵茉莉,不分年岁,只为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淡香。后来想起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说她年轻时也风流,爱戴些花儿抹些粉儿的。而外姿亦有此番情肠。试想每个女子,谁不珍爱自己的容颜?谁不愿与繁花相守一生?幼年总听外婆说起,她本是富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祖上修建的大宅院,福泽后辈,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而庭园里,花木成荫,折花插瓶,簪花佩戴,则成了她少女时代最美的回忆。
①那些闲逸的光阴,被时代的浪潮冲散,一去不复返。外婆嫁到了邻村的农家,几片青瓦,几亩薄田,她从千全小姐成了平凡妇人。她的嫁妆,除了一双红绣鞋,还有几株曾外祖父栽种的茉莉。那掀开红盖头的男子,将与她开始未知的人生。
⑤外公是个书生,与农田相伴,一生没有改变其乡野村夫的命运。却总在夜阑人静之时,点烛读书,而年轻的外婆,则为他红袖添香。有时,泡上一盏茉莉清茶,静坐于他身边,栽衣缝衫,共守朝霞。
⑥外公一生爱酒,喜茶,亦好交朋友。他每年都要取自家的粮食酿上几大坛好酒,兴起时则邀约几个邻翁,于庭院喝酒闲聊。乡村月色明净,茉莉花开,暗香袭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莱,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莱,是茉莉花炒鸡蛋——白日新摘的茉莉花,用井水洗净,打上几个鸡蛋一起烹炒,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⑦外婆自制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一时间远近闻名。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秘方,被外婆她言回绝,其实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无秘方,亦无须资本。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地相容,便生了风雅。
⑧乐善好施的外姿,对平日走街事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虽是粗茶淡饭,却给了风餐露宿的他们无限温情暖意。想来,外婆当年的乐施,皆是种下的善因。如今她九十高寿,前尘往事已然忘却,成了流水浮烟。那双红绣鞋也不知下落,唯留几树茉莉年年开合,不说别离。
⑨我与外婆相处的日子,越发得短少。每年看到茉莉花开,便知我们的缘分,已薄如春一梦。外婆已经不折茉莉簪头了,她两鬓的发,一如茉莉那样银白。以往只觉时光太慢,我的世界,总离不开那个小小村庄。而今我漂泊天涯多年,方知岁月催人老去,那些阔别已久的音容,都不再年轻。
⑩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她说她已朝不保夕,而我的人生,则如那一窗的茉莉,开谢了一季,还会重来。我竟无言以对,只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⑾这些年,无论我身在何处,我所居住的地方,皆种植茉莉。它曾陪我走过年少时光,又随我人世迁徒,如今和我一起安于江南某个旧院。也许这不是我最终的归宿,有一天我还会遭遇流转的命运,但茉莉亦会与我清淡相守,情深意长,在许多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我孤独寂寥。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题“茉莉”的理解
【2】外婆一生钟爱莱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的往事.
泡茉莉香茗→_________→_______→烹炒茉莉佳肴→________
【3】结合语境,任选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
【4】品读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5】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2、作文。
有的人,在自家的园子里种菜养花;也有人,徜徉在书籍或艺术的世界里独得其乐;还有人,向往世界的某一角落,放飞自我……少年鲁迅在百草园中找到童年的乐趣,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体味到亲情的爱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仿佛奇幻的神秘之园。
请以“这里,是我的神秘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也可以是幻想与渴望;(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