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kānɡ kǎi zhènɡ fǔ fèi ténɡ páo xiào
( ) ( ) ( ) ( )
jǔ sànɡ shāo wēi qín jiàn pénɡ pài
( ) ( ) ( ) ( )
2、按要求写词语。
(1)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含有“然”的词语。
①岁月悠悠,唯有你(_________)如旧。
②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___________)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③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雪,傍晚,天上(___________)飘起雪花。
④他(_________)工作忙,可是对业余学习并不放松。
(2)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含有“静”的词语。
①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②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____________)。
③孩子的呼吸均匀而(__________),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④月光透过窗子,照在盲姑娘(__________)的脸上,显得那么安谧。
3、按要求填空。
(1)用音节是“yan”的汉字组词。
火______ ______语 ______证 ______会
(2)对偶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请你尝试用对偶的手法,将《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补充完整:“柴进门招天下客,___________棒打洪教头。”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薄”读作“bó”时的解释有:①迫近,靠近②不强健,不壮实③不厚道,不庄重④看不起,看轻。
给下列加点的“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薄弱_______ 刻薄_______ 厚古薄今_______ 日薄西山_________
5、我会填一填。
《爱的教育》是________(国家)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这部书是特地奉献给 _____________。该书的题目可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书中以__________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6、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首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__。
【2】认真读诗,并借助工具书,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霜草苍苍”点出了________________;“切切虫吟”渲染了村夜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行人绝迹,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月明荞麦花如雪”,请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这种情景: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由 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变化。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行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意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晖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9、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藏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短文的第2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静态,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静态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短文的第4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动态,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动态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的特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同时,它又是个__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来。
【2】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___。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
【3】读文章,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请试着画出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
居庸关隧道: 八达岭隧道:
|
|
(2)结合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特点,说说詹天佑为什么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12、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寻找幸运的花瓣儿
①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zhènɡ)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
②放学以后,我从丁香树旁边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原来是四个花瓣儿呀!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又说:“谁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③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去了街心花园,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仍没能找到。
④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的花瓣儿了。我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xìnɡ)悻离去。
⑤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搞恶作剧,故意诓(kuānɡ)我吧?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⑥谁知,我刚迈进教室,你就将丁香举到我眼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诓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有五瓣儿丁香!
⑦那天的课,我常走神儿,我老是想: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儿!放学后,我径直奔向那片园林。那里的丁香林繁花似锦,一树树的丁香花让人目不暇接,有不少赏花的人在那里驻足欣赏。
⑧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清它。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
⑨一朵一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丁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我几乎要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⑩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我不禁大喊一声。
⑪此时,我突然问自己: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幸运呢?我一时竟感到很茫然。我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地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惊喜,这些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哦,我的幸运不就是源于一个新发现而带来的快乐吗?
【1】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画线部分是写“我”怎样看花的,“我”这样做是因为( )
A.这样做能更好地欣赏花朵。 B.这样赏花不会被蜜蜂叮着。
C.“我”不是在赏花,而是在找花。 D.“我”希望有五瓣儿丁香掉下来。
(2)“我”为什么一定要寻找五瓣儿丁香( )
A.因为五瓣儿丁香很稀奇。 B.为了得到幸运。
C.为了证明世界上没有五瓣儿丁香。 D.同学找得到,“我”也能找得到。
【2】阅读“我”三次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语段,照样子完成表格。
次数 | 怎样寻找 | 寻找时心情的变化 | 结果如何 |
第一次 | _____ | 希望→失望 | _____ |
第二次 | _____ | 希望→( ) | _____ |
第三次 | 专心致志 | 自信→( )→( ) | _____ |
【3】作者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幸运?请结合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短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空间。
秋
厌倦了夏日的烦闷燥热,便渴望着有份清新来解脱羁绊的心灵。
清晨,推门向户外放眼:那林中的小路早已覆上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晶莹,那么纯洁,使人不忍落脚……原来是晨霜。哦,秋天!
秋的天使正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缓缓走来。最先看见秋的,是秋风。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去了夏的闷热,拂走了夏的躁动。秋风是红色的,秋风掠过,苹果红了,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秋风起处,谷穗儿熟了,树叶儿黄了;秋风是无色的,秋风扫过,山的线条明了,水的轮廓现了。
最先拥抱秋的,是秋叶。秋叶无风自落。嗅到秋的气息,树叶迫不及待地释放出积蓄了一生的热情,没有流连,走得潇潇洒洒;风乍起,秋叶像一群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此刻落下来,与泥土融为一体,让人不由想窜改龚自珍的名句:“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易触动人情思的是秋雨。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心事重重的姑娘在倾吐自己的心事。只是,姑娘的心哟,怎好赤裸裸?于是,梧桐树上、芭蕉叶上、残荷尖上,一叶叶,一声声,秋雨默默地抛洒情思万缕。这万千情思,落在地上,滴在心上,心中便结起千千结,真个无边丝雨细如愁。
最深地陶醉于秋的,是我。虽没有竹杖芒鞋,却同样一蓑烟雨的我独立寒秋:听秋风,看秋叶,赏秋雨。一任淡淡轻愁却上心头。心上搁了个秋,我欲不愁,天容我不?只是呀,这轻愁却也太轻了,轻到竟有一丝笑意,不经意绽放在我吟香的嘴角。一声轻叹!回眸,好舒服呀,顿时就醉了。
云淡了。
蓝天,白云,黄色的树林,惬意的我,好一幅秋景图!
天凉好个秋!
【1】短文依次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绘“秋风”时,写出了秋风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它是什么意思?窜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凉好个秋!”作者将它放在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女老师的特异功能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所小小的学校。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一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便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蘸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玉指,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可她想想,又笑了。磨秃了自己的手指头,却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值得。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陈旧了,陈旧得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的历史。
没水,怎么教书?没水,怎么上课?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水---亮晶晶的水珠---水!水!有水就能上课!女教师猛地转身,在黑板上不停地写了起来。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记得飞快。就这样,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
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结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也正是由于这种神奇的高速度,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的大学破格录取了。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即: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地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1】按原文补充词语。
(_________)小山村 (________)的女老师 (_________)的历史
(_________)的时刻 (________)的高速度 (_________)的液体
【2】这位女老师的特异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文中结尾“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的理解是( )
A. 女老师手指上渗出的水是墨水。
B. 女教师写字时手指尖渗出的水饱含老师的情感,如泪水一般。
C. 女老师写字时手指上渗出的水,带有化学成分。
【4】作者写本文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你有过什么感受?从中选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要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