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写(____)来到草原,看到草原的天比别处的(____),空气是那么(____),天空是那么(____),使我总想(____)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
这一句写了作者来到草原看到了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心情。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你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蒙汉情谊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杜牧《江南春》
③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诸葛亮有“____________,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李纲有“祖国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拼死捍卫国土的气节;曹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献身的气魄;毛泽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这些都体现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3、解释加点的字。
钟子期听##dot##之 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
翠色欲流 ______________ 张冠李戴 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背默填空。
(1)《宿建德江》中诗人直抒胸臆,点出全诗“愁”的感情基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中诗人写在船上见到的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写雨前和雨中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写雨后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突出标题中的“夜行”二字,并采用以动衬静写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提示写出合适的成语。
(1)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就能______。(提示:带有“花”的成语)
(2)这明明是杜牧的诗,你却说成杜甫,这不是______吗?(提示:表示认错对象,弄错事实)
(3)新年联欢会上,我们组全体成员______,为大家表演了课本剧《晏子使楚》。(提示:写一个和戏曲有关的成语)
6、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翻墨: _________
卷地风来:__________
水如天:_________
【3】说说“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
7、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其它作品《________》。
【2】请用“﹏﹏﹏”画出本诗的中心句。
【3】画“ ”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
【4】你还知道其他的爱国志士吗?请列举两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关于风筝的资料,以此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读着清代高鼎的《村居》,我们不禁想到蔚蓝的天空中自在飞翔的风筝。
风筝的发源地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风筝,古时候南方称鹞(yào),北方称鸢,有“南鹞北鸢”之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研制三年而制成木鸟“鹞”,但它只飞了一天就坏了。据说,墨子制作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直至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那么,风筝的称呼从何而来呢?据记载,五代时期的李邺放纸鸢,在纸鸢的头部,以竹为笛,当风筝飞行的时候,它能发出像筝一样的声响,于是就有了“风筝”这一称呼。
【资料二】
【资料三】
【资料四】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喜欢放风筝。风筝最适合在春秋两季放飞,于是清明、重阳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风筝放飞后,这些小灯笼看上去就像闪烁的明星。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做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同时,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放风筝时,仰望着蓝天,飞行的风筝飘飘摇摇,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此外,在放风筝的活动中,人们也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放风筝也寄托了人们祈福的心愿。风筝艺人和文人画师通过风筝图案的绘制,表达了人们幸福、长寿、吉祥等美好的愿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的蝙蝠与寓意为长寿的仙桃组合,表示幸福长寿;牡丹花象征富贵,蝴蝶的“蝶”与“耄耋”的“耋”谐音,“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风筝图案用牡丹花和蝴蝶传递出富贵、长寿的祝愿。
【1】选出对资料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
A.【资料一】介绍了风筝的形状及名称由来。
B.【资料三】介绍了一个人放风筝与两个人合作放风筝的技巧。
C.【资料四】介绍了放风筝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2】根据上述资料,判断正误。
(1)风筝最适合在春季和冬季两个季节放飞。 _____
(2)制作风筝的步骤依次是裱糊、绑扎、拴线。 _____
(3)放风筝的时候助跑,是为了提高奔跑速度。 _____
(4)“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_____
【3】《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小刚阅读上面的资料,读到“两个人合作放风筝”的内容时,想到“合作是快乐的”。请你也根据上面的资料把读到与想到的内容补充在图示中。
【4】小刚根据【资料二】制作了一只简易风筝,其中有两处做错了。请在横线上写出做错的地方,再写清楚怎样修改。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请你为小刚的简易风筝设计图案,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写出你设计的图案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级同学要以“小风筝 大文化”为观点进行演讲。请从上面的资料中,选择两个合适的材料,说明这个观点。(要求语言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空
船长哈尔威______在舰桥上, 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 。人们透过 ,凝视着
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 , 。面对死亡,
的权利。
(1)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里把哈尔威船长沉入大海时的形象比作 ,这表现了他 、 、 的品质,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3)我还能用这样的成语来表现他的高贵品质: 、 、 。
(4)我知道的“做人之道”有: 、 、 、 、
、
(5)我想对哈尔威船长说:
11、阅读理解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的小雀。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1】作者拿________和________与稻草人进行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草人的职责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稻草人的心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大舞台。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 )绿叶,没有一( )炊烟,没有一( )泥土,没有一( )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 )台风袭过,一( )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上盘旋了几圈(juàn quān),落到了船上。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jiē jié)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了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们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 )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 )浪漫色调(tiáo diào)。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飞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蓝色的画面……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量词。
2.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3.用“——”画出小鸟可爱的句子。
4.水手们是怎样善待小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盼(节选)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①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②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理直气壮: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
【2】读文中画“ ”部分,体会“我”的心理:句①中“我”觉得雨点儿“甜丝丝的”,是因为____,句②中“我”觉得“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是因为_____、____。
【3】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丁香结指的是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①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说说你对画线句子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有何作用?( )
A.通过赏花激发了作者浓浓的诗情画意。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15、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20、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被”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21、填一填,理清并确定本次习作的思路。
(1)我本次习作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主要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