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2.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_________。现在人们叫它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

    3.五音:________、商、________、徵、________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例如:国庆节的前一个晚上,我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呀!”这里用________代替了“说”。“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出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这句话中用________________代替了“说”。我还想到了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代替“说”。

  • 2、诗词乐园。

    1.___________,青虫相对叶秋丝。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几时回?

  • 3、比一比,再组词。

    便( )   嚷( ) 搂( )   展( )

    鞭( )   壤( ) 篓( )   碾( )

     

  • 4、根据语句情景,填写恰当的内容。

    1.精炼的古诗句昭示着诗人的抱负和志向:于谦的“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荡气回肠;郑燮的“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鼓舞士气。

    2.当我不能静心读书时,爷爷总是这样勉励:“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 5、比一比,再组词。

    贺(______           脏(______            课(______            泰(______

    货(______           赃(______            裸(______            秦(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浪淘沙是词牌名。___

    B.诗的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___

    C.簸的意思是颠簸。___

    D.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宋代人。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来黄河___________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黄河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引用了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同时展开想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请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从题目上,我们知道这首诗是作者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后两句在结构上很有特点。结合你的积累,试写一联类似结构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对这首诗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他的朋友杨骥屋壁上的。

    B.这首诗中的写景顺序是从院内写到院外,从近处写到远处。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D.这首诗既写出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他的生活品位。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看不见的爱

    ①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cāo   chāo)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pín bǐng)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④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⑤我怔住了。

    ⑥半晌(shǎng sǎng),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⑦“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⑧“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⑨“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⑩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装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米,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米,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我对他们说了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cuì chuì)的瓶子的碎裂声。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打“√”。

    【2】散步时,我为什么要看孩子用弹弓打瓶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我知道了本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了_________的母亲。

    【4】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时间已近傍晚

    B.美妙的傍晚景色暗示成功的即将到来

    C.表现蛐蛐歌声十分动听

    D.表明小男孩儿练习的时间长

    【5】本文以“看不见的爱”为题,“爱”指的是(       )。

    A.盲童对弹弓的爱

    B.盲童对母亲的爱

    C.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生活的爱

    D.“我”对盲童的爱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

    (2)“我怔住了”的原因是小男孩儿打了无数次却打不中。( )

    (3)文中“我”的心理活动与这位妈妈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

    (4)第4自然段中的“顿”字体现了母亲有点犹豫,不愿意我多管闲事。( )

    【7】文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美文,回答问题。

    在你一生当中,必定走过不少桥吧!它们有木架的、石造的、混凝土筑的,也有钢筋的。它们的功用都一样,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它们都是默默地卧在潺潺的流水上。

    有河的地方,就常有桥。当人们不耐与长久的舟楫,便架了木桥;当木桥朽时,便改为石桥;当石桥坏了,又筑起混凝土桥;混凝土裂了,再改成铁桥……所以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跟千百年后,几经变更,桥的样式与材料也将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它是一座桥”。一座让我们走、连起彼此、缩短距离的桥。

    人就是桥。从知识未开的远古,到科学昌明的现代;从短暂易朽的独木桥,到坚固耐久的铁桥;自贡献微薄的小民,到影响深远的哲人,我们都在搬运桥的角色。上一代的桥毁了,这一代的桥又筑成了;这一代的桥朽了,下一代的桥又跟上了。只要人存在一天,便不能没有桥,千年万年,人们就是这样将历史文化的种子传递下去。

    时代是洪流,我们就是这架在其上的桥。我们走前人的桥到对岸,又筑起我们的桥给下一代通过。我们知道:不论木、石、混凝土、钢铁,或是更新的材料,没有永远不朽的桥。但我们也知道:在这时代的洪流上,永远会有一座生命、历史、艺术、心灵的桥。

    【1】“桥”的功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后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人就是桥”?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将第4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并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座山。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做题。

    最美的逆行

    2017年8月11日,一张九寨沟地震救援现场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乱石飞泻处,众人逃离时,一名武警战士却奋力挥臂,逆行冲向塌方地段。这一画面,被镜头定格下来,被誉为“最美的逆行。”

    这逆行的身影是谁?他为什么要冲向危险?经过多方寻找,这名在滚石危险中的逆行英雄,就是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十三中队士官张国金。在此处塌方山体下,张国全担负起转移游客的任务。濒临危险的那一刻,他用尽全身力气,背起游客冲出塌方地段。而那时,他已经不眠不休连续救援了40多个小时,但是,当他把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后,转身又一次冲向震中。

    照片中的战士,只是众多救援官兵中的一个,事实上,在此次九赛沟地震中,像这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逆行,还有许许多多。在教援的路上,塌方不断,道路受损严重,车辆无法通行。人民子弟兵徒步赶往震中,一边是水流急的深谷,一边是随时可能发生碎石滚落的山崖。但是,道路塌陷,阻挡不住他们向震中疾进的脚步;余震频发,阻止不了他们从废墟中营救生命的行动。

    人们纷纷为英雄点赞,有的说:“别人忙着逃命,你们却忙着救命,向英雄致敬!“有人感动道:“选择了迷彩,就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也有人担心英雄安危:“各位英雄,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灾难面前,走在最前列的永远是中国军人!在地震发生的那个夜晚,对于很多子弟兵而言,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枕待旦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说说而已,“时刻准备“也就意味着时刻接受检验。

    【1】借助字典,写出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水流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一张刷屏照片写起,先写了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择迷彩,就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上迷彩服,就要有独特的个性。

    B.选择穿迷彩,就要选择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C.选择了做军人,就选择了危难之时舍生忘死,迎难而上。

    D.选择了做军人,就要表现得与众不同。

    【4】“一边是水流湍急的深谷,一边是随时可能发生碎石滚落的山崖。”这句话是对_________的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突出了救援官兵的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题目“最美的逆行”的?请试着从事件和人物精神两方面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看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人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③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灯光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头饰上,如同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那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交融在了一起。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过去了,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有改动)

    【1】解释下列词语。

    陡然:___________

    鸦雀无声: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很多场面,不包括( )

    A.观众等待看戏的场面。

    B.梅兰芳表演的场面。

    C.梅兰芳谢幕时观众欢呼的场面。

    D.观众看戏的场面。

    【3】文章第④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对_____大师表演的直接描写,这部分内容既写了他的_____,又写了他的肢体表演。最精妙的是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

    【4】“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

  • 13、课内阅读。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显现   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   恐怕)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2】读选段第一句话,加点词语写出了“我”___________的心情。生活中我也有过心跳加速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作者看到的表里的世界。

    【4】对选段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表现了“我”十分贪玩的特点。

    B.表明“我”对表充满无限的好奇。

    C.说明“我”小时候是个天真的孩子。

    D.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

    【5】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当父亲第一次打开表盖时,“唯恐”一词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

    (2)用“唯恐”一词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了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________________,没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为了________,为了________,为了________,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②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________,没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式。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再写一句吗?________

    【3】邱少云在火中是怎样做到“一动也不动”的? (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回答)

    【4】说邱少云是个伟大的战士是因为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训练。(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流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后的六盘山空气清新,漫山遍野的树木一片碧绿,景色真美。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开展手拉手活动可以增强友谊。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百花园

    今天是周末,六年级的小李兴冲冲地推开家门,忽然“啊”的一声……(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继续往下写,可以写真实的故事,也可以续编故事。看看谁写的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

    提示:

    (1)续写故事不要改变人物名字,如果写真实的故事,请你把真实事件中的那个人的姓名换成小李。

    (2)写的故事要能吸引人,请你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把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