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潮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有的人》一文中,作者是________。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_________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_________,让我们深刻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别!

  • 2、背一背,然后补写完整。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________。(李白)

    (2)我们爱我们的________,这是我们________的泉源。(周恩来)

    (3)善待地球就是善待________

    (4)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____________。(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 3、课文欢乐谷。

    1.夏夜,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情景不禁让人想起__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

    1)《草原》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景和蒙汉的深情。 _____

    2)作者在《丁香结》一文中借丁香结的形象寄托她的哀怨之情。 _____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_____

  • 4、冤家路窄(写反义词)。

    破坏(  ) 遥远(  ) 渺小(  ) 枯竭(  )

    慷慨(  ) 奉献(  ) 随意(  ) 造福(  )

     

  • 5、照样子写词语。

    1.相辅相成(ABA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形形色色(AAB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大名鼎鼎(ABC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滔滔不绝(AAB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九曲黄河万里沙”写出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

    A.曲曲折折 气势磅礴

    B.历史悠久 风景优美

    C.位置重要 水势平缓

    D.古迹众多 旅游胜地

    【2】本诗中引用的我国的民间故事是《______________》。

    【3】对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从黄河的源远流长中,感受到母亲河的特点,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B.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流露出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感情。

    C.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4】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明月/ 别枝/ 惊鹊

    B. 七八个/星天外

    C. 听取/ 蛙声/ 一片

    D. 旧时/ 茅店/ 社林边

    2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 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与月徘徊。

    注释: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②水枕:躺在船中。 ③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④解:懂得。

    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_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

    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古诗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胖子

    胖子是我的同学,我俩一起长大。是我看着他一天天胖起来的。不知为什么他那么胖。

    他那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被肉挤得可怜的小眼睛,厚厚的嘴唇总是拼在一起,胖胖的身子,走起路来肉都一颤一颤的。他爱穿一件蓝运动服,领口系得紧紧的。

    胖给人的感觉是笨,笨者不灵便也。别看他动作不灵便,可有些事偏偏往前凑。

    学校开运动会,要报表了,可1500米这个项目谁也不敢填,把老师急得团团转。就在这当儿胖子站出来了,出人意料地报了1500米这个项目。

    老师和同学都用惊异的目光打量着他,好像在说:你那么老胖,能跑1500米?他自信地望着大家,仿佛在说:瞧着吧,我会取得好成绩的。

    此后,他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来了,围着学校的操场跑呀跑。长跑贵在坚持。为了锻炼自己的耐力,他腿上绑了沙袋,一圈、两圈、三圈……天天他都带着满脸的小路踏进家门……

    然而,胖子也有落后的时候。

    一次平操场,活还没干完,同学们又累又饿,草草收兵,匆匆忙忙往家走。可胖子却慢吞吞地走在后面专捡那些别人落下的又脏又重的石地块……

    平时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了,可他又落在后面,等着背那个扭伤了脚的同学……

    这就是我们的胖子,一个可爱的胖子

    (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________xì  jì ________luò  là

    ________luò  là ________bèi  bēi

    (2)照样子写词语。

    匆匆忙忙:________

    慢吞吞:________

    (3)哪句是比喻句________

    老师和同学好像在说:你那么老胖,能跑1500米?

    天天他都带着满脸的小路踏进家门……

     

  • 10、课内阅读。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有明显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2观赏姥姥剪纸,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表达出这种情感?用“________”画出来。

    3文中用刁难”“耍赖等贬义词来描写,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捂住双眼的姥姥,摸着剪的窗花形象生动、无可挑剔,这说明了什么?姥姥如此高超的本领是如何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体:散文

    主题:民风民俗

    本文选自《霍竹山散文集》

    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就听见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激情满怀的气势,感受生命的律动。

    安塞听鼓声

    霍竹山

    ①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

    ②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③静谧。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恬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了,又悄悄静静谢了;一只羊儿默默地啃着无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阳,又落下了月亮。静谧的山线,静谧的草木,静谧的窑洞……

    ④但在节日里,当一杆丈余长的铜唢呐闪亮地举向天穹,高亢地轰鸣时,一切顿时变了。

    ⑤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头扎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相济。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节奏清亮时,好像游鱼戏水,鼓手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节奏浑沉时,仿佛风卷落叶,鼓声是如此的刚劲激昂。过裆鼓阳刚雄劲,若鹰击长空;缠腰鼓优美大方,若燕语绕梁;下岔鼓豪迈粗犷,若平地滚雷;飞燕鼓气贯长虹,若鱼跃龙门……在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这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这八百剽悍的陕北汉子,让我们体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

    ⑥在黄土高坡上,因为场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汉子只有百八十人。鼓声野野的,在空阔的高原上荡来荡去,声传百里,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了。鼓声时而飞瀑跌谷,震人心魄;时而鸟鸣林间,悦耳动听;时而雾锁荒山,无声有声;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十字步、劳动步、平侧蹬、双腿蹬,鼓点清脆,好似金鸡三点头;单过街、双过街、正八字、倒八字,鼓声密集,恰如骤雨扫屋檐——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⑦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醉如痴。

    ⑧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

    1第②段中的“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写平日里静谧的黄土地,与写安塞腰鼓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写道:“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其中“野野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写安塞听鼓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竞有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在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____、皮影制作、____________、广泛流传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作者详细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略写其他,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引用《汉书》记载的故事,既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B.皮影的绘画也有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水、草、云等纹样为图案。

    C.皮影的高度比较统一,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

    D.其他戏剧和皮影戏一样,在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 13、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饭桌上,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①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或许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地站起身来,去帮我们。

    ②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③母亲是最后一个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④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⑤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还是像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⑥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⑦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⑧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来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⑨大家埋头吃饭,谁夹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

    ⑩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叮铃铃!”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我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而就是母亲一次次地站起来,才让我们每一顿饭都吃得这样的安心。

    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1】联系语句理解,“五花八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在吃饭过程中四次起身的事由分别是什么?分别用3个字概括,按照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描写母亲的语句,体会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⑩自然段,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一处细节描写触动了你?用“ ”画下来,写写你的感受。

    【6】读读文章的题目,说说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师的学生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   ),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明白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个手指头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   )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   )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驾轻就熟 B.喃喃自语 C.不可思议

    2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明大师的授课成效,与句子“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对应的句子是(   )

    A.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

    B.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C.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D.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3钢琴大师能成为大师的原因是(   )

    A.大师是不轻易教学生本领的。

    B.真正的大师都有自己成功的秘诀。

    C.真正的大师都是一些具有独特性格的人。

    D.大师认为只有难度渐升的压力,才能把人的潜力挖掘出来。

    4如果你是文中的学生,当你明白了大师说的话后,你最想对大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读下列句子,变换表达形式,使意思不变。

    (1)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把下列句子中的“说”换一个说法。

    小明一家去桂林游玩,看见美丽的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

  •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 19、句式变换,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1)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不能算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改写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乡美,是一个世外桃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真情表达。

    题目:我不再

    提示:你已经长大了,和过去相比,是不是更有自信,是不是更懂得关心他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不再灰心、不再懒惰、不再粗心、不再娇气等),写一篇习作。

    要求:1.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