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
势不可( ) 波涛汹( ) ( )( )不安
不( )思索 神志不( ) 跌跌( )( )
(1)描写水的词语是“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是描写大海的。
(2)描写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也是描写人的心情的。
2、辨字组词。
抵___ 裁___ 趴___ 燥___
低___ 载___ 扒___ 躁___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他一句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两句话说明周总理( )
A、看文件的速度很慢 B、看书习惯很好,边看边思索
C、看文件非常认真、仔细 D、看文件不是浏览。而是精读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写的是( )
A、 雪山景色优美,红军被深深陶醉
B、 雪山比较好走,所以红军喜欢岷山
C、 岷山雪山终于过去了,他们将迎来新的路途,红军们为新的征程而高兴
D、 白雪皑皑的雪山过去了,长征即将结束,红军们心里特别高兴
4、形近字组词。
绞(_______)货(_______)模(_______)踢(_______)褐(_______)
皎(_______)贷(_______)漠(_______)剔(_______)揭(_______)
5、写出近义词
跟随—________ 溺爱—________ 柔弱—________
6、仔细读诗,根据注释理解诗,回答问题。
雪 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和雪的高下。
【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 )
A.比得上
B.比不上
C.差不多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诗人对“雪”和“梅”的评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梅》中最后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A.乐于助人
B.取长补短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古诗词阅读。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1】《咏竹》中的“风”和“雨”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风雨,实际喻指 ______________,同样,“笑有声”表面上指竹子被风吹雨打时发出的声音,实际喻指 ______________。
【2】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的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
A.乐于奉献 | B.刚正不阿 | C.虚心 | D.坚韧 |
①因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_____。
②因竹四季青翠,做雪凌霜,可形容人 _____。
③因竹中空,可形容人 _____。
④因竹全身是宝,可形容人 _____。
【3】这首诗赞美了竹怎样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借物来赞颂人的美好品格的古诗?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2句中“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还知道杜牧有哪些有关数字的诗句?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和春节有关的材料,然后完成习题。
【材料一】
《北京的春节》节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zào zhào)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yue ri)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说法:有糖粘(zhān nián)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 习惯,铺(pū pù)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材料二】
春节旅游调查数据
2021年春节周边游消费偏好调查 2021年春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请况统计
【材料三】
2021年春节假期期间,登封市严格按销最区接待是不超过总承载量的75%疫情防控要求,全域旅游涉及44个最点共接待游客31. 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429万元。其中,少林景区维待游客60009人次,门票收入206. 719万元;富阳景区维待游客11039人次,门票收入27. 55万元:中岳景区(卢崖瀑布)输待游客2130人次,门票收入5. 33万元:观星台景区维待游客18503人次,全部免票,大顺山仙人谷景区接待游客14948人次,门票收入65. 575万元。
【1】阅读【材料一】,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仔细读【材料一】和【材料三】,完成填空
①【材料一】中的第二自然段,从三个“必须”中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的“——”(破折号)起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②有人来登封旅游,如果他不喜欢太热闹的景区,我们应该建议他去___________;如果他不想花太多的钱,又想去一个地方,你推荐他到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随着时代的变化,好多人已经改变了曾经的过年方式,旅游已经成了许多人过春节的一种方式。 ( )
②2021年春节周边游消费调查表明,大多数人选择逛庙会。 ( )
③2021年春节期间全国景区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增长3. 44%. ( )
④2021年春节,我市观星台景区门票收入仅少于嵩阳景区。 ( )
10、阅读
平分生命
一个男孩与他的妺妺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妺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十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十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妺。在这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每人活五十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______ 便宜______
【2】请概括回答“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句子,“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是因为:____________
【4】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
【5】第2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休写一写男孩“思考”了什么?
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①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袤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②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xīng xìng)奋。
④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⑤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⑥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⑦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zǎi zài)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给选文加上题目,并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联系上下文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广袤无垠:_____________
魂牵梦绕: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破折号的作用有很多:以下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B.表示话题的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话语的中断。
【4】用横线画出选文中钱学森说的话。仔细揣摩,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选文第⑤自然段不是写钱学森的事情的句段,放在文中多余,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6】按照时间顺序,第1自然段应放在最后,可是作者却把它放在了开头。这是一种_____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草原》选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晴朗______ 新鲜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的热爱之情。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13、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智慧
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考,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使人体花朵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创造出这样一个人来,让一万亿多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的。
这样看来,人类就只是自然肌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的器官一样,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1】作者为什么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请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简要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的道理。
【3】下面对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应该征服大自然。
B.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不能企及的。
C.人类赋予了大自然高超的智慧。
D.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14、课外阅读
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
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希望,不愧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
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
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
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
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于人类。
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
【1】把文章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拟一个确切的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话,从而明确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
文章用的是借物喻____的写作方法。借赞美臭椿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扬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5、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被”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18、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德斯堡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习课上,教室里十分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围绕暑假生活,将你所做的事或在游览风景名胜时从中得到的收获与体会写成一篇习作,与同学们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