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松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有关《格列佛游记》中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是以随船医生的身份,得以随船岀游,周游世界的,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

    B. 在大人国,格列佛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的空气,当他在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获救后回到了英国。

    C. 作者笔下的慧骃国向读者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慧骃国的供马驱使的畜生是耶胡,友谊和仁慈是慧骃马族的两大美德。

    D. 格列佛曾未费一兵一卒靠一己之力帮助不来夫斯打败邻国利立普特,因此格列佛成了不来夫斯举国称颂的英雄。

  •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B.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只要走进他们的新居,就会感到,这是一个舒适的休憩所处,更是欢叙天伦之乐的家园。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①对于国家而言,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②决定着个人奋斗的方向

    ③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

    ④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

    ⑤因此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的理想

    A.⑤①③②④

    B.⑤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多乎哉?不多也。 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与赏析

    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以赐公”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

    A. 策之不其道 B. 物喜

    C. 故临崩寄臣大事 D. 为师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 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 文中所写的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能仰视

    见汉骑司马

    非吾故人

    ④汉我头千金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揣摩言外之意,完成对答。

    小张在网上下单买了礼物,等货送到的时候他对快递员说:“本打算送给父母当劳动节礼物的,现在只能当儿童节礼物送给小朋友了。”假如你是快递员,听懂了小张的言外之意,你会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写出古诗文的原句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4)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梳洗罢,     (温庭筠《望江南》)

    (6) ,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中都有表明词人以国事为重这种心志的句子,它们分别是:  

    (8)郦道元《三峡》首先写两岸连山呈现出的状态是: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结尾点明以乐其志的生活方式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门卫老李

    田秀娟

    ①小区的门卫老李爱养花。

    ②人们出入小区路过值班室时,总会被他的花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或者停车看一看,脸上渐渐浮上笑来。抱小孩的年轻母亲,姥姥或奶奶,走到门口,总会指着里面的花,笑着对孩子说,看看爷爷养的花多好看呀!

    ③这些年,小区里的门卫走马灯似地换了一波又一波。有和小区业主吵架被炒鱿鱼的,有嫌夜间值班辛苦离开的,还有和其他门卫老头处不上来离开的。只有老李,一直都在。就像小区里的一个标志。

    ④老李今年60多岁,瘦高,有点驼背,细长的眼睛,整天笑眯眯的,说话慢条斯理。不管进出小区的人态度多么蛮横,车辆多么急吼吼,他都不急不躁,让人如沐春风。

    ⑤有一阵,物业公司管理消防通道乱停车现象。老李他们几个门卫老头,轮换着在消防通道附近蹲守,看见乱停车的,赶紧制止。遇上胡搅蛮缠的车主,再赶上脾气火爆的门卫老头,争吵是避免不了的。但这样的事,从未在老李身上发生过。

    ⑥傍晚,我开车回来,老李正坐在我家车库前,守着消防通道值班。他指着汽车右轮胎说,这个轮胎有点气不足,抽空去打点气吧。我随口应着,停好车,跟他聊了几句。问他,晚上老值夜班,辛苦吧?他乐呵呵地答,辛苦啥?人老了,本来就觉儿少。我夸他脾气好,他说,人嘛,不能老想着自己,多为别人着想,吃点亏,心里舒坦。

    ⑦自打老李来了以后,门卫值班室里的四面玻璃明显亮了,屋内的花花草草多了起来。没什么名贵的花,就是吊兰、文竹、绿萝、蟹爪莲什么的,还有太阳花,我们都管它叫“死不了”。花盆也都是业主们废弃不用的,被老李拾来,派上了用场。也不知道老李给花上了什么肥料,那些花,就像一群正在发育的孩子,都憋足了劲儿地长。那些茎蔓,在玻璃窗上缠缠绕绕,还觉得不过瘾,最后都顺着绳子淘气地爬到屋顶上。屋里的衣架上,挂着用矿泉水瓶水培的吊兰和绿萝。矿泉水瓶经过精心修剪,拿绳子穿好,很有点艺术气息。

    ⑧我以为老李一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贤惠能干的老伴,三两个事业有成的孩子,有孙子或孙女欢绕膝下。其实不尽然。老李唯一的儿子以前跑货车,没料想,出了一次车祸。人没事,但钱赔进不少。现在,转行做了小生意。“有钱多花,没钱少花。”老李很知足。几年前,老李的儿媳妇突发心梗意外离世,留下两个孩子。老李和老伴一把屎一把尿带大了两个孙子。

    ⑨我出差,朋友打电话来,说已经到了我家小区门口,从老家给我带来了蜂蜜。我让他把蜂蜜放在小区门卫值班室,给老李就行。几天后,我回来,在小区门口下车。我抬头看了值班室一眼,老李在里面冲我招手。我推门进去,他双手托着一大罐蜂蜜,递给我,我接蜂蜜的时候,吃了一惊——老李的左手,竟然缺了两个手指。我愣住。老李笑着说,“年轻时候生产队铡草,出了点意外。其实,干啥活,都不影响。”我的心倏的疼了一下,似刀尖划过。

    ⑩那天,我经过门卫值班室,看到老朱在里面捣鼓花草,问他,老李呢?

    “在小区巡逻呢,他让我先跟花呆会儿。”老朱哈哈大笑着说,“这个老头子,就是个花心大萝卜!”

    我忽然想起汪曾祺写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老李的形象特点。

    2第8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7段画线的句子。

    4最后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脊梁

    ⑴八岁那年,我患了肾炎,脸发黄,腿发肿,浑身乏力。

    ⑵那天,雨哗哗地下着,我把脸深藏在父亲脊梁上,一只手勾着父亲的脖颈,另一只手吃力地高举着家里仅有的一把破黑伞,左摇右晃,像一面烽烟过后战败的军旗

    ⑶父亲个头不高,身材偏瘦。脚下的雨水漫过了他的膝盖,水面上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烂菜叶,还有从下水道“咕咕”不断冒出的污浊物。父亲紧紧抓着我的双腿,用力把我的整个身子往上托了托。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加快了步子。不知是父亲太过干瘦,还是原本父亲的脊梁就很坚硬,像铁板一样。

    ⑷到达医院时,父亲脚上只剩一只鞋,光脚的那只脚趾缝间插着几片明晃晃的玻璃碴儿,早被染成了红色。头上、身上湿了个透,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了。

    ⑸化验、拍片、缴费。父亲一刻也不敢怠慢。安顿我住院没几天,父亲又把二哥背来了,二哥大我6岁,高出我一头半,身体也重不少。二哥患的和我同样的病,住在了同一间病房。病房在三楼,医护办公室及诊疗室都在一层,几乎隔天父亲都要轮番背着我和二哥到楼下,没有电梯,上上下下全靠父亲铁板一样的脊梁,拖着他那条病腿。

    ⑹同屋,从农村来了一家给孩子看病的夫妇,女孩和我年龄相仿。女孩是被她的母亲抱进来的,医生催促着女孩的父亲去缴费,父亲对母亲说,回家借钱去,钱不够,便走了。从此,没见再回来。母女俩抱头痛哭,完后,卷起铺盖也走人了。

    ⑺当时,我就想那女孩的父亲一定是在路上出了意外,只听父亲像是自言自语愤愤地说了句:软骨头。我断定那女孩父亲的脊梁一定是棉花做的,软得连自己的孩子都背不动。

    ⑻医院的病房里经常会传出撕心裂肺的哀嚎,人们都在议论,又死人了。我胆怯地趴在父亲的后背上,惊恐地问:我也会死吗?父亲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有时,我会发现,父亲进屋前总会扶住墙,挺直了腰杆才进屋。

    ⑼在县医院治疗了大概有三个月的时间,医生宣布:我终于可以出院了。而二哥则需要转到更大更好的医院继续治疗。父亲背起二哥坐火车又去了省城一家大医院,大概小半年才回到家。二哥说,他在那住了高楼,6层。二哥又白又胖,父亲却又黑又瘦。

    ⑽父亲退休前,有天早晨起床,穿衣怎么都穿不上,左胳膊麻木,没有一点知觉。嘴也有点歪,说话不利索,腿脚也不听使唤,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到医院一检查,中风。

    ⑾父亲拎着几盒药便回来了。待吃完后,没见父亲再吃过。

    ⑿那时,家里的所有花销全靠父母仅有的几十元工资,又刚盖了房。从此,看到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了,手里舞着剑去礼堂广场那活动。可父亲=的身体并未完全恢复。不到一年,父亲的病情再次复发,比之前更严重,走路都得扶着桌椅,自己基本出不了门。那个铁打的父亲忽然不见了。就这样,父亲每天的治疗除了吃药,就是在屋里转圈圈。只有等到礼拜天,我过去把轮椅推出来,父亲坐在上面出门,见了街上的人熟悉或不熟悉的都要打招呼。

    ⒀有天,我把父亲推到我买的新房楼下,爸,上去歇会吧。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把父亲搀下轮椅,我扶您!父亲摇摇头,摆摆手,决意自己上。五层,带上一层车库,有六层高。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父亲双手扶着楼梯栏杆,每上一步台阶都很艰难。在家喝了口水,我和父亲商量着,等冬天取暖时,和妈在这过,暖和。父亲笑着答应了,没承想,父亲第一次来,也成了最后一次。

    ⒁父亲高烧不退,起不来。我和母亲轮流用凉毛巾和碘酒为他擦拭退烧。体温计一会降,一会升。医生上门查看了病情,对我们低声交代,“你们要有个心理准备”。

    ⒂我一个人默默躲在角落里,发呆、流泪。如今,我有力气了,能背得动父亲那瘦成皮包骨的身子,可我又不知该把他背向哪里。叩天拜地,如果,能用我三十年或二十年的余生来换回父亲生命的话,那么,我愿意。

    ⒃跪在父亲的病榻前,摇晃着饭不吃,水不喝,眼不睁,话不说,谁都不认识的父亲。“爸,您答应过我,冬天要去我那的,您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父亲的眼角有泪溢出,眼睛却再没睁开。

    ⒄今后无论我遇到了什么困难,从没退缩过。想想父亲那铁打的脊梁,浑身便充满了力量……

    (选自2017年6月13日《扬州日报》,有删改)

    1依照示例,依次概括体现父亲“铁打的脊梁”这一特质的几件事。

    2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一只手勾着父亲的脖颈,另一只手吃力地高举着家里仅有的一把破黑伞,左摇右晃,像一面烽烟过后战败的军旗。(从修辞的角度)

    ②父亲进屋前总会扶住墙,挺直了腰杆才进屋。(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有人认为第⑹⑺两段是多余的,请说说你的看法并写出理由。

    4请说说第⒄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1、阅读《把愤怒变成葡萄园》,完成小题。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名人,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甲】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拔剑而起”,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而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叹息。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乙】我有个远房舅舅,修理家里一个破损的木盆,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学院和书房,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⑤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⑥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能量,【丙】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一片绿阴。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本文论点。

    2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①如同“瀑布”和“大树”。

    ②犹如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

    ③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诸最后的一蜇。

    【甲】:  【乙】:  【丙】:

    4文中提到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历是作为   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5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例做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疫情期间,每天都发生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每天都涌现出一个个负重前行的逆行者。为了战胜疫情,他(她)们付出了————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目或自拟题目写作。

    《最美逆行者》《致敬“最可爱的人”》《不一样的春节》《我眼中的抗疫》

    要求:有真情实感,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