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
B.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
C.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
D.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腺嘌呤
2、洋葱根尖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在某些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组型
B.都需要 10%的盐酸处理使细胞相互分离
C.部分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时存在核膜和一对中心粒
D.部分洋葱根尖细胞的赤道面上形成了细胞板,将进一步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3、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由发展中国家完成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化合物的大量排放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4、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5、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在生命系统中不属于细胞层次但属于个体层次
B.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
C.四倍体植株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9、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如图所示),相关研究表明该结构的形成原理与根的向地生长原理类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
B.幼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极性运输到下胚轴
C.“弯钩”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细胞生长快,使得下胚轴向内弯曲
D.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缺失的突变体幼苗出土时可能无法正常形成“顶端弯钩”
10、医生给病人补液时输入的是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输入药物时用质量分数0.9%的NaC1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
A.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维持人体内环境pH值的稳定
C.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
D.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11、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
B.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
D.将该模板DNA置于15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占100%
12、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已知c是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a吸收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C.c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主要与e密切相关
1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下丘脑可以产生冷觉,提醒人多穿衣物
B.当受到寒冷刺激,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
C.在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在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14、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5、红安格斯牛因肉质鲜美营养全面被称为“贵族牛”,某示范养殖基地利用本地黄牛作受体牛“借腹生子”,同期移植接种了150枚的纯种胚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安格斯牛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胚胎
B.对本地黄牛要采取超数排卵技术
C.“借腹生子”可以充分发挥红安格斯牛的繁殖潜力
D.本地黄牛作受体牛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
16、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17、下列关于细胞中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B.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C.联会时期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D.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会形成23个四分体
18、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相同长度的部分茎芽,分为A、B两组,置于无菌水中分别处理1h和8h,再用含适宜浓度激素的培养基处理7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生长表现出相互协同的作用
B.本实验中用IAA单独处理比用GA3单独处理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弱
C.与无菌水处理1h相比,处理8h后茎芽中内源性GA3含量下降相对较少,IAA含量下降相对较多
D.GA3单独处理7天后A组茎芽的长度更大,与茎芽中源性IAA含量较高有关
19、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以及岩石体积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图中岩石体积的变化与植物的演替没有关系
20、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
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林德曼的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
21、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
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人有耳垂和无耳垂
22、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 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
B.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
C.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2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24、《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2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作为____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能直接产生抗a抗体的____细胞。
(2)抗a抗体除了能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外,还能与____结合。
(3)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
(4)从免疫学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病。
26、如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
(1)制作果酒与果醋的菌种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有_____,后者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
(2)甲装置中,A液体是_____,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_____一次
(3)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果酒制作是否成功,需发酵后取样鉴定,可用_____试剂检验
(5)醋酸菌可以利用果酒进行发酵,请写出相应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27、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可将“四种重新编排基因”导入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诱导其成为干细胞后再分化成新型神经细胞。将新型神经细胞导人到病变部位,可以改善PD。下图是该实验的部分流程,ClaI、NheI、XhoI的酶切位点如下图(已知这三种酶产生的粘性末端不同)。R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将化合物DHPG转化为有毒物质使细胞死亡。
(1)该实验应用的工程(技术)有基因工程和____________。该实验制备的细胞在移植上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2)构建重组质粒P-A-C的设计思路是:先将基因A整合到p质粒上形成重组质粒P-A,再将基因C整合到P-A上,获得重组质粒P-A-C。为保证基因能按照图中箭头方向连接,需要在A基因附近引入酶切位点。请参照上图标出引入酶切的位点及其位置。
_____
(3)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完成过程②后通常会出现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不含质粒的受体细胞或_______的受体细胞,为了初步筛选出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可将受体细胞接种到含有DHPG的培养基培养。请分析、推断这三类受体细胞的培养结果:____________。
2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假设某种原因导致鹰的数量减少,则昆虫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趋于稳定。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牧草数量减少,牲畜粪便堆积,生态系统几乎崩溃,牧民引入蜣螂(以牲畜的粪便为食),其获得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的同化量。草原上鼠害情况的研究与防治:①通过____________法估算鼠的种群数量;②可采用放养鼠的天敌等手段以降低鼠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鼠的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29、下图为组成细胞的几种化合物,据图回答问题:
(1)A由_______元素构成,A中作为储能物质的有_______________。
(2)组成C的基本单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组成单位的角度分析,物质C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分化的结果之一是细胞内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不同,导致合成的C不同。
(4)组成E的基本单位在人体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和F相比,E特有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I物质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H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等。
(6)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未表示出来。
30、人类生产、食用果醋有悠久历史。10世纪时葡萄醋在法国已相当盛行,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结合各自的物产和饮食习惯生产出不同品种的果醋,各种类型的果醋产品已是层出不穷。请结合下图的实验流程回答与苹果醋制作相关的问题。
(1)过程①和过程②所用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酿制葡萄酒一样,在苹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野生酵母菌,①中实验操作中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虽然加入的鲜苹果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在制成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苹果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人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原材料,当观察到发酵罐内的果汁中基本上不再产生_________时,说明果酒发酵基本完成。
(5)当缺少_________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研究发现某种突变型水稻的叶绿素含量仅是野生型水稻的51%,但其光合速率与野 生型水稻差异不显著。为了探究其生理学机制,科研人员将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分组 培养,测得两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如下图1所示。进一步测定叶片中 Rubisco 酶含量如下 图2所示。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正常施用氮肥,氮肥中的 N 可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____等的合成。
(2)欲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首先取新鲜叶片,用____作溶剂,并加入少量________,快速充分研磨。然后过滤并测定滤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
(3)由图 1 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1000µmol·m-2·s-1条件下,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比 野生型_______。图 2 中 Rubisco 酶的作用是催化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该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在________,同时需要光反应提 供________。
(4)结合图 1、图 2 分析,突变型水稻的叶绿素含量低,但产量与野生型差别不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已知甲、乙两个豌豆品种:甲为野生型植株,乙为矮化突变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推测乙品种较矮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该假说的依据是赤霉素具有______的作用。
(2)为了检验上述假说,研究者设计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______品种豌豆幼苗作为实验组,对照组设置为______。如果技术条件满足,还可测定甲、乙品种豌豆体内的______含量来检验该假说。
(3)上述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研究者随后测定了甲、乙品种豌豆幼苗的生长素含量,发现乙品种的生长素含量低于甲品种。通过测定用赤霉素处理过的______品种豌豆幼苗体内的生长素含量,可推测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含量来完成其功能。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从根本上说是______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