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济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给下面的字组词。

    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

  • 2、给下列词语注音: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神秘   稀罕 喉咙 胆怯

  • 3、 结合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发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看拼音,写词语。

    感谢有你,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朋友!小学六年,在人生____ )途中,只是短暂的一____shùn,但是能得到各种友好的提_______xǐng),那是多么令人欢欣鼓____ )啊!那是关切的眼____jīng)注视着我前行的脚步,那是清____),那是我迷____máng)中的一盏明灯,那是我进步时的一句____zhǔ)咐,那是我陶____zuì 时的一_____(lǚ)清风。

  • 5、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___( )___( )       ___( )___( )

    ___( )___( )       ___( )___(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通过_______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①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②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答案选择_____

    4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乐园。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十分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

    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写出了花的______,从“______”“ _____”“ _____”这几个词可以读出来。

    3诗句(   )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鲜艳芬芳。

    A.千朵万朵压枝低 B.留连戏蝶时时舞

    4《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诗人(   )

    A.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B.对春天盛开的鲜花的伤感之情。

    5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注释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完成下面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零如雨——涕:眼泪

    B.复几许——去:离开

    C.终日不成——章:文章

    D.盈盈一水——间:中间

    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长津湖之战》,完成题目。

    长津湖之战

    材料一:

    ①尽管年轻的中国军队首次亮相异国战场,就让世界大吃一惊,却似乎没有影响到“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自信。此时的“联合国军”,仅是地面部队就达22万之众。美军投入朝鲜战场的作战飞机有1100多架,还有虎视眈眈盯着朝鲜半岛的3个航母战斗群。倚仗强大的实力,麦克阿瑟以东西两大集团“钳型攻势”向北推进,企图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朝鲜全境,东西两线的指挥官:一个是担任过麦克阿瑟参谋长的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一个是绰号“斗牛犬”的美军二战名将、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

    ②麦克阿瑟面对众多记者夸下海口:“我已经向小伙子们的家人打了包票,圣诞节让他们回家过节!”他还狂妄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也并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麦克阿瑟有着狂妄的资本。1919年6月,人民军队诞生前8年, 39岁的麦克阿瑟已是西点军校校长。两个月前几乎置朝鲜人民军于死地的仁川登陆,更是把这位美国五星上将推上了军事生涯的巅峰。然而,麦克阿瑟轻视了所面对的对手,忽视了这是一支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向敌人屈服的军队,忽视了这是一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路披荆斩棘、在严酷环境中逆势成长壮大的军队,虽然没有飞机、缺少大炮,但从不缺少以弱胜强的战争经历。毛泽东为志愿军选配的指挥班子,都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一样,是从长征路上拼杀出来的赫赫战将。

    ③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的西线反攻在漫天飞雪中开始。那是战争史上少有的一次内外双重迂回作战。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面对的是年长他两轮的美军“进攻专家”沃克。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第38军和第40军承担穿插突击重任。前者,是在平津战役中参与39小时攻克天津城的“攻坚劲旅”;后者,是跟随韩先楚从东北征战到海南岛的“旋风部队”。这是战将与战将的较量,也是王牌对王牌的比拼。仅仅一天一夜,“联合国军”东西两“钳”之间就被志愿军撕开了一道口子。沃克没有料到,飞机坦克编织的立体火力网都无法阻挡中国军队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当他意识到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之时,赶紧命令突围撤退。

    ④第38军113师创造战史上的奇迹:用双腿跑过了敌人的汽车轮子——14小时,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袭72.5公里,先敌5分钟挡住了退路。正是这5分钟,赢得了胜利的先机。空前激烈的争夺战在山谷间展开。成群成群溃退下来的“联合国军”蜂拥而来,争取最后一线活路。雨一样的炮弹和航空炸弹密集爆炸,阵地上的岩石化成了粉末,志愿军始终坚守在阵地上……撤退和接应的两支“联合国军”, 相隔不到1公里,最终也只能相望而未能汇合到一起。狭路相逢,勇者无敌。如果说,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没有料到志愿军如此勇猛无畏,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则没有料到志愿军如此坚韧不拔。天寒地冻,50年不遇的严冬伴着暴风雪横扫朝鲜北部盖马高原的长津湖,夜间最低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战斗打响的时候,宋时伦率领的志愿军9兵团,已经在茫茫雪野中设伏6天6夜。这支从华东急赴朝鲜战场的部队中,不少人还穿着单衣,而他们的对手则是美军中装备最精良、保障最充足的第七师和陆战一师。

    ⑤长津湖之战,美第七师31团被全歼,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受伤被俘后身亡。这是一支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精锐,“北极熊旗”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虽然陆战一师最后在美国舰队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侥幸从长津湖地区撤退,这支号称美军“王牌之中的王牌”却付出了总减员11731 人的惨重代价。战后多年,美陆战一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仍对仓惶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心有余悸,“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在死鹰岭,穿着鸭绒防寒装的美军见到了令他们震惊的一幕:129个已经冻成“冰雕”的年轻志愿军保持着战斗姿势,年轻的士兵与手中的武器冻在了一起,129杆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⑥长津湖之战时的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迟浩田,43年后成为了中国国防部部长。1996年12月,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他的父亲维克托·克鲁拉克就是当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父亲告诉他:“打了一辈子仗,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部队。”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闪耀着人民军队独特的军事智慧光芒,标志着人民军队战争经验与战略战术在现代战场上走上了新的高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传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善战与伟大精神,树立起了敢打必胜的典范。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吊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是决定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关键一仗。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打出了新中国的国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盛,大长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志气。这一位,(  )使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使美国领教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厉害。正如在抗类技朝战争中胜帅出征的彭德怀元帅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虎视眈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披荆斩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材料三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一的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美军的人数、装备、指挥员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概括出志愿军在长津湖之战取胜的原因。(最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如果我们今天想要在对敌作战中取胜,还要如志愿军一样,只凭顽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就行。”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有条理地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现代文阅读。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迎接新年、祈望将来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家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年夜饭的菜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至于上海旧俗说除夕吃饭不宜淘汤,传说如果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在年夜饭之后,饭菜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关于守岁酒,表达了一年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按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君”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接灶君”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的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砰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稽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的年夜习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对__________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了上海年俗的特别之处。

    3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有关新年(或其他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比如《________》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本文和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可知以下选项中描述“上海的除夕夜”的是______,描述“北京的除夕夜”的是______,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______

    A.年夜饭除了丰富,还体现地方特色

    B.饭菜名堂多,求吉利

    C.人人穿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

    D.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E.接灶君,关大门,贴“封门大吉”

    F.换贴“开门大吉”,燃放爆竹

    G.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情趣盎然

    H.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I.按时间顺序,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过春节的习俗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在感恩中成长

    ①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②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

    ③感恩是敬重。居里夫人作为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当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时,她从主席台上跑下来,跑到老师身边,深情地亲吻了老师的双颊,并推着老师走向主席台;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

    ④感恩是有意义的。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似乎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只有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⑤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朋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⑥学会感恩,因为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贡献——( )                  感谢——( )

    【2】文中主要写了我们要对谁感恩? 为什么要对他们感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文章补充一个恰当的结尾。

    【4】请按第一段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读短文,回答问题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 )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 )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在括号内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2简洁写出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两个原因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有很多。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鸟音

    ①孩提时代,生活在农村,我是极喜欢鸟类的。尤其是那百灵鸟儿,能唱多种歌,歌音颤酥酥、亮爽爽的,真叫人爱得着迷。

    ②我常跟着大一点儿的孩子们到田野捕百灵,偶尔逮到一只,便放进笼子里,挂在庭院的椿树上,给它喂米喂水,逗弄它叫唤。日复一日,逮得多了,我家的庭院竟成了鸟的乐园。它们整日里叫个不歇,到了黎明,叫得最得意、最嘹亮,大概是为酣睡了一夜的人们,唱一支振奋的歌吧。满胡同的伙伴们都跑来围着鸟笼逗趣;邻家的婶婶们也拿了针线边做手中的活,边欣赏鸟儿们的音乐会。然而,这并未引起爷爷的兴味,而且他听见我的鸟叫,反倒总是面带愠色。他本是研究鸟类的专家,为何不喜欢我喂鸟呢?他时常去河边钓鱼,我几番要求跟着去,让他给我逮几只百灵来,他执意不肯。这使我好生奇怪。

    ③又过了些日子,不知为什么,爷爷要领我到鸟儿最多的地方去,还让我提一只装有百灵鸟的笼子。我又高兴,又纳闷儿。我跟在爷爷后边,到了河边。我们钻进树林,这里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难以透进来。树上的鸟儿真多呀,仿佛是百鸟之神把天下所有的鸟,都集合到这里开演讲会似的。真是不到鸟林,不知百鸟鸣啭的妙境啊!它们忽而不约而同地来一番旋律整齐的齐鸣;忽而又杂乱无章,各有韵色;间或还有互相答对,倾诉爱恋的。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鸟儿,便缠着爷爷捉几只。

    ④不料,爷爷却阻止了我,并让我把从家里带来的那只鸟笼挂在树枝上。然后,蹲在树荫下。一会儿,笼子里的百灵,也跟着其他的鸟儿叫了起来。这时,爷爷问我:“你说,是笼子里的鸟儿叫得好听,还是树上的叫得好听?”我静心听听,揣度了一番,说:“树上的鸟儿叫得好听!”

    ⑤“咋好听呢?”

    ⑥“像是嗓音不同,音色不同。”

    ⑦我心中纳闷:

    ⑧还是爷爷通晓天地万物,懂得鸟性:“花有花色,鸟有鸟性呀!大自然赋予它一对自由的翅膀,一口清凉的嗓音。它生来属于大自然,不属于你、我、他。你把它捉入笼,便使它失去了原来的本性,成了可怜的玩意儿。”

    ⑨我任性地说:“可它在笼子里不也天天叫吗?那叫声也是它唱的歌呀!”

    ⑩“是它唱的歌。但那是一支悲歌,一支痛苦的歌。”

    爷爷望望树上的鸟儿,又说:“鸟鸣为其心声呀!你听枝头那鸟儿,唱得多清脆,多甜美,掉在地上还有音呢,掉在河里,水也会变得清亮亮地响。而笼子里的鸟,鸣得叫人替它哀怜,好像是在向人哭诉冤屈、忧愁——关在笼子里,为人鸣叫,有屈于它的天性啊!

    听了爷爷这番话,我深思良久,感到可有道理了。可又觉得在漫野、林子里飞来飞去的鸟儿,谁也不属于,叫得再婉转动听,也无人欣赏、评赞,有什么价值呢?

    “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它不为求得人们的称赞而歌唱,终生只为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活着。”

    这一日,捉鸟未获,却得到了比鸟不知要珍贵多少倍的东西……

    【1】“我”心中在纳闷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把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心中纳闷:____

    【2】我喜欢捉鸟,爷爷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以下理解最佳的是(       

    A.兴味索然——不肯捉鸟——领我赏鸟——阻止捉鸟——解读鸟音

    B.面带愠色——不肯捉鸟——解读鸟音——阻止捉鸟——领我赏鸟

    C.面带愠色——阻止捉鸟——不肯捉鸟——领我赏鸟——解读鸟音

    D.兴味索然——阻止捉鸟——领我赏鸟——不肯捉鸟——解读鸟音

    【3】本文重点写的是爷爷带我欣赏大自然中的鸟音,前文却写了被我捉住的鸟儿叫个不停,还吸引了胡同里的伙伴们和婶婶们,这样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我、伙伴们、婶婶们”对鸟儿的喜爱,而爷爷对鸟不感兴趣。

    B.交代事情的起因是我非常喜欢百灵鸟的声音,喜欢捉鸟来听,为下文我跟随爷爷去大自然中倾听鸟音做铺垫。

    C.为了表现爷爷喜欢鸟的态度和方式和我们大家不一样。

    D.开头对“被捉住的鸟”的详细描写与文末“捉鸟未获”相呼应,点出“得到比鸟更珍贵东西”的文章主旨。

    【4】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

    【5】对鸟音的看法,“我”和“爷爷”发生了争辩。请联系文章和生活,说说你同意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再过三天,小保姆一个月的试用期就到了。小保姆长得浓眉大眼,样子(   )土气点,手脚(   )很勤快。煮饭、洗衣、打扫房间,样样活儿都干得挺利索。毕竟是乡下来的姑娘,很实在,女主人对她的总体印象颇佳。不过,在最后三天中,女主人还想对她进行一项测试。

    ②清早,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饭,在房门口捡到一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的,就随手把它放在厅中的茶几上,像收拾一件杂物,随收随放,琐琐碎碎,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心计,对钱的漠视竟是一种抗争。

    ③第二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五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主妇,怎么会丢三luò  là)四的?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了嘴巴,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小看人?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她越想越气,准备找女主人论理。然而,她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女主人刚从科长位上退休,富态中透着几分威严,待人接物很有风度。这样体面的人,怎么会玩“钓金龟”的小儿游戏呢?不会的。可是,再想回来,不是女主人,还会有谁把钱放在这儿?她迫切想知道究竟,于是眉头微微的蹙起,旋即用脚把钱拨进了茶几脚下……

    ④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看厅中动静,她想看看女主人是否来取钱。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厅中,在茶几前趴下,把手伸到茶几脚下……这一镜头令小保姆看呆了。女主人在小保姆心目中受敬重的位置坍塌了,变成了一个粗俗可鄙的恶婆婆。她恨恨的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随后便安然上床睡觉去了。

    ⑤第三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十元钱。她的嘴角立即泛起一丝冷笑,便把钱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当晚  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  像当年找科员个别谈话一样  严肃  婉转  采用启发式  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  这应该充分肯定  可是   唉!做人起头,路正长着呢!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⑥“你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

    ⑦“是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⑧“不,我已经将10元钱还给你了!”

    ⑨“咦,你啥时啥地还我钱了?“

    ⑩“早上7点,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颤。她一时脸红语sāi sài sè),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怎么让她看到了?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7点钟都要下楼去锻炼,小保姆就把捡到的10元钱悄悄放在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10元钱,眼睛一亮,左右张望,看没人在场,便赶快捡起钞票chuāi duān)进怀中,根本没有想到有谁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丢三______四   语_______ _______

    3给⑤段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联系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小保姆的日常表现(限于十个字以内)是___________

    这钱藏着一种心计,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心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女主人对小保姆接连三次“测试”,小保姆的表现是: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主人“脸红语塞,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7题目“试”蕴含两层含义,仔细读文章,说说这两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来给你介绍一种特产》

    要求:一定要写清楚这种特产的特点,要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对这种特产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