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用其中的两个成语填空。
万( )更( ) 翻( )倒( ) 死( )其( )
司( )见( ) 见( )知( ) 别( )心( )
(1)新的一年开始了,____________,每个人都有一个新希望。
(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已经是_____________的事情了。
2、我会填空。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3、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照”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也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光线射在物体上;②照相,摄影;③照管,看顾。④查对,对比。“悉心照料”的“照”选_______(填序号)解释。
5、填写近义词
习惯——______ 搜查——______ 领域——______
6、美文欣赏屋。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观 书 有 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①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大型战船。 ②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 ③中流:水流的中央。
【1】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向来枉(wǎng wàng)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xíng háng)。
【2】根据注释提示,试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不要去做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该为艨艟的自在航行输送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在岩缝中的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___,其实是写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_的精神。
【5】最能体现竹子品格的诗句是“__,___”。“东西南北风”喻指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春夜洛城①中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满④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⑦。
[注]①洛城:今河南省洛阳市。②玉笛:华美的笛,五制或锻玉的笛子。③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因此这样说。④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⑤闻:听;听见。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⑦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1】本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 ”相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相呼应。
【2】“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和“暗”用得好,“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A.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B.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
9、 ①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单纯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題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1】第②⑤自然段中,年轻的父母讲了孩子们四件趣事,照样子概括每件趣事的主要内容。
第②自然段(妙解颜色) 第③自然段(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
【2】文中的四个孩子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二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三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四个孩子: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主角是孩子,画线语句描写的却是大人们的反应,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的“颜色有四种解释。“给你点颜色看看”和“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的意
思分别是( )和( )。
A.厉害的手段 B.面容、脸色 C.女子的姿色 D.色彩
【5】“女儿不吱声了。”对女儿当时的心理,想象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我一定要做个乖孩子。妈妈太严肃了,我哪有淘气?
B. 我本来就是个乖孩子。姥姥也真是的,怎么这么爱告状?
C.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是不是要打我啊?
D.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知道我喜欢什么颜色吗?
【6】“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对这句话有如下几种理解。判断其正误。
①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父母要记住他们的有趣故事。(____)
②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要保持可贵的童心和纯真。(____)
③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刻苦学习,坚持不懈。(____)
④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永远活泼、健康向上。(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 充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 抓住)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1】敌人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为了抓____________,表现出他们的心虚。
【2】找出文中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用“__”画出,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3】第一段用的是什么描写(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静态描写
【4】用“√”圈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5】用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fù)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bó)鸪(gū),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1】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正月(zhēng zhèng) 五行(háng xíng) 装弶(jiàng jīng)
颈上(jǐng jīng) 项圈(quān juàn) 畜生(xù chù)
【2】选词填空
(___________)的天空中 (__________)的圆月
项带(_________) (_________)一柄钢叉 (________)刺去
【3】句子练习。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写连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节选自(_________)的短篇小说《(________)》,写了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闰土给我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_________)的少年。
【5】理解句子的意思。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些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想想“高墙”指的是什么?“四角的天空”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一下:“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时我们说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芳草地。
童年的油灯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①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亲总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做一个好玩的纸飞机。”还会说:“上次作业得了98分,要再加把劲,得个满分,娘就去菜地把套种的那几个甜瓜挑个熟好的摘下来给你吃。”母亲的话让我饶有兴致地拿来书包,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写作业。现在想来,还真挺开心。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为了疼爱我,母亲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尽管烦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②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母亲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我感到,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不厌其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两处画“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第①处中“______”这个字用得最巧妙,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句话与这句话相呼应,用“﹏﹏”画出来。
(2)第②处主要通过对母亲的______描写,表现出了母亲______。
【4】作者借“童年的油灯”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3、阅读与思考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适可而止 B.知难而进 C.知难而退 D.气喘吁吁
【2】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3】联系上下文,理解“适可而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篇小短文,回答问题。
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丰富的基因,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在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处,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类的视野之外!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近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在地球上一千万种生物中,被我们命名的只有140万种。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经考察,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平均可以发现300种乔木。而在温带一公顷的森林中,却只能找到10种乔木。热带雨林中一颗乔木上能发现43种蚂蚁,相当于英伦三岛全部的蚂蚁种类。热带森林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却生长着全世界物种的50%——90%,也就是说,全球多半物种生存在7%的土地上。
【1】作者在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时,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文段中,多处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
【3】文段中加点的近字可不可以去掉呢?为什么?
__________
15、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16、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民族”这个句子。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起跑线。
以下主题任选其一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调查,我们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节日习俗、特色生活、民族艺术……其中一定有你很感兴趣的吧?拿起笔,把你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题目自拟。(提示:运用我们学过的各种方法,会使作文表达更清楚、更生动)
2.我们每年都经历好多节日,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还有充满现代气
息的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更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我们也总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个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活动,完成一篇习作。一定要注意写作顺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