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晋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温故知新,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2.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里劝诫人们珍惜时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5.俗语“____________”,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6.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有您那满头的银发,有一丝是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正是赞颂您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吗?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韩非子》是收录   哲学家韩非及其   的作品集。

    2.《战国策》是西汉 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   ,共计   篇。

    3.《矛与盾》原文:楚人有   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   ,物莫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于物无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能应也。其中,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译文为:

     

  •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__

    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________

    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

  • 4、比一比,再组词。

    钮(_______     诞(_______       律(_______      振(_______

    扭(_______     延(_______       津(_______      震(_______

    抡(_______     栏(_______       射(_______      崖(_______

    论(_______     拦(_______       谢(_______      涯(_______

  • 5、比一比,组词语。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诗中生动描绘了山西村的____________,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从诗中的哪两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

    A.腊酒浑 足鸡豚

    B.莫笑 农家

    C.农家 腊酒浑

    D.莫笑 足鸡豚

    【3】诗的后两句既生动描绘了山村_________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我能行。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眼间就要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问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在年级朗读比赛中我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们!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手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谆谆教诲:_________

    (2)历历在目:_________

    【3】小作者即将离开母校,心中充满了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忘不了_________ 

    (2)忘不了_________ 

    (3)忘不了_________

    【4】文章第2、3、4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  )

    A.总—分

    B.分—总

    C.并列

    【5】这篇文章表达了小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这篇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凡卡在写信过程中主要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春蚕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nèn)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上。几天以后,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 12、课外阅读。

      一提起卫星,同学们可能马上会想到一个大大的圆球。啊!那你们可没完全说对。卫星的形状可多了,有球形的、罐头形的,还有煤气罐那样的,以及锻炼身体的哑铃形的,也有的像纺锤,像风车,总之样子很多。有的卫星还拖着长长的尾巴,长着“翅膀”。

         卫星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形状呢?原来这是根据卫星的容积、科学研究目的、动力要求等决定的。首先看为什么做成球形的。几何知识告诉我们,同样表面积的物体做成球形时容积最大。我们知道,初期的运载火箭推力有限,如果把卫星制成球形的,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它的容积,装更多的仪器。那么为什么又制成旋转体呢(圆柱、棱柱、煤气罐等)?因为这样形状便于保持稳定运行,不至于随意乱翻乱滚。还有那张开的“翅膀”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人要吃饭才能学习、工作,卫星里的仪器也要有动力才能工作。有些卫星上的动力是靠太阳能来供应的,这样除了卫星外面要“身披铠甲”以外,还要像帆船一样,给卫星装上帆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翅膀”。这“翅膀”上敷设的东西和卫星表面的“铠甲”一样,都是硅片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片。卫星上拖的长长的尾巴是无线电天线。这么一打扮,卫星可真像一个宇宙飞行的“怪物”了。

        但是,尽管外形千差万别,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这样几部分:轻合金的坚硬外壳,科学研究的仪器,灵敏的自动控制系统,动力装置。靠这些“五脏六腑”,卫星就可以自由飞翔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

    运载(zǎi zài________ 帆(fān fán) ________板 供(gòng gōng) ________

    2卫星的形状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卫星为什么制成旋转体那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长成一颗珍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养有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 雨露 明月 清风 甚至还缺少空气 只能与黑暗 潮湿 寒冷 孤寂为伍 不值得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隨着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成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分化成土。

    如果说世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

    这可是人生的至宝啊!你忍耐着、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怨无悔: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文中第四白然段中的标点正确的是( )

    A.、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一颗沙粒要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只有与______________,才能成为_____,不然只能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1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淡——______   寒潮——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悠闲:_______________

    望而却步: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的“一股暖流”表面上是指_______,但实际上是指_________

    4这段话中,词语_____________写出了游人登山时的吃力;词语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游人登山的畏难而退,反衬出了天游峰的____________特点。

    5面对我的疑问,老人回答的神情是___________,从老人的回答与神情中,你体会出老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或难忘,或高兴,或自豪,或痛心,或委屈,或气愤……请任选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叙事条理。③表达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