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一事件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召开了十五大
2、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下列哪件事使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开国大典
4、从1953年开始,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可见发展的重点是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5、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中央领导人是 (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6、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D.万隆会议
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美国霸权主义之间的矛盾
D. 贫穷和富裕之间的矛盾
9、2012年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前,迫使日本急切要求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是下列哪一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
A. B. C. D.
10、2020年初的武汉疫情,各地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志愿者奔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保卫人民健康安全。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一位战士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他是
A.黄继光 B.雷锋 C.邱少云 D.董存瑞
1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鲁迅
B.矛盾
C.贾平凹
D.莫言
1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主要在
A.边疆地区 B.老解放前 C.少数民族地区 D.新解放区
13、今天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我国在2003年成功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宣告了中国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当时的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费俊龙
C.聂海胜
D.翟志刚
14、《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与该社论的决策内容同时出台的决策是( )
A.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展示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和新年路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A. 两弹一星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舂
C.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D.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1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哪次会议的主题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7、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口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杨根思
18、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摆在优先战略地位的是( )
A.农业
B.科技
C.教育
D.交通
19、中共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新中国实行的既维护了各民族平等地位,还巩固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民族团结制度
C. 各民族共同繁荣制度
D. 民族平等制度
21、“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___。
(2)发现青蒿素的药学家是______________。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___。
2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3、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4、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5、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保家卫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7、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8、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_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____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30、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依据国情创新制度。请回答: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的新中国的什么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制度创新的源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颁布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4)20世纪末,吞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创新?
3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七世纪的日本和八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3)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举一个日本和这个国家友好往来的事件
(4)日本通过此次改革对国家产生的什么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33、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再一次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种)
(2)历史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哪些手段企图扼杀新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外交硕果: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2001年我国又取得了一项外交成就指的是?
(4)总结反思: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一谈你的认识。
34、可口可乐在中国
材料 1927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厂生产。
1949年,由于历史原因,可口可乐公司随着美国的势力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以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敏锐地发现“中美破冰”的迹象,宣布重返中国市场,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
至今,可口可乐用40年的时间,在中国市场由无到有,现已跻身可口可乐公司全球第三大市场,见证中国开放的许多里程碑: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北京申奥过程,2008年的奥运会.
“可口可乐在中国经历了不平凡的4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摘编自网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49年,可口可乐公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反映了当时美国对新中国怎样的一种态度?原因是什么?
(2)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重返中国市场,从当时的外交和国家政策两个方面指出原因。
(3)可口可乐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同时可口可乐公司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据此,你认为中美经贸合作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