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关于这部宪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为我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D.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下图是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20世纪70年代,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下列选项与该疗法相关的是
A.青霉素 B.纤维素 C.胰岛素 D.青蒿素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丰富多彩 B.人民饮食结构单一 C.自驾出游流行 D.普遍使用移动电话
5、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新中国的成立
6、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衣着是单调的“灰蓝黑”。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展示个性。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装行业迅猛发展
D. 服装品味逐渐提升
7、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在北京召开;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材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是( )
A.睦邻友好 B.多边外交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
8、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
A. 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 B.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D. 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9、下图为1966年-1968年福建财政收入,造成这三年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D.改革开放的推动
10、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实施范围是( )
A.港、澳、台老城区 B.广东、福建沿海
C.全国各地 D.少数民族聚居地
11、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2、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13、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4、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二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土地改革时,最能体现新中国政府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的是( )
A.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分给地主一份应得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6、“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17、小李同学正在上网查阅“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内容,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国有企业改革
C.开始对外开放
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强调:“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基于这一认识,欧洲国家在60年代建立了( )
A.轴心国集团
B.欧洲共同体
C.统一的欧洲国家
D.欧盟
19、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中共十六大上,哪一“理论思维”被写进党章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学习历史要分清史实和史观。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讲话
C.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1、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
22、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4、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5、载人航天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发明者___________杂交水稻发明者___________
2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会议内容: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____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2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9、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1、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地完善。请指出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上分别将哪些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2、习近平在2012年11月提出了中国梦,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哪两个一百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哪些重大举措?至少列举三项
3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紙,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掩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速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材料一、二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 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 4.3,变为7.8: 2.2
——摘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2)根据材料二,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
(4)综上所述,从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