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某历史小组搜集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根据这些图片,判断该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改革开放
B.国防建设
C.新中国的外交
D.科技文化成就
2、“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句话评价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下列属于该时期“声音”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中日建交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毛泽东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
5、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新疆和平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 C.开国大典 D.解放大西南
6、某网站有一首小诗:“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着枪奔赴战场……今天,我们只是为了纪念这些最可爱的人。”以下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A.董存瑞、雷锋 B.黄继光、邱少云
C.王进喜、雷锋 D.佟麟阁、李宗仁
7、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四大
8、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我国历史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 )
A.天宫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9、“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的千年梦想。这一梦想得以实现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和平解放西藏 C.进行抗美援朝 D.实行土地改革
10、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先后顺序的是( )
①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11、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周恩来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是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于2015年12月31日成立。第二炮兵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第二炮兵(导弹部队)主要担任
A. 核反击任务
B. 海上作战任务
C. 核攻击任务
D. 空中打击任务
13、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陕甘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文献,其中起到过宪法作用的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15、“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和平解放西藏 B. 实行土地改革
C. 进行抗美援朝 D. 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16、1950——1952年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下列对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②土地改革的完成, 地主阶级被消灭③土地改革使近三亿农民分到了土地④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白莲开”是指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8、下列连环画中,哪个是描写杰出的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的
A.
B.
C.
D.
19、科学发展观是在那一次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六大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八大
20、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下列属于新发展理念内容的是( )
①创新
②协调
③环保
④开放
⑤共享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21、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2、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________(人名)另一位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__(人名)。
23、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24、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
25、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___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________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___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
(4)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7、___,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8、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5)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6)最早进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地方——
29、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30、________年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31、举例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3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得追求。八年二班同学就海峡两岸的交往整理笔记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请你列举出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两例
(3)“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
(4)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6)通过上述探究,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3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4、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
材料二:“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原因之二在于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但无论完美还是中国,都再也承受不起意识形态所付的昂贵代价了”
——尼克松
(1)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尼克松认为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有哪几点?(不得照搬原文)
(3)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关系今非昔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