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2、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
A.一定不能沸腾
B.一定能沸腾
C.可能会沸腾
D.改用大火烧,试管中的水就能沸腾
3、2022年10月12日,宇航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如图所示,他们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相互交流,彼此说话的声音传播靠的是( )
A.无线电
B.真空
C.空气
D.电线
4、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可由计算,但v与s、t无关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与s成正比,与t的成反比
6、如图是某酒店门前的测温机器人,它可以测量面前人体的温度,并能记录人的影像。只有它发出“体温正常”的声音后,人才可以进入酒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测温的
B.机器人记录人的影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C.听到“体温正常”才可以进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人进入酒店远离时,机器人屏幕上人的影像会变大
7、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图像。若甲、乙的体积均为2cm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
A.3∶1
B.1∶2
C.1∶3
D.2∶1
8、如图所示,将一双木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后,发现不锈钢汤匙比较烫手,主要是因为不锈钢汤匙具有( )
A.良好的导电性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大的密度
9、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B.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城市道路上设立禁止鸣笛标志
10、同学们在练习单位换算时有如下解法,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5.2m=5.2m×100=520cm
B.5.2m=5.2m×100cm=5.2×102cm
C.5.2m=5.2×100cm=520cm
D.5.2m=5.2÷1000=5.2×10-3km
11、2023年10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亚运会羽毛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羽毛球队再次夺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羽毛球在空中运动时不受重力作用
B.运动员的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打球时,球拍对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对球拍的作用力
D.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利用音色可以区分钢琴和笛子发出的声音
13、如图所示,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减弱噪声。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医院周围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教室内保持安静
D.在道路两边种树
14、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墙上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丙图中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丁图中水面“折断”的铅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向相同方向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地球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16、贝贝根据表一、表二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和密度,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熔点( | 物质 | 熔点( | 物质 | 密度 | 物质 | 密度 |
钨 | 3410 | 冰 | 0 | 纯水 | 冰 | ||
固态酒精 | 铝 | 660 | 酒精 | 铝 | |||
固态水银 | 铜 | 1083 | 水银 | 煤油 |
A.用来熔化铝的器皿可以用铜制作
B.一桶水的密度一定比一杯水的密度大
C.在南极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
D.相同质量的冰和铝,冰的体积是铝的体积的三倍
17、密度定义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依据该公式测一盒牛奶的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公式,测出这盒牛奶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牛奶的密度,因此密度和质量、体积有关
B.往这盒牛奶里加糖溶解,牛奶的质量变大,密度也会变大
C.一盒牛奶在喝掉一些以后,牛奶的质量变小,密度也会变小
D.一盒牛奶在喝掉一些以后,牛奶的体积变小,密度会变大
18、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
,则冰壶以
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可能为( )
A.
B.
C.
D.
19、下列关于生活中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对应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温暖的阳光里冰化成水——熔化放热
B.夏天,人出汗后吹风扇感觉凉快——蒸发吸热
C.秋天,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吸热
D.冬天,窗户内侧出现冰花——凝固放热
20、甲、乙、丙、丁四个正方体,棱长之比为4:3:2:1,质量分别为128g、54g、8g、2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如图所示,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物体是静止的是( )
A.空中正在加油的飞机
B.奔跑的猎豹
C.跳伞运动员正在空中完成漂亮造型
D.正在工作着的地球同步卫星
22、以下是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上的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C.用同样的力吹哨子时向下拉活塞,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D.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23、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24、下图所示是某种高铁刷脸装置,乘客进站乘车时需将脸部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是平面镜
B.摄像头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乘客的脸部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乘客应站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25、如图所示,这是医院常用的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6、缝纫机皮带如果打滑,只要在皮带上擦一些松香或将皮带加紧一些,这样就不打滑了.其道理:前者是通过 增大摩擦;后者是通过 增大摩擦.
27、如图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运动。若此时小车突然刹车减速,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_______(选填“2”或“3”)的形状,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选填“水”或“烧杯”)具有惯性。
28、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就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冰的冷却效果较好。这是因为______。
29、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他在操作中的错误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横梁平衡,这时应把平衡螺母向___调。用调好的天平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指针也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则应__________当横梁平衡时天平右盘所放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g.
30、小红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弹不同的力弹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声音________的不同来分辨两种琴声的。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在扬声器旁放一点燃的蜡烛,她发现烛焰随音乐 “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同时也表明声波具有________。
31、天平应放在_______台上,调节平衡前应将游码拨到标尺的________处。调节平衡时,如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线左侧,应旋转_______使它向______移动。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________盘内,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盘中添加________。使用量筒前,应观察它的_____和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相平;若液面呈凹形,则应以凹形___________为准。
3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雪 需要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33、如图所示,是利用频闪相机拍摄水中气泡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圆圈表示气泡),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塞子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由照片可判断:气泡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4、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 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给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聚光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3)当鼠标向后推移时,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________移动。
(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______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
35、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是 ___________。甲、乙两位同学用该实验器材做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甲同学的纸带中从A点到F点记录的时间为 ___________秒。乙纸带上A、C两点的时间间隔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E两点的时间间隔。通过比较可以知道,甲纸带记录的时间比乙纸带记录的时间 ___________(选填“长”、“短”或“一样”)。
36、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0min走了5.4km,休息10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20min。求:
(1)前30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37、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盛有某种液体,一实心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已知木块的体积为1000cm3,ρ木=0.6×103kg/m3,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若要使木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必须向木块施加2N竖直向下的力,则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38、由北京开往苏州的D315次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00km/h。北京到苏州铁路长约1200km,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假如列车在相邻城市之间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相同,求:
站名 | 北京 | 济南 | 南京 | 苏州 |
到站时刻 | ﹣﹣﹣ | 10:51 | 14:40 | 16:32 |
发车时刻 | 08:12 | 10:59 | 14:52 | ﹣﹣﹣ |
(1)D315次列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由于调度原因,D315次列车在从南京驶向苏州的途中需要在常州站临时停靠,在距离常州站8km的地方从最高时速200km/h开始减速,15:35到达常州站时刚好减速到0,15:38列车开始启动驶离常州站,行驶8km后再次达到最高时速,已知在进出站过程中,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最高时速的一半,则跟以最高时速直接通过常州站相比,列车因这次临时停靠大约耽搁多少小时?
39、如图所示,一饮料瓶静止在停止运动的传送带上;请在图中画出饮料瓶受力的示意图(图中的A点表示饮料瓶的中心)。
4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1、如图所示,甲图中折射光线过光心;乙图中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丙图中S`点是点光源S的像。请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入射光线,在丙图中画出反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