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姓氏文化中,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又叫“表字”。

    B.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 钱钟书的《边城》表现湘西地区的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被人们称为“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D.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八月份正是我国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这不但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更让农作物危在旦夕。

    B.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社会形态造成了制度性的约束,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深蒂固,甚至形成了固定利益集团。

    C. 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D. 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产成本上升,因此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复存在了。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gě ) 透(bì)   峥(róng ) 挥斥方(qiú )

    B. (tí ) 墙(lí ) 徨( páng) 默默彳亍(chì chù)

    C. (bàn) 青( xìng) 漫(sù ) 星辉斑(lán)

    D. (bō)  绳(qiān ) 飘(bó ) 忸怩不安(niǔ ní )

  • 4、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老而无妻曰____,老而无夫曰____,老而无子曰____,幼而无父曰____。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A.          B.        

    C.          D.        

  • 5、诗句“摩岁中山标积雪”中的“摩岁中山”最高海拔5596米,山上终年积雪不化。这里的“摩岁中山”指的是下列哪座山?(  

    A.昆仑山 B.祁连山 C.巴颜喀拉山 D.玉龙雪山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刺刺”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第②段中,成年的“我”见到残荷,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了留恋之情。

    B.初中时的“我”,没有林妹妹聪明,无法理解林黛玉寄人篱下,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的痛楚。

    C.第④段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蜻蜓和豆娘被荷塘满目的绿迷住,迟迟不肯高去的情态,衬托了荷塘的美丽。

    D.第⑥段先写荷叶可以煮成色、香、味功效俱佳的荷叶粥,再写荷叶还可以用来包裹食物。别有风味。

    2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4文章中的荷塘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相比,描写有何不同?结合文本,完成下面题目。

    ①描写的时间不同:选文是______荷塘,朱文是月下的荷塘。②描写的对象不同:选文描绘的是______图,重点写了_____等动态景物,还有人的活动;朱文描绘的是_______图,重点写了_______等静态景物。③营造的意境不同:选文意境____________,朱文意境_______。④寄托的情感不同:选文的情感是________,朱文的情感是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山势高峻陡峭,和人们徒叹奈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待世界,那么结果则是“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8)长江后浪推前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斧《青琐高议》)

  • 9、1)情人两隔,彻夜相思的情景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中说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如晏殊在《蝶恋花》中说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体肤触感来表现秋夜特征,含蓄地说明辗转难寐。

    2)《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

    3)相思无形,柳永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状之,让人觉得无比形象,李清照《醉花阴》里以花比人,也有非常形象地描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常引用《论语》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2)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叙述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与非议的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行奇景令人惊叹,郦道元在《三峡》中也写到了这段水路,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船行之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中猛虎闻军声吼叫,水中鱼龙因战火发怒,借想象中动物的强烈反应突出了战事之激烈。

    B.“一鼓困曹瞒”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C.面对美景却无心观赏,而是感伤时世,由此可以推知作者应生活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南宋。

    D.词中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情、景、理有机统一,水乳交融。

    【2】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请从手法与作用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王不悦,夺德复官。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必正许之。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 “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邀与俱还。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臂,问王封是秦非秦。起恒曰:  ‘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闲道往从之   闲道:偏僻的小路

    B. 贞毓欲藉其力以起恒   倾: 排挤

    C. 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   虚公:无私公正

    D. 怒目臂   攘: 伸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 顺治,是清世祖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用来纪年。

    C. 长者,可指显贵之人,“孝谨修长者之行”中即此意,也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D. 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之一,也作勃,告诫之意,用于任官封爵或告诫臣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起恒事主忠诚。永明王逃难,严起恒虽跟随不及,但得知王在柳州后,便主动前往并跟随其辗转数地。

    B. 严起恒不以个人恩怨判断是非。虽之前被五虎诋毁陷害,但当他人上奏欲处死五虎之时,却为五虎求情。

    C. 严起恒深得永明王赏识。永明王登基后,严起恒屡升官职,雷得复罗列罪状弹劾他,反被永明王革去官职。

    D. 严起恒不受胁迫。孙可望希望封王,但严起恒始终不同意,并当面陈述理由,最终被孙可望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逋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2)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用了7年的时间凿出绝壁天路;执着追求一辈子的张桂梅点燃1800多名大山女孩的希望;98岁的夏森一生省吃俭用,资助182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这些脱贫英雄,将被党和人民永远铭记,被共和国永远铭记。

    ②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以上两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