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小说中,被称为“凤雏先生”的是(  

    A.郭嘉 B.庞统 C.陆逊 D.徐庶

  • 2、下面罗列的是“那位……的姑娘便是林黛玉”一句中的四个修饰成分,其排列顺序最贴切的一项是(   )

    ①穿一身紫色衣裙   ②脸上带着哀愁之气   ③留着柔顺长发   ④身体怯弱不胜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倾斜       坚韧       残忍       白浪涛天

    B.仓皇       喉咙       淌血       残缺不全

    C.鱼钩       褐色       船梢       年轻力壮

    D.辨认       猖狂       船桨       波涛汹涌

  • 4、阅读下面语段,为画横线处选填最恰当的一项

    毋庸讳言,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现今世界,这种交往正在变得更频繁、更迅捷,然而从一种语言本身来看,它总是既要保持过去的精华,又要吸收外来因素,否无法传达新的现实。因此,“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实际是指  

    A.对外来语言应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B.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C.一种语言更多地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有益元素

    D.本国语言在吸收外来语合理成分时要有选择

  • 5、下列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评论用大白话能够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

    A.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

    B.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改进文风,促进文学健康持续发展。

    C.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而且有利于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D.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改进文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进文学健康持续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他认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缺少能力去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着的社会。美国的这种现象是与不同寻常的加速度有关系的。一切事情好像都在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着,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巨大的困难”,“这一时期里的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可以说,非虚构小说的出现是对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这很有点像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形。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生活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小说家经常碰到的困难是给‘社会现实’下定义。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混淆着现实与非现实、奇幻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文学应运而生,它的要求与写作模式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它集中在两点,一是准确性,对现实的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二是还应该具备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感作用。在个人的思索和公众的历史、社会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真正意义的非虚构创作,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与作者灵魂相关的那一部分。首先是行动,从书斋中,从我们逐渐中产阶级化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你所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清楚与正视的一件事情,不管我们如何真诚,对于我们的书写对象而言,我们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深入、真正的行动,不管是主动的卧底,还是被动的“流浪”。而行动的前提是谦卑。谦卑是什么呢?譬如托尔斯泰关于俄国农民和贵族的思考,它必然涉及到自我,有着自我心灵的紧张、痛苦与冲突,是一种深刻的原罪感,所以,即使在82岁的高龄,在中国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他还要为此离家出走。谦卑能使作者和人物心灵之间形成一种开放和贴近的关系,不只是审视、批判,更不是自恋或一种修辞,那是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你要感同身受,不但要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黑暗,还要准确把握他们的疼痛与黑暗的点位在哪里,要对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有真正的理解。

    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广广阔的语境中,非虚构写作应该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宽广度。文学不仅具有内在的自我价值,也应该对国家生活和民族生活起到真正的作用。非虚构小说或许在这方面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虚构写作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B. 艺术家缺少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的社会的能力,所以,目前小说家的创作十分艰难。

    C. 非虚构写作在当代中国出现,是因为它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

    D. 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走进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带着谦卑的态度去体会和把握书写对象的一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提出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然后自然过渡到中国,最后表达了对中国非虚构写作发展的期待。

    B. 在论证谦卑时,作者列举了托尔斯泰的事例,揭示出作者和人物之间应该具有的正确关系。

    C. 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作应有的形态。

    D. 文章全文紧扣非虚构写作,将之与传统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真正的非虚构创作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一个高质量的非虚构作品应有的特征的一项是

    A. 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记录当代事件。

    B. 对历史有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用深度介入的方式挖掘真相。

    C. 融入作者的感情,反映作者的生命、生活,去审视、批判现实与社会。

    D. 既有作者的个人视角,又有对公众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荀子《劝学》)

    (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3)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论语·八佾》)

    (8)攀栖鹘之危巢,_________。(苏轼《后赤壁赋》)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面对秦伯,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对国家命运的认识:“秦、晋围郑,____________________,敢以烦执事。”有效消除了秦伯的戒备。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非天下也”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警诫当朝的执政者。

    (3)春天的景色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如《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的山间春色,也有《钗头风》中“__________”的小城之春。

    (4)面对滚滚长江,诗人常会联想起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苏轼想到了“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辛弃疾想到的是“千古江山,__________”。

  • 9、《登高》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诗中,“________”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长的境况,“________”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 10、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除了年龄和学问因素外,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实还是以身份的贵贱作为择师标准。

    (5)《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音词,不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助于营造秋季凄凉的氛围,表达诗人内心的悲苦。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引用。

    (2)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以水喻愁,表现出诗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1),樽酒家贫只旧醅(2)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1)兼味:多种美味佳肴。(2)旧醅:隔年的陈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户外环境,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作者的心境。

    B. 颔联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通过扫花径、开蓬门的行为增强了生活实感。

    C. 颈联描绘了待客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主客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

    D. 尾联呼邻共饮的细节描写别开生面,尤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下列选项中与“舍南舍北皆春水”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 清泪恰同春水涨。拭尽重流,触事如何向。  (赵长卿《蝶恋花•闲上西楼供远望》)

    B. 一溪春水送行舟。无情月,偏照水东楼。   (宋丰之《小冲山》)

    C.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王安石《北陂杏花》)

    D.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温庭筠《杨柳枝》)

    3本诗和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都写了与“客”相关的内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点。

    约  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所荐引年富程信、姚夔、崔恭、李绍等,皆为名臣。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执将杀之,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时方扰攘,不知贤所在。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特加太子太保。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语载《门达传》。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成化二年三月,遭父丧,诏起复。三辞不许,遣中官护行营葬。还至京,又辞。遣使宣意,遂视事。其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贤自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景帝崩,将以汪后殉葬,用贤言而止。惠帝少子幽禁已六十年,英宗怜欲赦之,以问贤。贤顿首曰:“此尧、舜用心也,天地祖宗实式凭之。”帝意乃决。故事,方面官敕三品京官保举。贤患其营竞,令吏部每缺举二人,请帝简用。并推之例始此。

    (节选自《明史·李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B.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C.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D.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官,在京城内的官或在皇城内的官,文中指后者,即做官的太监。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用来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又称“储宫”。

    C.起复,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也指丧期满后出来做官。文中指后者。

    D.殉葬,是以器物、牲畜或人与陶俑木俑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深受宠眷,推举贤能。一有事情,皇上一定召他去咨询处理得是否得当,或者派宦官去询问他;他所推荐的年富、程信等人,都是一时名臣。

    B.李贤不计得失,眼光长远。在曹钦被平定后,他不计得失,抓住时机建议皇上尽快下诏停止不紧急的事务,广求直言来疏通被困塞的政事。

    C.李贤正直敢言,保护太子。有人离间皇上与太子,皇上颇受迷惑,便秘密询问李贤,李贤坚持传位于太子,最终使皇上与太子和好。

    D.李贤感于知遇,多番进言。景帝驾崩后,为他的建议,汪皇后才免于殉葬;同样是因为他的建议,英宗赦免了受幽禁已经六十年的惠帝的少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2)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语载《门达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Ⅱ中,梁晓声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①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指出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②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③松下幸之助择用人才总说,首先选用看升国旗就流泪的人。

    ④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